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06435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总结2011年06月2012年12月2011年 6月 24日,我校在基础实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了电子与信息工 程学院挂牌仪式,承载着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师生无限期待的电子与信息工 程学院正式成立。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是适应佛山市“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 现代制造名城建设的需要,也是落实学校“以工为主、综合发展”战略规划 的需要。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整合校内外相关单位已有资源,集聚和突出 电子信息类学科和专业优势和特色,汇聚各方高水平专家,开展高水平和前 瞻性的科学研究,为地方电子与信息应用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具体 科研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1、积极做好学

2、科建设基础性工作( 1)2011年组织编写了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与科研情况汇编 并进行动态更新, 对学院的科研总体情况、 科研团队、 每位教师的科研方向, 承担的项目与获得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统计,该汇编已经成为学院申报 各种科研平台的基础数据库。( 2)2012年组织编写了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宣传手册并进行彩色 印刷,对学院的总体情况、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科研团队、科研方向、科 技合作、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图文并茂地介绍,该手册已经成为学院对 外交流必备的宣传材料,为宣传学院、争取资源、寻求合作拓展了新途径。(3)组织完成了 2013 年增列硕士学科学院层面的遴选工作。各学科按 照学科评价体系各

3、项指标归纳总结材料,通过逐项对比,提前发现学科建设 中存在的不足,为加快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4)积极筹建数字助听器研究中心校级科研平台。 2012年 11月 30日,邹校长主持召开学校层面的数字助听器研究中心筹建协调会, 12月 21日, 学校邀请东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 4位专家来校讲学, 共同探 讨数字助听器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电信学院全面发动,积极配合科技 处、资产处、后勤管理处、财务处等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一方面,为数字 助听器研究中心建设提供了 120 平方米实验室;另一方面,精心挑选数字助 听器课题组成员,初步组成了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为研究中心的筹建奠

4、定了基础。( 5)目前,学院无校级重点学科、校级科研平台, 2011 年度学院申报 了广东省教育厅的学科平台“广东高校半导体照明技术开发中心”,通过了 专家评审,但最后由于半导体照明技术开发中心布点的问题没有获得立项资 助。2、加强交流,积累科研后劲(1)对院内做好服务。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学院科研工作会议,就学院 的科研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部署。制定激励政策,强化科研团队建设,为科 研团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 2)对外加强与主管部门、省内高校、佛山市内企业的联系。 2011 年 学院与佛山市信产局、高明区经促局、禅城区经促局、张槎镇政府、中山大 学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

5、学院、湛江海洋大学信息学院、 国星光电、祥新电子等公司、 2012 年学院与佛山市信产局、高明区经促局、 禅城区经促局、张槎镇政府、佛山创意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东南大学信 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物理 与光电工程学院、湛江海洋大学信息学院、金赋科技、国星光电、高明区毅 丰电子、举世农业、祥新电子、佛山万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东莞市普密斯 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沟通交流,加强了相互间的联系,为预期合作 打下基础。(3)按照科技处部署,积极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厅学科建设专项资金、 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等纵向课题申报动员工 作,邀请

6、校外专家来校举办了三场学术报告,其中曾在国家基金委担任流动 项目部主任的南开大学宋峰教授还就如何提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 标率向我院师生进行了讲解。 2012 年我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达到 10项,获立项 2 项。(4)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并严格执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 职工培训进修经费使用与管理细则”,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及在职 进修,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学术水平, 2011 年度学院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 流或者培训共 16 人次。2012年度学院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或者培训共 21 人次,全部培训、交流经费使用情况在全学院以电子邮件和橱窗张贴两种方 式公开。( 5)举行

7、了第 1 期、第 2 期、第 3 期和第 4 期电信论坛,邀请校内外 专家举办了四场学术报告, 其中东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 4 位 专家的学术报告,邹校长、罗副校长亲自参加,学院 200 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学习。与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共同举办的 “民生计量进校园” 活动, 开阔了学生视野,普及了计量知识,丰富了校园文化。3、院企合作成效显着( 1)学校搭台,学院唱戏。 2012年 7月 7日,学校与高明区政府签订 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与高明区更合镇政府签订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协 议。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深入高明区企业,了解企业 需求,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

8、务和智力支持。继去年获得两个科技专项项目 后,今年和毅丰电子等企业又联合申报高明区产学研项目 2 项,和更合镇联 合申报高明区专业镇建设项目 1 项。今年将带来到账经费 40万元。(2)发挥地缘优势,强化品牌意识。利用学校是佛山市唯一公立本科 院校的独特优势,学院积极配合专业相关性强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 联系,主动请缨,承担项目。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品牌建设,准时高效、保质 保量地完成项目开发,在经信局、教育局树立了电信学院和佛科院的品牌, 连续获得项目经费。 2011年获得到账经费 40 万元,2012再次从政府部门获 得 58 万元科研经费。(3)集体冲锋,增强信心。国基申报在学校的高度

9、重视下,学院积极 落实。2011 年年底,学院就向每一位博士、 高级职称教师提出了申报或参与 申报的要求,而且一个一个跟踪,了解申报情况,共同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 的困惑与难题,集体冲锋、相互鼓励,增强信心,避免半途而废。最终学院 2012年一共申报 13 项,立项 2项,获得经费 99 万元。(4)学院组织,教授牵头。学院积极引导老师科研协作,形成合力, 学院成立的同时组建了 9 个研究开发团队,并将团队的宣传材料印刷成册。 有了学院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教授们积极牵头,带领团队深入企业、政 府部门,谈友谊、谈技术、谈项目、谈合同。目前,日臻成熟的有钟勇教授 的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研发团队、朱珍教

10、授的数据安全与数据集成研发团队, 每年科研经费均有保障。日益壮大的有王毅教授的生物光学、OCT技术研发团队,谭海曙教授的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团队,曾凡智教授的数据库与数据挖 掘研发团队,王毅团队今年一举拿下一项国基,多个产学研项目。日新月异的有韩定安教授的量子信息研发团队, 陈伟成副教授的光纤通信技术研发团 队,王东副教授的人工智能与应用研发团队,崔如春副教授的嵌入式系统与 应用研发团队等等。4、科研与成果转化取得可喜成绩2011 年度情况:(1)学院 2011年度到账科研经费达 2,722,180 元,完成了学校下达的 科研经费指标 267 万元。(2)1 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 1 项佛山

11、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进行了省级鉴定, 3 项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结题,项目完成率 100%。(3)新获得省部级课题 2 项,其中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广 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 项,新获得横向课题 38项。学院参加科研教师比例为 71.7%。( 4)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共 16 人次,其中 2人次出国交流, 5人次参 加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 4 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5 人次参加课程进修或 培训。( 5)学院教职工获得专利两项;发表论文 42篇,其中核心期刊 22 篇, 被SCI检索6篇,El检索10篇,ISTP检索1篇;出版学术专着1部。2012 年度情况:(1)学院

12、20 1 2年度到账科研经费达 341.92 万元,超额完成学校下达 的科研经费指标( 324.23 万元)。( 2)1 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结题, 1 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 6 项横向项目验收结题,项目完成率 100%。(3)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其中面上项目 1项,青年基金项 目 1 项;新获得省部级课题 3 项,其中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 项、省育苗工 程项目 2 项;新获得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3项,佛山市产学研项目 3 项,高明区产学研专项资金项目 2 项,高明区专业镇建设项目 1 项,禅城 区产学研项目 1 项;新获得横向课题 36项。学院参加科研教师比例为

13、72.8%。( 4)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共 21 人次,其中出国交流 1人次,国内举办 的国际会议 6 人次,国内学术会议 4人次,课程进修或培训 10 人次。(5)学院教职工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3项、软件着 作权 3 项;参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4 项,新申请发明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39 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被SCI检索3篇,EI检索11篇;出版学术专着1 部。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研处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全体教师的辛勤 工作。学院全体老师将戒骄戒躁,借助于佛山产业升级转移对信息技术、电 子技术具有巨大需求的历史契机,扎扎实实做好学院科研工作,拓展科研广 度深度提升

14、科技服务水平,为学校的发展、为佛山的发展做出电子与信息工 程学院应有的贡献。下一阶段开展科研工作的思路如下:1. 大力提倡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努力提高电子与信 息工程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多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 发表科研论文 15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占 70%以上,被三大检索收录 40 篇以上;出版原创性专着 10部以上。2. 扶持发展潜力大的年轻教师,培养科研团队。 鼓励年轻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培养他们快速成长为 学院科研的中坚力量。 结合佛山市乃至广东省区域经济特点, 凝聚科研方向, 培养科研团队,积极争取重大工

15、业攻关、粤港澳招标、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十二五”期间,争取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20 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至“十二五”末实现年到账科研经费600-800 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3-4 项,省部级科研成果 10-15 项,发明专利 及实用新型 25 项以上,软件着作权 20-25 项。3. 加大校级科研平台、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我院目前没有任何级别的学科平台。虽然学院 2011 年积极组织申报了 广东省教学厅的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广东高校半导体照明技术开发中 心”, 2012 年积极筹建数字助听器研究中心校级科研平台,但最终都没有能够如愿以偿。 2013

16、 年,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建设第 4 批校级平台的号召, 组织 申报校级学科平台 “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 ,期待能够得至学校的支持。 2013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光学工程学科申报了校级重点学科,如果能够 立项建设,对学院的科研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将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将以提高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水平为着力点, 建设 1-2 个高水平的校级科 研平台,努力研究、发展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提升学院总体科研实力,强 化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末新增“产学研” 基地 18 个,对“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 进步起到带动作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