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理解性默写(共6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051755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理解性默写(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劝学理解性默写(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劝学理解性默写(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劝学理解性默写(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劝学理解性默写(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理解性默写(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理解性默写(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周一早预备练习,认真默写,参照答案并订正 姓名 班级 学号 劝学理解性默写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

2、“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5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

3、的句子: , , , , 。10荀子劝学说:“,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11“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2)逍遥游1、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

4、翻动扶摇羊角。”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 , , ”,“ ”等内容。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5、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6、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 , , 。7、庄子从

5、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9、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10、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

6、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11、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 , ?师说1.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2唐代_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

7、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的错误态度。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对自身“_”。5.“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_,_,_,_”。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本末倒置。7. 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_,_”。8.在师说中,揭示世俗对从师者嘲笑的原因是因为年龄、学问和修养相当就不能称呼为老师的句子是“_,_。_

8、,_。”9.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_:_,_。”10.韩愈在师说中,首先提出了“_”的论断,接着,列举了从师之多“_”来证明自己的观点。11.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尊奉为老师的人的才德事例,意在表现他们的总体水平不一定超过孔子,但孔子还曾虚心向他们请教了某些方面的问题的句子是“_,_。”12.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13.韩愈倡导以能者为师的理由的句子是“_,_,_。”赤壁赋1本文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

9、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3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