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054935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古陶瓷名品十赏由于盛产煤炭、坩土,古代山西产生了众多窑口,为陶瓷研 究界瞩目。山西窑场分布的密集程度在全国属首位。从燕北到晋 南,分布着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偷次窑、介休窑、霍州窑、 平阳窑等诸多窑口,冯先铭先生编著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中 即收录古文献记载的山西瓷窑 52 处。山西历代陶瓷产品存世丰 富,如辽金剔刻瓷、金代红绿彩、黑釉铁彩、油滴釉瓷、钧釉瓷、 砖雕、珐华、琉璃等,大量出土于山西古代纪年墓葬的陶瓷产品 更是研究地方陶瓷史不可多得的实物,山西保存的大量外省窑口 产品也反映了古代瓷业交流和商业销售情况。本文现选取部分馆 藏实物进行介绍,以使读者对山西历代窑业获得进一步认知:战国灰

2、陶鸟盖瓠形壶:高 30 厘米,鸟形盖,腹部有两道凸 起弦纹,山西博物院藏。系模仿战国青铜器烧造,造型活泼轻巧, 类似造型的鸟盖提链青铜瓠形壶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亦有收藏。北魏绿釉加彩仪仗俑:最高 31 厘米,大同博物馆藏品,大 同北魏太和八年(484 年)司马金龙墓出土。红陶胎,同墓出土除 了这些仪仗俑,还有牛、马、驼、犬等动物俑,釉色以绿、黄色 为主,还有浓褐色与黑色的。北齐黄釉贴花尊:高 40 厘米,口径11 厘米,山西寿阳县出 土,山西博物院藏。此尊西亚文化特色浓郁,造型贴塑风格与陕 西法门寺晚唐地宫出土的西亚玻璃贴花壶近似,这种贴花和戳印 花纹在南北朝和隋代陶瓷器上常见,从法门寺地宫出土品

3、可知这 类陶瓷装饰也参考了西亚贴花玻璃器皿。初唐一盛唐黄釉胡人驯狮壶:高 27.5厘米,口径5.7厘米, 太原市玉门沟出土,山西博物院藏。模印而成,狮子和狮奴图案 生动,口沿下有联珠纹,外域风格浓郁。金代榆次窑白釉黑彩玉壶春瓶:高30 厘米,最大腹径 18厘 米,足径 8 厘米,国家博物馆藏品。颈部和下腹各有两道弦纹, 两组弦纹之间写有:“偷次县孟家井烧来的胡壶白如有不口”。16 字分为4 组竖写在瓶的腹部,其下是4 组草叶纹。这是目前唯一 自铭产地的偷次窑产品。偷次窑位于太原市东郊的孟家井村,1959 年被当地文物工 作者发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大典中有“磁窑在榆 次县北六十里孟家井

4、。按晋阳志云,窑五十座”。明弘治三年 (1490 年)重修伯灵庙记载:“偷次县治之北六十里,有乡日孟 家井,居氓大率约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其俗淳俭,不事末 业,举力本陶器我辈居于斯,而陶其器者不为少矣。幸而得斯 土也。为斯器也,致斯用也,获利良多”明万历榆次县志中 也有关于烧窑的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 年)修订榆次县志记 载:“出孟家井有黑白二色器,甚朴拙,而邻邑咸资其用”。民国 二十三年叶麟趾著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一书载:“榆次窑,在今 山西省偷次县,亦名西窑,胎粗体厚而略赤,釉色闪黄,现有晋 元昌瓷厂,设于孟家井,制品似今磁州窑而改良。”金代孔雀蓝釉黑花玉壶春瓶:大同金代大定三十年(11

5、90 年) 阎德渊墓出土,高 17 厘米,是纪年墓葬出土的早期中国本土烧 造孔雀蓝釉器物。孔雀蓝(绿)釉陶瓷以铜为呈色剂、以硝酸钾为助熔剂,这种 彩釉产品在西亚地区出现较早,而迄今发现传人中国最早者为唐 五代时期,在福州五代闽国第三主王延均夫人刘华墓葬出土了3 件伊朗产孔雀蓝大罐,在扬州唐城也出土过大量残片。目前对国 内烧造这种产品的上限年代尚不明晰,以前断代多有偏早的误区 如明代中期的孔雀蓝黑花产品就多被断为元代产品。早期中国本 土烧造的孔雀蓝瓷器,最重要的纪年墓葬资料迄今仅发现两例, 一为辽宁朝阳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 (1184 年)马令夫妇墓出土的 翠绿釉玉壶眷瓶,另一组就是金代大同道士阎

6、德渊墓出土的两件 孔雀蓝黑彩瓶。金代白地黑花加粉山水图枕:枕面长2025.2厘米,长治 市博物馆藏。晋南地区是山西宋元瓷枕的重要产地,在香港杨永 德伉俪捐献于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的数百件历代陶瓷枕中,产地 被标注为晋南的不在少数。这件山水图枕与长治金皇统三年 (1143 年)崔最墓出土的白地黑花山水图枕残件风格、形制相类似 都表现了成熟的白地黑花山水瓷绘工艺,笔意简洁,意境高远, 是以陶瓷为载体的一幅山水佳作。枕墙上描绘的折枝花卉色调丰 富,以白粉铺底,这种加粉工艺在金元以来的河北、河南等地白 地黑花瓷器上均可见。金代搅釉玉壶春瓶:高 18 厘米,腹径 10.5 厘米,1993 年朔 州市曹沙会

7、村出土,山西博物院藏。运用搅釉工艺使饰釉如行云 流水般美观。这类宋金时期流行的搅釉瓷器纹样灵动优美,其工 艺又有搅釉和搅化妆土之说,有专家倾向于先上化妆土,再以含 有金属氧化物的两色泥浆搅拌后用特殊方法施于化妆土之上,最 后再罩透明釉烧成。元代牡丹龙纹陶胎琉璃炉:此炉是迄今发现琉璃器中最早带 有工匠铭款的产品,高 39 厘米,口径 25.4 厘米,山西汾阳匠师 所造,1954 年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炉作洗口,通体浮雕龙穿牡丹纹饰,装饰绿、黄、白三色 釉,双立耳的前后两面分别刻忍冬纹和字铭,刻“汾阳琉璃待诏任 瑭成造,岁次大元国至大元年四月初拾记”。此炉造型雄伟,色调 斑斓华丽,与漆雕工艺异曲

8、同工。为宗教礼仪用器,带有纪年和 烧造工匠署名,弥足珍贵。模仿此炉的款识在近年景德镇仿元青 花产品中也曾有所见。清嘉庆粉彩御窑厂图大瓶:高 60.3 厘米,口径 20.2 厘米, 腹径 24 厘米,山西博物院藏。画面分为 9 组,表现了景德镇御 窑厂生产流程中的主要程序,即采石、淘泥、镟坯、画坯、吹釉、 满窑、烧窑、彩器、烧炉。绘制人物达 50 余人,以工棚、院墙 作为画面分隔。这件大瓶作为馆藏品被定名为“窑工制瓷图大瓶”,从绘制有 东西辕门可知实际描绘场景为御窑厂。描绘清代御窑厂的瓷器还 见于首都博物馆的清中期青花桌面,描绘了御窑厂和附近的里弄 远景绘制山峦和昌江,御窑厂门前两侧即绘有东西辕

9、门。故宫博 物院也收藏有一件清代粉彩御窑厂图无款大瓶,两件大瓶场景大 致相同,仅在细节上有所差别,故宫藏大瓶在东、西辕门两侧旗 杆上挂有御窑厂字样旗帜,说明绘画中的生产场景为御窑厂无疑 山西博物院收藏大瓶画面最上端的山峦处画一攒顶亭子,而在故 宫大瓶上这处位置的建筑上题写有“御诗亭”三字,标明了山西馆 藏大瓶上无名亭子的实际用途。此大瓶虽然非山西窑口产品,但反映了南北方瓷器交流,是 一件形象描绘清中期御窑厂生产场景的难得实物。山西是南方陶 瓷向北方草原地区销售的重要通道,加之山西明清时期较为富庶 因此南方景德镇陶瓷产品在山西存世量较大,山西博物院馆藏有 一件元青花牡丹海水纹罐,即是自南方输入的上乘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