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斗系统概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047653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战斗系统概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未来战斗系统概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未来战斗系统概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未来战斗系统概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未来战斗系统概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来战斗系统概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战斗系统概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未来战斗系统(FCS)概览原作者:RobertDietterle单位:波音公司地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廷顿滩市(Huntington Beach,CA)摘要:未来战斗系统(FCS)是一款联合的(横跨所有军种)、网络化的(通过先进的通讯系统连接)“系统之系统”。其由18个独立的子系统、连接网络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士兵所组成。未来战斗系统通过一种先进的网络构架该网络构架可以实现不同层面的节点连接、态势感知和了解,以及在此之前难以获得的同步操作能力而连接起来。未来战斗系统以一种“系统之系统”(SoS)的模式运作,它将使得现有的系统、正在研发中的系统和为满足美

2、国陆军未来作战单位(UA)的需求而准备开发的系统实现联网一体化。未来战斗系统包括18个分系统,分别是: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UGS);2种无人弹药系统、非直瞄发射系统(NLOS-LS)和智能弹药系统(IMS);4种类型的无人自主飞行器(UAV,分别适用于排、连、营和未来作战单位分队级别);3种类型的无人地面车辆,武装化机器人运载工具(ARV),小型无人地面车辆(SUGV),以及多功能后勤保障机器人(MULE);还有8种类型的有人操作地面车辆(以上共计18个系统);再加上网络和士兵。未来战斗系统是未来陆军部队的核心构架。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的作战单位(UA)将由3个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的多兵种合成营(CA

3、B),非直瞄加农炮营,1个侦查、监视兼目标捕获(RSTA)中队,1个前方支援营(FSB),1个旅情报兼联络连(BICC),以及1个总部连组成。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的作战单位将成为陆军未来的战术作战分队。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的作战单位将有能力进行全频谱作战。未来战斗系统项目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技术采用渐进式采办模式以开放、野战部署及升级未来战斗系统的各子系统所组成的大家族。2004年7月22日,美国陆军官方宣布计划加速向当前部队交付部分未来战斗系统装备的速率。该计划拓展了该项目系统研发与论证的时限,并打算在延长的2年时限内为现役部队增加4种互不关联的“能力延伸”。“能力延伸1”项目将在2008财年(F

4、Y2008)开始进行,该项目包括为评估中的旅级战斗队(BCT)提供装备原型以便其使用并用于评估。评估通过后,紧接着便是对“能力延伸1”项目进行批量生产并在2010年交付装备现役部队单位。后续的诸“能力延伸”项目均将重复这一过程。未来战斗系统项目现在正处于系统研发与论证(SDD)时期。未来战斗系统的采购计划于2005年5月3日在国防采购委员会(DAB)处获得通过。未来战斗系统项目已经被指定为一个武装部队联合研发项目,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正在筹备建立的陆军暨海军陆战队联合项目办公室。系统之未来战斗系统未来战斗系统网络陆军的未来战斗系统网络可以让未来战斗系统家族(FoS)以一种一体化的“系统之系统”模式

5、运作,系统之系统的总能力大于每个分系统之和。作为陆军转型的关键所在,网络,及其相关的后勤保障和嵌入式训练(ET)系统能够让未来的部队运用革命性的战役和组织理念。该网络能够让士兵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种水平已经在未来战斗系统作战需求文件(ORD)中加以界定感知、理解、“形象化”并主宰未来的战场。未来战斗系统的网络包括4种重要的基础构架:系统之系统的通用运行环境(SOSCOE);战斗指挥(BC)软件;通讯及计算机(CC)系统;以及情报、侦查和监视(ISR)系统。上述4种基础构架相互协调作用使得未来的部队能够先敌发现、先敌了解、先敌行动并决定性地完成战斗。系统之系统的通用运行环境(SOSCOE)未来

6、战斗系统网络得以实现的核心是系统之系统的通用运行环境(SOSCOE),该环境可以单独和同时支持多个关键任务的应用。由于其采用可配置性结构,因此只要具备任何必要的配件,那么任何特定的软硬件均可整合到该环境中。SOSCOE能够实现将分散的单独软件包直接集成,而不必顾忌软件包的位置、联接机制和用于对其进行升级的技术。SOSCOE构架通过采用商用现货硬件和符合国防部信息技术标准注册(DISR)标准的运行环境而营造了一种非特异性的、基于标准的组建构架,以便进行实时、近实时和非实时的应用(图1)。SOSCOE还含有管理应用软件以提供包括登录服务、启动、注销、删除、记录清零、告警紧急事件重启和监控等方面的能

7、力。SOSCOE构架通过运用一种通用的格式转换设备将部队、网络节点和盟国的信息格式转换为未来战斗系统能够识别的系统内部信息格式,从而实现对关键的具备互操作能力的设备的集成整合。因为所有接入的互操作设备均通过这些通用的格式转换设备,因此新接入的外部设备信息格式对未来战斗系统软件基线的影响可望降至最低。未来战斗系统的软件由特定应用的、具备互操作能力的设备支持,这些设备能够充当各处网络节点和军队系统的“代理”。战斗指挥(BC)软件能够通过应用程序界面连入上述互操作设备,不同应用领域的软件在应用程序界面中是分立运行的,这样也便于软件的改进和升级。战斗指挥(BC)软件的任务应用包括:任务计划及准备,态势

8、了解,战斗指挥和任务执行及人(作战人员)-机接口(WMI)。这4种软件包进行“能力联合”后可实现所有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的作战单位(UAs)之间的互操作。战斗指挥软件(BC)将紧密地整合到所有未来战斗系统的平台中并实现普及化,同时还共用同一种通用构架以实现高度集成及互操作系统中无硬件、软件或信息“自成一家”的长远目标。任务计划及准备软件包包括16种嵌入到系统之系统的通用运行环境(SOSCOE)中的设备。这些设备支持审慎的、预期的和快速反应的方案的生成;具备为作战单位(UA)进行方案评价和评估、地形分析、任务推演以及行动后进行回顾的能力。作为这一软件包所提供的能力的例证之一,不妨想一下未来战斗系统网

9、络化火力的关键性能参数(KPP)。该软件包的前瞻性方案策划能力能够提前为预定打击目标的武器弹药规划好空域,这样当攻击某目标的决心确定时,手头上可用的武器弹药内的相关程序便已经预设好了。10种态势感知软件包的采用能够让战斗人员更好地了解战场空间,并获得信息优势。该软件包包括地图信息和态势感知(SA)数据库的保障,能够实现如下的信息融合: 态势信息的“筛选”,融合了关于目标、集群目标之间时间和空间关系的信息,并提供了对战斗序列中相关模式的简要介绍。 对所面临威胁的“筛选”,实现了敌军战斗力、对敌人意图的判断和进行威胁评估这3种活动的联合。 过程“筛选”,能够对信息融合过程自身进行掌控,评估融合过程

10、的准确性,并调整对数据的获取以得到优化的结果。图1:未来战斗系统(FCS)网络。作战指挥(BC)和任务执行软件包包括计划和决策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协助指挥官作出迅速、有情报根据的和准确的决策以便最好地进行战斗。这些设备是完全独立的模块训练、演习及作战,并且被规划为既可以执行人工操作,又可以自动运行。人(战斗人员)-机接口(WMI)软件包提供了显示及接收士兵信息的能力。人-机接口(WMI)为多种平台提供了通用的用户界面,该界面支持通用的乘员站及“个人数字助理”显示系统。该软件包能够综合分析诸如编队、正在使用的系统型号以及战斗人员角色等参数而作出合理的信息显示。通讯及计算机(CC)系统未来战斗系统

11、家族(FCS FoS)中的所有独立平台均通过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C4ISR)网络而连接在一起。实现这一切的是一种多层次的、具备前所未有的联网距离、性能和可靠性的通讯及计算机(CC)网络。该通讯及计算机(CC)网络可在宽广的距离和复杂的地形下为信息资源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口。该网络将能够支持诸如集成网络管理、信息保障和信息分发管理等高端的功能以便确保在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的组织单位内外的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和战斗人员之间关键信息的分配。通讯及计算机(CC)网络并不依赖一种庞大又分立的基础构架,因为该网络主要是嵌入移动的平台中并与战斗编组一同机动。这使得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

12、情报、监视和侦查(C4ISR)网络能够在运动中向更高级别的作战指挥(BC)部门提供信息以实现以进攻为导向的、快节奏的作战行动。未来战斗系统的通讯网络由若干个同类型的通讯系统组成。这些通讯系统有集成了宽带网络波型(WNW)的第1和第5类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士兵无线电波型(SRW)、网络数据连接和战斗人员信息网络-战术(WIN-T)。未来战斗系统运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以提供一个健全的、高生存性的、可扩展的和可靠的不同类型的通讯网络,这些通讯网络将地面、近地面、空中和天基平台无缝连接起来以实现不间断的通讯和多层次的冗余备份。作战单位(UA)中的每台未来战斗系统车辆均将装备4或8通道的第1类

13、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士兵和其他重型及功率有限的平台将装备小型化的(SFF)1或2通道的第5类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除了宽带网络波型(WNW)和士兵无线电波型(SRW)通讯主干之外,软件可编程的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也将支持其他的波型以确保实时的联合力量、跨机构和多国部队(JIM)之间的互操作能力。战斗人员信息网络-战术(WIN-T)将为作战单位(UA)提供额外的通讯能力,以及连通到作战单位(UA)下辖的分队、作战单位(UA)下辖的不同分队之间,以及不同作战单位(UA)下辖的分队之间和不同作战单位(UA)之间,直到部署单位(UE)和更大范围程度上的通讯能力。未来战斗

14、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掌管着整个作战单位(UA)的网络,包括不同波型的无线电系统、路由平台、局部区域网络(LANs)、信息保障元件和用户。该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在所有任务时期所要求的全频谱管理能力,包括任务前规划、作战地域网络的快速配置部署、任务执行期间对网络的监控以及为应对网络效能和环境故障而对网络策略的动态调整。未来战斗系统将采用一种集成化的计算机系统以掌控系统之系统的通用运行环境(SOSCOE),并确保一般过程的执行,支持所有未来战斗系统平台和应用设备之间的联网和进行持续的数据存储与检索。这一集成化的计算机网络由中央处理器、存储中介、动态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局部区域网络(LANs)和操作系统所

15、组成。一整套7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已经通过了鉴定,以满足不同未来战斗系统平台在安全性、处理能力、计算能力、吞吐量、记忆、尺寸、重量和功率方面的特殊要求。情报、侦查和监视(ISR)一种分布式的、网络化的多频谱情报、侦查和监视(ISR)传感器阵列为未来战斗系统提供了“先敌发现”的能力。作战单位(UA)内的情报、侦查和监视(ISR)设备以及在更高编制层面上、位于作战单位(UA)以外的情报、侦查和监视(ISR)设备将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态势感知(SA)能力,并通过避开敌人的火力、实现己方精确的网络化火力和在接敌过程中保持接触而进一步增强监视能力。未来战斗系统将能够处理实时的情报、侦查和监视(ISR)数据

16、、从监视系统中输出的数据,态势感知数据和目标识别信息以更新包含有关友军、战场空间目标(BSOs)、战场空间目标(BSO)集群及其相关意图、潜在威胁和弱点等信息在内的通用作业图像(COP)。对信息和数据的实时推广与传播有赖于稳健、可靠和高性能的网络数据连接。为了向战斗人员提供可执行的信息,来自分布式的不同情报、侦查和监视(ISR)和其他传感器设备的数据将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过滤、关联、辅助目标识别和融合。一旦从传感器任务包中接收到数据,传感器数据管理(SDM)软件就将组织起所有的传感器数据包括检测报告并对信息进行跟踪。数据随后将进行处理和融合以形成关于目标、态势、威胁的信息并持续进行情报、侦查和监视(ISR)过程。除了从未来战斗系统自身带有的传感器接收数据以外,传感器数据管理(SDM)软件还能够从非未来战斗系统包括现役部队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