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04764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提分选择专项训练(1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溶液的pH证明为弱酸B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混有NaCl的NaOH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其中NaOH的量C向0.1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甲基橙证明溶液呈碱性D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一小片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定稀硫酸的大约pH值2、下列实验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装置现象结论A装置中有浅黄色沉淀苯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B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C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上方出现油状液体制

2、备乙酸乙酯D甲醚有气泡鉴别乙醇与甲醚(CH3OCH3)AA BB CC DD3、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与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盐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B将纯碱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通过饱和小苏打溶液,再通过溶液中,出现白色胶装沉淀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C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氧化性:D试管a出现白色沉淀,试管b出现黄色沉淀溶度积:A.A B.B C.C D.D4、下列实验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A室温下,向含少量FeCl3的CuCl2溶液中加入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蓝

3、色溶液除去杂质FeCl3得到纯净的CuCl2溶液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CH2O2、SO2分别加入或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均褪色前者表现还原性,后者表现漂白性D在少量无水乙醇中加入金属钠,缓慢生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CH3CH2OH是弱电解质A.A B.B C.C D.D5、为了验证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产物,某同学选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 B.拆除E装置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C.F装置中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物中一定有C

4、O2生成 D.C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SO2生成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Cu与浓硫酸反应,冷却后,再将冷水缓慢加入盛有反应混合物的烧杯中溶液变蓝证明反应生成了Cu2B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被还原为NH3C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Ag2S)Ksp(Ag2S)Ksp(Ag2CO3)D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明变红色铝可以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A.A B.B C.

5、C D.D7、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上晶体逐渐变成白色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B将过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成蓝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C向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硝酸亚铁与硫酸不反应D将滴有酚酞的氨水加热红色逐渐变淡一水合氨受热分解,导致溶液碱性减弱A.A B.B C.C D.D8、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Cu(NO3)2+4H2SO44CuSO

6、4+2NO+4H2OC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9、实验室验证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确定其产物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溶液遇CO能产生黑色的P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的仪器还可以制取等气体B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后,再点燃酒精灯C装置中分别盛装饱和溶液、浓D装置中有黑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是10、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具有漂白性B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相同时间内HA与Zn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HA

7、是强酸C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白色粉末中含有,无D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非金属性SCSiA.A B.B C.C D.D11、下列实验结果不能作为相应定律或原理的证据之一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ABCD勒夏特列原理元素周期表盖斯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实验方案结果左球气体颜色加深右球气体颜色变浅烧瓶中冒气泡,试管中出现浑浊测得H为H1、H2的和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A.A B.B C.C D.D12、下列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不合理的是( )A.比较Cu、Fe的还原性: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B.比较

8、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比较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氯气: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D.比较镁的金属性强于铝:取一段除去氧化膜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加入1.0molL-1的盐酸中13、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用饱和Na2CO3溶液可将BaSO4转化为BaCO3证明Ksp(BaCO3)Ksp(BaSO4)B用PH计测定0.1mol/L醋酸溶液的pH证明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C向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浓度为0.005mol/L的FeCl3的溶液和0.01mol/L的KCSN溶液,再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将氯气通入0

9、.1mol/L KBr溶液中,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证明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A.A B.B C.C D.D14、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选项中试剂中试剂及现象推断A氯化铵酚酞溶液不变红色氯化铵稳定B硫酸亚铁品红溶液褪色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C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D铁粉与水蒸气肥皂水冒泡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A.AB.BC.CD.D1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将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有气体X的集气瓶口试纸变蓝X 定是B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容液X中一

10、定含有C向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酸性:醋酸 碳酸 氢氧化铝D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褪色,并产生大最气泡表现还原性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溶液的pH,溶液的pH更大,说明未完全电离,为弱酸,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NaCl和NaOH混合液中,只有NaOH能与盐酸反应,采用中和滴定方法可测出NaOH的量,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溶液呈碱性,滴加甲基橙,溶液一定为黄色,但甲基橙的变色范围(pH)是3.14.4,溶液若为弱酸性,也会呈黄色,并不能有力地说明溶液呈碱性,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用pH试纸能测出稀硫酸的大约pH

11、值,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浓硫酸滴到胆矾上,胆矾变白,是胆矾失去了结晶水,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够使石蕊褪色,B错误;C、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硝酸亚铁被氧化为硝酸铁,溶液变成黄色,C错误;D、一水合氨受热分解,导致溶液碱性减弱,因此红色逐渐变浅,D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中发生3Cu+8HNO3=3Cu(NO3)2+2NO+4H2O

12、,生成硝酸铜溶液为蓝色,试管口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但硝酸被还原生成NO,故A错误;B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故B正确;C中加稀硫酸,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硝酸铜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继续与Cu反应,而硝酸的氧化性强,故C错误;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D错误;故选:B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1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A项中,比较Cu、Fe的还原性: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尽管铜溶解了,但不能置换出铁单质,不能比较;若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铁溶解了,同时置换出铜单质,是可以比较的。 1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只要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幂之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