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054700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通过实验 ,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新教材按照科学探究的要素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直接提出问题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动手体验思考 ,意在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启发学生思维 ,找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在学生通过讨论获得根本认识的根底上 ,教材安排了声音产生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参与一些物体发声的活动 ,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教材的“想想做做实验 ,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实验能力和交流能力。教材对于唱片、磁带是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记录、保存、重现声音的介绍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价

2、值及学习物理的意义。声音的传播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 ,在进行探究时 ,可以向学生介绍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历的过程 ,即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探究活动。由于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 ,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由师生共同完成。在探究活动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学的美 ,本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猜测、讨论的根底上 ,让学生参与一些探究活动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

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体验活动 ,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 1组

4、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并能得出正确结论。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真空铃实验装置及橡皮筋、塑料尺、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多媒体课件等。2.学生探究实验器材:鼓、锣、音叉、共振音叉、纸屑假设干、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等。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鸟鸣、悠扬的琴声、朗朗的书声、汽车的喇叭声、飞机的轰鸣声等。提出问题:能听出刚刚都是什么声音吗?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古诗引入多媒体引入古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5、。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并思考问题 ,古诗中蕴涵了哪些物理知识 ,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活动引入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物体或自带器材发声 ,分小组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 ,比比看 ,谁的方法多 ,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 ,特别是音叉。参考例子:(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 ,拨动橡皮筋 ,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 ,使一端伸出桌外 ,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 ,尺振动发出声音。(3)用鼓棰打击鼓面 ,鼓面振动 ,听到洪亮的击鼓声。(3)拨动小提琴的琴弦 ,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

6、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推进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实验探究: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 ,让它们发出声音 ,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参考器材:小鼓或吉他、薄纸片或树叶、音叉、橡皮筋、梳子、刻度尺、纸屑或泡沫颗粒、水盆等。实验要求:两人一组 ,时机均等地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并要记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从中概括出共同特征。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 ,小结一下:自己小组做了哪几个实验 ,实验是怎样进行的 ,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得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方案1: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 ,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 ,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

7、筋 ,观察橡皮筋:(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 ,还能听到声音吗?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橡皮筋在振动时才发出声音。方案2:让学生用刻度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 ,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 ,另一手拨动伸出端 ,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 ,并用语言描述现象。思考问题:(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2)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 ,还能听到声音吗?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筋、尺子振动时 ,能发出声音;橡皮筋、尺子不振动时 ,不能发出声音。设计意图:对于橡皮筋、尺子的振动 ,学生能直接看见 ,它们发出的声音学生能直接听见 ,

8、在此处让学生自己实验 ,通过观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振动的概念 ,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方案3:先将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 ,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静止在鼓面上。然后敲击鼓面 ,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在鼓面上跳动;鼓面停止发声 ,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停止跳动。方案4: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 ,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 ,再使球接触音叉 ,球跳动 ,如下图。设计意图:学生虽然没有直接看到鼓面、音叉的振动 ,但可以从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和球是否被弹起判断发声的鼓面、音叉是否在振动。通过实验比照 ,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纸屑、泡沫塑料颗粒在什么情况下跳动 ,在什么情况下停止

9、跳动?实验的物体发声时现象无声时现象结论橡皮筋振动不振动橡皮筋振动时产生声音尺子振动不振动尺子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叉振动不振动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鼓面振动不振动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归纳橡皮筋、尺子、鼓面、音叉等物体发声时具有的共同特征 ,验证自己当初的猜测 ,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归纳总结得到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 ,物体就停止发声。交流探究: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 ,你能解释物体的发声原理吗?(1)用手摸着喉头发出声音 ,这时手有怎样的感觉?人是怎样发声的?如下图 ,当人说话或唱歌时 ,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 ,被挤压的空气引起声带振动发声。(2)蝉是怎

10、样发声的?只有雄蝉才会鸣叫 ,因雄蝉腹部有发声器 ,而雌蝉没有发声器。如下图 ,雄蝉腹部下有一层薄薄的发声膜 ,当发声肌收缩时 ,引起发声膜振动 ,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放大而发出响亮的声音来。(3)击打音叉 ,使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 ,你有什么感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触及水面 ,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有什么变化?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激起水花 ,形成水波。(4)弹拨吉他的一根琴弦后 ,立即把你的手轻放在琴弦上 ,手有怎样的感觉?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鼓就是靠打击时鼓面振动发声 ,如图甲。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 ,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11、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如图乙。长笛、箫及铜号等管乐器 ,靠吹口处到第一个被手指翻开孔之间空气柱振动而发声。如果用手指将侧孔全堵上那么振动空气柱最长 ,音调最低 ,如果全翻开 ,空气柱最短。铜号为了增加空气柱长度 ,将管道盘卷成一圈一圈的 ,有的还能伸长或缩短。如图丙。设计说明:1学生探究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形式中进行 ,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 ,汇报体验和感受 ,如果学生不会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教师可做一定的提示和演示。2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 ,如果学生难以调动 ,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 ,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么发声的?

12、蚊子和苍蝇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 ,还可以怎样发音?能否一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 ,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二、声音的传播情景创设:把戏游泳运发动 ,当她们的耳朵在水中时还要靠音乐的节奏 ,才能使自己的动作和其他队员保持协调一致 ,声音是如何传到耳朵的?宇航员在太空中近在咫尺为什么还要靠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呢?思考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体传播到远处人的耳朵里的 ,是否需要什么媒介?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太空比地球外表缺少了什么?猜测与假设:声音要传播出去 ,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

13、媒介?实验探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分别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实验1:气体传声实验(演示)列举事例: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 ,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 ,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 ,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此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进一步猜测: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实验探究:如下图 ,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 ,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 ,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 ,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为什么要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现象一:抽出局部空气后 ,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现象二:当空气全部

14、抽出后 ,听不到电铃的声音;现象三: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 ,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提出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多媒体演示水波的运动。问题:1.谁能描述一下你看见了什么?(一圈圈的水波 ,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2水面上为什么出现了水波?3我手中有一张纸 ,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学生体验:抖动手臂 ,引起纸的振动 ,发出声音。问题:1.纸的振动 ,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2水滴使水面振动 ,发出声音 ,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 ,在空气中会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并提出声波这个概

15、念。如图甲 ,音叉振动时 ,附近空气随音叉振动 ,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 ,这就是声波。这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 ,如图乙。鼓声在空气中传播方式:鼓面向右振动 ,压缩右面的空气 ,使这局部空气变密;鼓面向左振动 ,使右面的空气变稀疏;鼓面左右振动 ,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声波 ,由近及远向四周传播出去。结论: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实验2:液体传声实验将能发声的物体 (如音乐卡、 、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 ,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 ,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说明液体能够传声。也可以在水槽里装水 ,然后在水里敲打石头 ,耳朵贴在容器壁上听。水中的鱼儿可以被声音吓跑等 ,如下图。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实验3:固体传声实验(1)两个学生合作 ,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 ,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2)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 ,保证与上次实验时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 ,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一 ,与上次实验进行比拟 ,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