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方法二 辅助图像法有些试题图像往往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或是隐性地给出信息,在获取这些信息时,往往需要利用一些辅助图像,如将试题中的局部图像、变式图像等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像来分析1.图-图转换法许多涉及自然地理原理的试题,利用转化后的图形更容易解题,主要有图形合并法和补全图形法1)图形合并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张图上,使其相关性明显展示出来,便于比较分析和解题例1 读下面的四幅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位于低纬度、东半球B.③地位于北京(40°N,116°E)的西南方C.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①②③④D.均有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面积,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1)B (2)C解析 本题利用四图合并和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可以起到顺利解答的作用(见下图)1)据图可知,④地的经纬度为(40°S,50°W),故位于中纬度、西半球,A错误;③地位于北京(40°N,116°E)的西南方,B正确;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故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②③①④,C项错误;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项错误。
2)经纬度差值相等的情况下,纬度越低,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面积越大,故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丙、甲、乙、丁2)补全图法有些题目提供的图像是一幅完整图的一部分,考生会无从下手,这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内容,补充原图,丰富其条件,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目的例2 读某日晨线图,a、c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回答(1)~(2)题1)根据图中信息,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际标准时间可能是2时40分B.a点地方时可能是12时C.b点地方时可能是14时D.c点地方时可能是0时(2)假设某水平运动的物体从a点过b点到c点,其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偏转为( )A.向东—向西—向东 B.向西—向东—向西C.向右—不偏转—向左 D.向左—不偏转—向右答案 (1)A (2)C解析 本题中的图像只是给出了地球上的晨线,缺少解答问题的其他相关信息,在解题时一是要通读题干材料,根据材料信息完善图像;二是对完善后的图像进行解读,提取关键信息,如赤道、经纬度、地球自转方向等(见右图)第(1)题,b是晨线的中点,说明b位于赤道上,而晨线与赤道交点(b)的地方时为6时,故C错。
b点的经度为50°E,根据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经度差,可计算出国际标准时间=6时-(50°-0°)×4分/°=2时40分,故A正确根据a、c为晨线的顶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可知,a点位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c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故B、D错第(2)题,物体运动过程中,a→b位于北半球,向右偏;b点位于赤道上,不偏转;b→c位于南半球,向左偏,故C正确2.图文转换法有的选择题虽然题目中没有出现图,却是“以文考图”若仅凭抽象思维直接解答,往往容易出错此时可先画简图,然后再进行解答,效果比较理想例3 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即可判定(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C.飞机在西风带中 D.风从北侧吹来答案 A解析 空气的水平运动由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近地面)的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人们为此总结出了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这叫风压定律本题是对风压定律的灵活运用其实解答此类题也没有必要死记风压定律通过作图法解题,直观易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飞机在高空飞行,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考虑到其在南半球向左偏,得出其方向为v (如图)。
从图中可知,风向和飞行方向一致,正确答案为A3.辅助线法与图解法不同的是,有的题目已经给出图,但原图信息比较模糊,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模糊的图示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进而利于加工提炼信息作出判断该法适用于在等值线图中确定寒暖流,低压槽和高压脊,山谷和山脊,海岸线两侧的气压和温度,等压面上下的气压差异等例4 分析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B.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因为冬季大陆冷却快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等温线弯曲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为了直观地分析等温线弯曲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可在等温线的弯曲部分作一东西向的辅助线(图中虚线),在辅助线上取5个点(如下图中abcde)首先比较a和b:a点温度在20℃和24℃之间,b点温度在20℃和16℃之间,a点的温度大于b点a点位于陆地,b点位于海洋,因此可推断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应为该地的夏季本图为南美洲南部,7月份为冬季,故排除A、C选项同理可判断c、d、e中d点的温度最高,可推出该处的洋流应为暖流。
D选项为暖流,且符合实际至于①处的等温线密集则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所致,B选项错对点练1.读以下两幅经纬网图,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 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 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答案 D解析 甲、乙、丙、丁四地在两幅图上,因此不能够直观地看出其空间位置关系,如果把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四地的空间位置关系两图合并如下图,四地的大致经纬度位置:甲(135°W,69°S)、乙(128°W,72°S)、丙(60°E,70°N)、丁(40°E,75°N),甲在乙的西北方,丙在乙的西北方,丁在甲的东北方,乙在丁的西南方读下图(其中②③④为城镇),回答2~4题2.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A.500米 B.900米C.1 100米 D.1 400米3.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A.甲村、②镇 B.③镇、乙村C.甲村、龙山山顶 D.虎山山顶、④镇4.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Q线C.P线 D.N线答案 2.B 3.C 4.D解析 第2题,图示区域最高处位于①地河流上游,最高处海拔为1 000~1 200米,而乙村的海拔为200~400米,故两地的高差为600~1 000米。
第3题,判断在①地视野范围内的地点,可作出各点到①地的剖面图(见下图)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从①地到乙村视线会被山脊阻挡;从①地到②镇视线会被虎山山顶阻挡;从①地到④镇视线会被龙山山顶阻挡而从①地到③镇、甲村和龙山山顶视线没有被阻挡第4题,公路选线主要考虑运距、地形坡度、经济效益、与耕地的关系等因素图中四线中,N线路程较近,坡度较小,且对④镇的经济发展有利,所以设计较合理2015年7月1日,华北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图甲所示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图乙和图丙示意其记录的天气变化情况读图回答5~6题5.若图甲中MN为该日日出时的山峰日影,则图示河流( )A.干流流向大致为自北向南B.支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C.支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D.干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6.若图乙、图丙分别表示图甲中沿PQ线、MN线的气压变化则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以及未来几天Q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沿PQ线出现冷锋 天气转晴,气压升高B.沿PQ线出现暖锋 风和日丽,湿度降低C.沿MN线出现冷锋 狂风暴雨,气温降低D.沿MN线出现暖锋 连续阴雨,气温升高答案 5.B 6.D解析 第5题,7月1日,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因此M点位于N点的西南方向,河流支流流向与MN走向大致相同,因此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而干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第6题,本题可以利用图像合并法,将甲、乙、丙三图结合在一起(见下图)进行分析根据合并后的图像可知,PQ中间为低压,所以MN线可能为锋线,该区域受锋面气旋影响因该地位于北半球,且低压槽位于锋面气旋的右侧,沿MN线可能出现暖锋Q位于暖锋锋前,未来几天将受到暖锋影响,出现持续性降水、气温升高等现象下图为同一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假如甲乙丙丁四个河段流量相同,则四条河流中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该区域为加快经济发展,拟建设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线路,如图所示,除了上面的图外,还需要利用该区域的( )①降水分布图 ②土地利用图 ③城市道路分布图 ④人口分布图 ⑤地质构造图A.①③ B.④⑤ C.③④ D.②⑤答案 7.A 8.D解析 第7题,将等高线图和水系分布图两个图层叠加,可以看到,甲河段等高线最密集,说明落差大四河段的水量相同,所以水能最丰富的是甲河段,A对第8题,修建交通线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区域间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原地区修路的原则是尽量少占耕地,所以需要土地利用图,②对城市间的道路修建,不需要城市道路分布图,③错。
已经有聚落分布图,不需要人口分布图,④错山区修路要考虑地质条件,所以需要地质构造图,⑤对图中道路修建在平原区,降水分布对交通线路影响不大,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