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06198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熟悉理解课文。2、合作、控究法。情感态度价值感: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难点: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朗读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

2、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污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 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在思想、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3、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三、教师范读听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在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要求学记住下列读音。嗜(Sh) 辄(zh) 吝(ln) 褐(h) 汲(j) 俦(chu)觞(shng) 箪(dn) 黔(qin) 学生自行朗读,读准、读熟、读得流畅。四、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的解释,亲做好笔记。教师巡视,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1、词类活用:以乐

4、其志:乐:意动用法,以为乐2、重点词语:何许人 不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亲旧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箪瓢屡空 晏如 赞 戚戚 汲汲 俦 觞五、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六、作业1、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2、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抽背课文,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思想性格乐趣爱好生活状况1、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赞美了他什么样的思品格明确:(1)“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

5、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2)第二大爱好饮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穷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

6、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以上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从本文来,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明确: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 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三、问题研究1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明确: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

7、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明确:“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与读书不

8、认真决无关系。3、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本段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对应的是哪一句话?清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明确:与“不慕荣利”相对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让学生发表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思考:“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

9、明。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1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2多用否定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限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

10、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惜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久,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五、集体背诵六、总结全文。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七、作业: 为自己写一篇小传。板书设计: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思想性格乐趣爱好生活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