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三、小赤佬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05336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头三、小赤佬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猪头三、小赤佬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猪头三、小赤佬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头三、小赤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头三、小赤佬(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猪头三、小赤佬一一哪些上海话消失了并不可惜说到现在的年轻人的上海话不标准,其实根本的问题在于,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上 海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上海话是吸收了各个地方语言的精华逐渐形成,形成的历史更不 长。最关键的发展期和上个世纪初上海整个城市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上海话就是一代又一代 的上海人创造出来的,每代上海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50年代的上海人和60年代的上海人说的口音必然有略微的差异,以此类推,50年代听80年代说话,必然有别扭在里面。 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新新人类讲的新派上海话当然也是上海话,并不存在上海话消失之说。说起上海话,上海人自己也绝对不会用悦耳动听来形容上海闲话的发音。但是上

2、海话就 是有这样的魅力,既能让喙妹妹说得千回百转,也能让精明老板娘说得斩钉截铁。更不要以 为上海只出产小男人,一代天骄刘门翔哥和姚门巨人,哪个不是虎虎有生气的用上海话向家 乡人民问好。上海话对上海人来说是根,是魂,更是一种内在的信仰。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 来的自信是一种不会改变的骄傲。在薛理勇先生看来,有的俗语和俚语是消失了,找不回来了。但是这是一门语言发展必 要的规律。因为世界发展了,很多从前指代的事物逐渐消失了,那么与其对应的语言也会慢 慢的消失,这是无法逆转的。比如红头阿三”,现在这种头上包着红布的印度警察已经消失 了,这个词当然就失去了意义。这个词已经死了,失去活力了。语言必然是最鲜活的

3、,是常 常要用到的语言,而这种语言会根据时代的发展产生,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流行。语言的新 陈代谢是再正常不过。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这种更新的速度更快,很多话可能还没有流行 就已经被淘汰了。猪头三和寿头猪头三来源于古时上海祭祀。祭品必备的三件物:猪头一只,鸡一羽,鱼一尾,合称“三 牲”。以猪头为首,所以又称“猪头三牲”。上海话中“牲”与“生”同音,读如sang(第三声),“猪 头三”实际上是“猪头三牲”的藏尾语,“牲”即是“生”。开始就是指那些刚来城市生活,因为陌生而显得笨头笨脑的外来人。后来猪头三的意思广泛了,泛指那些处事愚蠢、不灵光、 有点戆头戆脑的人。以前女孩子发喙的时候,一句:“侬猪头三

4、啊! ”保证男孩子骨头立马酥 掉。寿头的来源其实也和猪头有关,古时人家买猪头,喜猪额头上的皱纹如“寿”字的,谓寿 字猪头。很有可能后来简化成了寿头。上海人喜欢用猪来骂人,其实猪何其无辜,猪的智商其实还在狗之上,可能上海人太能 干了,所以见不得人懒,见不得人不做事。家猪整日饱食终日,怪不得要唉骂了。洋盘和冲头上海人把不聆市面上当受骗者统称为“洋盘”,把缺乏主见,容易被他人挑逗,导致情绪 激动而上当受骗的人统称为“冲头”。做生意的人可能最乐意碰到的就是洋盘”和“冲头”。有种说法称“洋盘”就是嘲讽那些旧社会的洋大人,虽然平日里作威作福,但是到了茶馆 里,因为不懂规矩,常常被戏弄。比如门资加倍,喝不到

5、本来免费的茶水。用高于规定价格 的门资,得到最差的服务。另一种说法,“洋盘”原写作“佯盘”,就是假装拨弄算盘,算出的并不是实价。顾客按此 价付钱肯定吃亏。原来的欺诈行为后来引申为不懂计算而容易被骗的人。从字面理解“冲头”,就是额头前冲的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冲头可能就是苏小妹了, 有她的兄长苏东坡的诗为证“脚踪未出香房门,额头先到画堂前好个冲头”。其实“冲头”很有可能是“耸头”之讹。耸原意就是耳聋,引申为听不到不了解)而被人煽动,被骗。上 海的有些商家以激将法使客人以高价买下商家货物,就被称作“斩冲头”。现在的“洋盘”和“冲头”都珍稀起来,谁比谁傻些?!扎台型和出风头“台型”原指演员在舞台上的

6、艺术亮相、表演和造型。旧时最大众的娱乐场所就是戏院, 最风光的演员都活跃在舞台上。所以“台型”对于演员来说及其关键。“扎”是上海话的常用词, 比如“扎足”,指分量足;比如扎劲”是指来劲,有劲。汉字中号”和“扎”同义。最开始扎台 型”就是“争台型”和“争面子”。“出风头”和扎台型类似,实际就是要炫耀自己,显露自己,不惜站在风口浪尖。大兴和大卡上海人把假冒伪劣产品一律叫做“大兴货”。最早“大兴”两个字是被作为黑帮的切口(即 是黑话)被记录下来,意思就是假的,假冒的。至于传到民间,很有可能和一条大兴街有关 系,那条大兴街出的都是假货。因为传说太多,现在已经考证不清楚当时大兴街上到底卖的 是什么东西,

7、但是很肯定,因为假货,那条街臭名昭著的程度让大家把假的东西统称为“大 兴货”。而“大卡,实际就是从“大兴,衍生而来。原来全称是“大兴卡”,就是那些假卡,假证,假 执照等等。后来省呼为“大卡”。而渐渐的从名词转变成形容词,变成了“大兴”的同义词。赤佬上海人用“赤佬”两字,要么说鬼,要么骂人,要么是贬词褒用。父母一口一句:“阿拉 窝里的小赤佬。”其实是喜欢的不得了。虽然有些书本上说,赤佬原本是对军人的贬称,更 追溯到了宋朝。但是“赤佬”对于上海人来说应该是近代流传下来的口语,并没有具体的文字 表达方式。“赤佬”在上海话里一来没有军人的含义,二来一向是指鬼。其他的贬义是后来引 申出去的。三吓头和掼榔

8、头“三吓头”词义与色厉内荏相近,“掼榔头”则多比喻以夸大事实,加强语气的方式拾高自 己、震慑他人的举止行为。“三吓头”来自评弹说岳,大部分人已经不怎么用。“掼榔头”使用的更广泛,可能也 是由于它能更形象的表达出外强中干的本质。“榔头”其实就是比喻拳头,“掼榔头”就是甩动 拳头以示自己是个强者。旧时江湖卖艺之人大多都卖狗皮膏药,常常挥动自己的拳头,拍胸 脯保证自己的膏药有很多的效用,实际有多大用处,估计只有天晓得了。所以上海人就把这 些口气大且虚张声势的人讲做“掼榔头”。现在大街上要找个卖艺的可不容易了,光天化日之 下可能还真不容易找到一个现场表演“掼榔头”的人。撬边和起篷头两个词其实是差不多的

9、意思,就是商店找人佯装顾客,一边吹嘘商品如何质量好,价格 低;一边抢购,引诱不知情的顾客购买。其实这两种促销方式都是利用了人贪小便宜和从众 的心理。那些“撬边码子”就是北方人说的托儿。撬边来源于20年代流行的一种敲诈行为,叫做“撬摆(巴)”。流氓常常雇佣女子暗中引 诱男子赌博,万一发生冲突,她们也可帮助赌主脱身。“摆”原意就是指衣料的毛边,在上海 的成衣铺子里,修饰毛边大多由女工来完成。这道工序“缲(qiao)摆”。缲”字生僻,久而久 之就成了“撬边”。修饰毛边引申的含义就是补拙”。不法商人雇佣妇女招徕生意和进行欺骗 活动与女红的撬边极为相似,俗语也就产生了。上海话里有“一蓬头”之词,多用来形容,很快冒起,又很快消失的东西。比如“一蓬土 ”“一 蓬烟”的等等。“蓬头”用来形容那些聚集起来抢购然后又迅速消失的人群极其贴切。带头煽 风点火的的人,不就是把这“蓬头”“起”了起来么。现在大家的消费水平高了,商品的种类多了,消费理念也理性了。再想用这几招来促销, 那也只能对付下面两种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