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059252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摘 要脉诊在中医占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脉诊可以了解患者脏腑气血的盛衰,可以探测病因、病位、预测疗效等。临床脉诊时对某一脉象的认识是以医生手指的感觉并结合该医生对脉象理论的理解来加以鉴别与区分。由于脉象理论本身较笼统,具体的判别标准又很模糊,其中还掺杂了医生的判别经验及手指感觉等很多主观因素,因此中医脉象在教学中困难较大,临床脉诊时分歧较多。为了让中医走向世界,中医脉诊客观化、现代化势在必行。随着机械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在研制中医脉象仪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些脉象仪只是把当时的脉象信息打印出来,而没有用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如果以

2、后想要再处理这个脉象信息就办不到了,因此我们利用计算机对脉象信息在实时显示的同时还对其进行存储,为进一步分析脉象信息及研究脉象信息与疾病的关系做了准备。本系统中单片机系统主要完成信号采集、数据通信;微机完成数据接收、存入数据库、数据处理、显示等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脉象检测仪的机构设计。包括CAD零件设计,UG三维造型。并且介绍了必要的伺服电机控制电路等内容。关键词脉象;单片机系统;UG三维造型;伺服电机Diagnosis by Feeling the Pulse Meter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omputer-Aided DesignAbstractIt

3、 is well known that pulse-tak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ist doctors think that they can gain sufferers pathogeny andsymptom by pulse tracings. When doctor takes in clinic pulse-taking, cognition to pulse tracings combines experience of finger and compr

4、ehend to pulse tracings. But the pulse tracings are difficult to be commanded, and the standard of distinguish is fuzzy, so there are much difficulties and divergence in teaching and clinic. Pulse-taking must be objective for tending towards the world.Now,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 and e

5、lectronics, there areprogresses in manufacturing electropulsogragh. But the electropulsogragh can only give the wave of sufferers pulse information, it cannot save them, so we cannot process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hesis, this problem is solved.In this system, the microchip system focuses on sampli

6、ng signals and datacommunication, and the microcomputer completes data acceptance, storage todatabase, data processing, display and other functions. The paper expounds on the design of Pulse Data Checking System.It consists of the design of CAD, and UG three-D modeling and expounds some necessary el

7、ectrical control.Keywords Pulse Condition;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 UG Three Dimensional Modelling; Servo Electrical MachineII目录脉诊仪机构的开发与计算机辅助设计IAbstractII第1章 中医脉诊客观化综述11.1 课题背景11.2 脉学的形成与发展11.3 脉象仪研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21.3.1 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意义21.3.2 脉象仪研究概况31.3.3 关于脉象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71.4 本章小结7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82.

8、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82.2 国内外已有的设计方案简介82.2.1 三部脉象检测系统的研究设计82.2.2 ZN1H-1型中医脉象传感器的研究设计92.2.3 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设计102.2.4 Bio-ME中医脉诊仪122.3 本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42.4 本章小结14第3章 系统的整体机构设计简介163.1 CAD和UG软件简介163.2 系统具体的结构设计173.2.1 自由度的分析173.2.2 关键元件的选取203.2.3 移动机构的设计223.2.4 机构校核243.2.5 部分零件图介绍11 12 13253.3 本章小结27第4章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研制274.1 步进

9、电机的驱动特性分析274.1.1 步进电机的特点274.1.2 脉搏检测仪中步进电机的简介284.1.3 步进电机驱动原理284.1.4 步进电机斩波恒流驱动原理314.2 L297/298功能分析324.3 驱动器硬件体系结构344.4 本章小结34结论36致谢37参考文献38附录39第1章 中医脉诊客观化综述1.1 课题背景脉诊是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它在“望、闻、问、切”四诊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两千六百余年来,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反复临床实践与不断研究,己使之发展成为一门诊断学科一一脉象学。脉象学是通过检查与分析脉象的变化,了解人体气血的运行状态,脏腑生理病理改变,以及阴阳、热寒、虚实程度与疾

10、病的表里等,来达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目的。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脉诊是为了充实经络症候诊断法的实践体系需要所产生的,东方医学的内经和其它古典文献是它的病理学根据。从这个意义上看,脉诊的客观化是很有意义的。中医学以整体观和平衡观为核心,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命理论和诊疗体系。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被概括为“以表知里”,认为人体表象信息(四诊信息)与疾病的本质(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脉诊是中医在诊断疾病时望、闻、问、切四诊中的重要步骤和手段。由脉诊(切)所得的脉象反映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况,是观察体内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对识别病症,判断病情、分辨病机和推断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中医学家经过几千

11、年实践总结而成的脉学理论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1.2 脉学的形成与发展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最早创用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史记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以此推之,至迟至公元前七世纪,医者就已经把脉象作为诊断疾病的必要手段并且有文字记载了。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脉经最突出的贡献是:确立了二十四种脉象名称及其指感形象的标准,首开了脉象鉴别的先河,王淑和在脉经一卷、第一篇脉形状指下秘诀中,将众多的脉象名称归纳为:浮、花、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二十四种常用脉象,并形象的逐一描述了其指感形象,使脉

12、象有了明确的命名标准,让人易于掌握,容易辨认,自此之后便有了鉴别各种脉象间异同的方法,打开了后世医家的思路,对临床诊治疾病及现在脉诊的客观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历经一千六百余年的反复实践,脉经所提出的二十四种脉象全部保留,仅将软脉易名濡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又增加了长、短、牢三脉。后来又有人在濒湖脉学27脉的基础上新增一疾脉。1964年全国中医教材会议审定的中医诊断学讲义所提出的常用28种脉象名称,亦与此完全相同。中医学以整体观和平衡观为核心,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命理论和体系。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被概括为“以表知里”,认为人体表象信息(四诊信息)与疾病的本质(症候)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脉诊只中医

13、在诊断疾病是望、闻、问、切四诊中的重要诊断步骤和手段。由脉诊(切)所得的脉象反映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况,是观察体内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对识别病症,判断病情、分辨病机和推断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中医学家经过几千年实践总结而成的脉学理论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累积数千年来丰富临床经验的脉诊,是中国医学独特的诊病方法,脉象的变化反应了五脏六腑气血盛衰。根据脉象的变化,可探测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生理与病理的状况。脉症的变化极为繁多,讯号也极其微小,加上中医相授多以口诀和感觉,若无多年训练,也很难正确的辨证. 脉经作者王叔和曾说: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正说明了传统

14、中医无客观立据的困难。 脉经在进一步明确了寸关尺的部位以及六部所主的脏腑之后,于卷二着重阐述了六部脉位主病的临床运用。据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报道,日本竹之内诊佐夫等,采用日本光电社设计的压脉波变换器作为压力感受元件,将其别置于寸、关、尺切脉部位,轻轻加压以测浮脉,中等压力以测中脉,以比浮脉大三倍的压力测沉脉,对白塞氏病、帕金森氏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脉象进行描记1。1.3 脉象仪研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1.3.1 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意义中医学以整体观和平衡观为核心,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命理论和诊疗体系。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被概括为“以表知里”,认为人体表象信息(四诊信息)与疾病的本质(证候)之间存在着

15、必然的联系。累积数千年来丰富临床经验的脉诊,是中国医学独特的诊病方法,脉象的变化反应了五脏六腑气血盛衰。根据脉象的变化,可探测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生理与病理的状况。脉症的变化极为繁多,讯号也极其微小,加上中医相授多以口诀和感觉,若无多年训练,也很难正确的辨证,脉经作者王叔和曾说: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正说明了传统中医无客观立据的困难。 多年以前,傅驰远教授曾从正常人中挑选平脉者做过实验研究。为了使判脉准确可靠,特请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对每名受试者进行脉象识别。根据当时的结果统计分析,两位医师的诊脉结论完全一致和基本一致者约占全部受试者的半数,而意见分歧较大者差不多也占半数。两位医师均医术精湛,他们的脉诊都有很好的重复性。由此可见,他们在诊脉上的意见分歧,似与其技术水平无关;而是由于各人对脉象定义的理解与实践经验的体会不同,而逐渐形成了各自持有的诊脉感知模式。由于缺乏客观指标作为判脉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