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05961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 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 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 收机自动完成。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 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 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1.1 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

2、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 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 效应。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 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

3、)、(二)。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提交的资料:点之记GPS网选点图1.3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 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 仪器的验检:2.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等是否齐全完好,是否与主体匹配。需紧固的部件是否有松动。2.2通电检验有关的信号灯工作是否正常、按键及显示系统工作是否正常、仪器自测试结果是否正常等2.3实测检

4、验测试检验是GPS接收机检验的主要内容,起检验方法有:用标准基线检验;已知坐标、边长检验;零基线检验;相位中心偏移量检验等。2.4附件检验电池、电缆、电源是否完好;天线或基座上的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期工作是否正常。补充: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参加共同作业时,应在已知基线上进行比对测试, 超过相应等级限差时不得使用。3. 观测方案的设计3.1基本技术要求表9-1B、C、D和E级GPS网测的基本技术要求(GB/T 183142009)项目级别BCDE卫星截止高度角/()10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N4M4m4N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力20X24观测时段数N3AL6ml, 6时段长度M23hN 60iri

5、inM40min采样间隔/S3010-3010 -3010 *30说明:1)有效卫星指连续观测不短于一定时间的卫星,对于B、C、 D和E及GPS网测量,该时间为15分钟。2) 时段长度为从开始记录数据至结束记录之间的时间段。3) 观测时段数大于等于1.6是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测 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至少60%的测站至少观测两个时段。4) B、C、D、E级可不观测气象元素,而只记录天气状况5) 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至少应有4个公共点。3.2接收机数量的配置要求静态控制测量中,应尽可能采用双频接收机,这样有利于周跳探测、电离层折射影响的消除以及观测值质量的保证。级别CDE双频观测值种类L1

6、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接受M3M2M2及数说明:接收机的数量最好为偶数:4-6台理论上:接收机数量越多,网中直接联测点的数量就越多,网的 结构就越好。3.3接受机参数的设置在进行外业观测期间,接收机必须设置统一的卫星截止高度角 和采样间隔参数,规范中的都是上限值,实际作业时,可适当减 小它们的设置值,如卫星截止高度角可低至10,采样间隔可短 至5s.3.3设站及观测记录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对中误差不大于1mm,用钢卷尺在 互为120的三处量取天线高,当互差不大于3mm时(否则应重新 架设仪器),取平均数。天线高量取方法:天线高公式:(天线底盘半径&三次量取斜高平均值L)R

7、2观测记录:每个时段始末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 实时定位的PDOP值,即一次在时段开始时,一次在时段结束时。 但当时段超过2小时时候,应在UTC整点时记录一次。每时段观 测前后应量取天线高,两次差不应大于3mm。3.4观测时段及观测时长的选申(最好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3点)观测时段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卫星星座,可以通过专门的星历预 报软件来帮助确定合适的观测窗口。(此类软件根据测区的概略位 置和30天以内的卫星概略星历(卫星历书),给出不同时刻t测 站上可见卫星数以及可见卫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同时还给出t 时刻由该测站及可见卫星所组成几何图形的PDOP值,这样用户就 能选用卫星数较多、P

8、DOP值较小的时间段来进行观测。3.5布网的形式在建立GPS网时,通常网中的点的数量要远远多于用来观测的 GPS接收机的数量,这就需要采用逐步推进方式的同步图形扩展法 来进行网测量。(同步图形扩式布网形式:该中布网形式,就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 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在完成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又迁移到其他测站上进行同步观 测,每次同步观测都可以形成一个同步图形,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同步图形间一般有 若干个公共点相连,整个GPS网由这些同步图形构成。在该布网形式中,接收机的数量 通常远少于GPS网的点数,所有接收机的地位是对等的,没有主次之分。会战式与同步 图形扩展式在观测作业上非常相似,其主要区别

9、是:会战式所采用的接收机数量较多, 观测时段较长(24h)。)同步图形扩展式是目前GPS控制测量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布网模式 采用该种布网形式时,根据连接点的数量可将同步图形间的连接 方式分为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A)点连式所谓点连式,就是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只通过一 个公共点相连如下图;优点:作业效率高、图形扩展迅速,缺点: 图形强度低。B)边连式所谓边连式,就是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一条(即 两个公共点)相连。边连式观测作业方式具有较好的图形强度和 较高的作业效率。如下图。C)网连式是在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3个以上(含3个)的公共 点相连,显然采用网连式至少需要4台以

10、上(含4台)接收机参与观测。网连式具有很强的图形强度,但作业效率较低。3.6调度方案(迁站方案)迁站方案是在连续多个时段的观测作业期间,解决何组、何时 再何点进行测量,以及如何达到该点的问题。常用的迁站方案:平推式、翻转式、伸缩式1)平推式平推式迁站法的基本原则是在进行同步图形的推进时, 各小组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路线距离长度基本一致,且每 组运动的距离最短。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时,在推进时, 通常是所有的小组都要迁站,每个组基本上都是向前迁 移到邻近的一个点。第1次迁:站 ! rr次图9-12 平推式迁站法从理论上看,平推式迁站法的效率很高,因为每个小组在一个共同的 时间里进行迁站,时间利用率非常高

11、。另外,平推式也提高测量成果 的可靠性,因为在网中将会有许多的点是由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设 备测量的,这有利于发现上站错误以及消弱对中、整平误差的影响。但实际并非如此,效率低,所需物资多。2)翻转式(实用型)是在进行同步图形扩展时,一部分小组留在原测站 上,另一部分小组迁站到新的测站上;在进行下一次同 步图形扩展时,则上一次留在原测站上的小组迁站,而 上一次迁站的小组则留在原测站上。翻转式迁站法比较简单,各作业小组在外业观测中 作业强度较小;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发现上站发生错误 的情况。另外,为了消弱仪器对中整平误差的影响,在 原测站上连续观测多个时段的小组一定要在进行每个 时段测量时,重新安置

12、仪器。第1次迁站,土第2次迁站图9-13翻转式迁站法3)伸缩式(比较繁琐)4. 观测作业4.1准备工作GPS接受机在正式观测前应进行预热和静置,具体要求按所采 用接收机的操作手册进行。按观测计划要求进行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以及天线定向。4.2观测作业各作业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作业;经 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连接无误后方可开机;只有在有关 指示灯和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接收机的自我测试,输入测站、 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在观测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员应 随时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观测时,在接收天线50m以内 不得使用电台,10m以内不得使用对讲机,一定要严格对中、

13、整平 (对中前消除视觉差)。天线挂盘挂上之后,应将天线盘的指示方向指向北方。GPS观测人员应尽可能留在仪器旁,数分钟就查看一次接收机 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在一个时段观测中,不应有下列操作:1:关机后重新启动接收机;2:进行仪器自检;3:改变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4:改变天线位置;5:按关闭文件或者删除文件;GPS测量手簿格式以及填表说明:填表说明:1:图幅编号填写点位所在的1 :50000地形图编号;2:时段号按调度指令安排的编号填写;观测日期填写年、月、日,并打一斜线填写年积日。3:接收机型号及编号、天线类型及编号均填写全名, 如“Trimble R7 GNSS”,主机及天线编号(S/N、P/

14、N)从主机及 其天线的标牌上查取,填写完整。4:近似经纬度填至1,近似高程填至100m;5:采样间隔填写接收机实际设置的数据采样率。6:点位略图按点附近地形地物绘制;7:测站作业记录:C级每2h记录一次,D、E级观测开 始与结束时各记录一次。填写注意事项:1: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GPS时间系统(手簿记录采用 世界协调时(UTC),作业过程中,“GPS观测手簿”中的开、关机 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BST)记录,两者可用BST=UTC+8h式进行 换算。表9 3GFS测孚圮录搭式点 号点 名图幅埠号观溜i己璃员观爵日期时段号接收机型号 及摒号天线类型茂其煽号存储介质类型 及号原始观测数据 文件名R1NEX格式数据文件名希汾存借介通 类型及编号近似堵度 *N近俶经度 E近瓶高程m采样间隔开始记录时间h min结束站录时间h min天线商侧定天嵯商测定方法找略图点位略图敝:测后:沛定值m h修正值m_m天统蜀m平均值 m m时闾(PTC)跟踪卫星数PDOP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从接收机中下载数据并进行数据处 理,以便对外业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核。检核的内容包括:记录的 完整性、合理性、以及观测成果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