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584492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评课教学活动设计【课 型】讲评课【授 课 人】刘爱丽【授课时间】2018年4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回忆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再现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并会运用相关知识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教学方法】 自主-引导式【重点难点】 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法分析、 解题规范化【突破措施】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2 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

2、法总结等环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 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一) 课前准备(1) 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 连续性受到破坏。(2) 错误率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3) 分析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4) 学生工作:学生分析试卷,对照下发答案分析知识点分布,并整理自己出错的问

3、题及错误原因。(二) 讲评流程讲评流程主要如下:1、分析试卷结构;2、公布分题型、知识分布及要求;3、公布考试结果,包括:(1)选择题得分达到预期目标名单( 56分以上);(2)作答规范、卷面整洁 名单;4、错误原因;5、试卷讲评,分三类,每类都是三个流程:(1 )基本概念规律把握不清 学生分析老师点评变式训练(2) 信息提取及知识迁移能留不足学生分析老师点评变式训练(3)综合运用题学生分析老师点评变式训练1.试卷结构及考点分布:试卷分为I、II两卷,I卷 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合计60分),II卷 非选择 题(共4题。合计40分)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试题突出了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生命

4、活动的调节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并体现了适度的综合性。重视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探究能力的考查比例很大,并且不是单纯的考查书本的实验,而是利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第19、32、33题。重视从相关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题干中的信息的呈现有文字资料(第1、3、29、30及31题)、图表信息(第 5、9、12、28及33题)等多种形式。但也造成试卷的阅读偏大以及对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试题知识范围试题分布情况题目特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4题、9题、18题、20题、26题、28题、29题1、知识覆盖面广,突岀了本章主 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并体现了适度综合性2、重视实验探究能力和

5、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如第19、32、33题。通过激素的调节11 题、13 题、15 题、24 题、25题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5题、7题、8题、12题、16题、21题、22题、23题、30题3、重视从相关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第1、3、29、30及31题)、图表信息(第5、9、12、28及33题)等多种形式。免疫调节10题、19题、34题综合类6题、14题、17题、19题、2、答题分析(1)表扬I卷准确率比较高,得分 58分以上的同学:宋庆浩(全对);李正茂、刘鸿 钰、刘景玉、尚振璞(错 1个)。(2)表扬二卷答得较好,得分在38分以上的同学:薛景文;董瑞;张涵、张晓晓 3、出错率比较高

6、的试题:3、6、11、13、14、18、19、22、24、26以及32、33题的个别小题,将上述题目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选择题错答率较高题目统计题号313182661419正答率59.2%56%55.4%41.5%59.2%30%39.6%集中AB率AC率CD率BC率B率A率AB率错率28%30.2%37.9%58.5%30%50.9%54.7%错因基础知识掌握不图表分析能力及知识提取信息能力不足,考虑问题分析牢,概念认识不清规律认识不足不全,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够灵活简答题失分情况分析题号32 (6)33 (3)34 (2)应得平均分263实得平均分121错因分析1、书写潦草,错字别字2、存在部

7、分“空白“ 3答非所问二. 教学过程对课前统计的出题率较高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分类汇总,分三类进行逐项讲评, 主要思路为错题重现一学生剖析自己做题思路-其他学生更正-教师点评-变式训练几个步骤,力 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一)共性问题及评析错误类型1、基本概念不清例1 (选择题3)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A. B.C.D.错因分析:对于内环境的概念认识不清知识回顾:1、比较内环境与体液与体内环境的区别2、完成概念图(将体液、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关系画示意图)迁移应用:让学生写出组织细胞、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8、,并更正。例2 (选择11)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并能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物质是A. 血红蛋白B.促胰液素C.淀粉酶 D.肝糖元错因分析:1、对概念认识不清,不能真正理解“能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物质”考察的是信号分子的作用。2、不清楚题目中各类物质的本质知识回顾:1、信号分子的类型?(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2、功能(传递信息)发散思维:本题还涉及到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信息交流。细胞膜的其他功能?错误类型2、审题不仔细,难以完成图、表、文字转化例3 (题18)右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若在 A点处给以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

9、生偏转的情况是()甲A.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B.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发生一次偏转错因分析:学生自己分析错因(1)部分学生不知道电流的传导是否能进行;(2)部分学生不知道电流表偏转方向的判断方向;知识回顾:1、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2、电流方向?规律总结:判断电表是否出现偏转的依据?-看局部电流是否能够产生(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不同?)看向哪偏转一看电流方向;判断偏转几次-看传导方向。变式训练1:如果在B点给与一刺激,判断甲乙电表偏转几次?拓展提升1: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连接

10、到蛙坐骨神经上,在不同位置加以刺激,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一致的是(电流表的指针向电流流出的方向偏转)A.bT 剌liftB.C.D.# / 8答案:C例4 (题26)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错因分析: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认识不清2、对与反射弧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不能很好做迁移知识回顾:(1)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2)感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变式2-1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

11、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B. 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C. 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 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答案:C变式2-2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B.C.D.错误类型3、对于题干信息把握不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不足例5:(题6)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

12、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C. 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及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能力,错因多在于没有理解“能进行有机会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的内在含义。知识回顾: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1、促进幼年动物个体发育;促进细胞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浓度高,细胞代谢快,物质分解加快)2、呼吸作用中能量的去向例6:(题14)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C降到3C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尿量及酶活性

13、的变化情况依次为()旷、二一 值、J、A.B.C.D.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体温调节、 水盐调节及酶活性影响因素等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给定情境中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错因分析:1、忽略题目中小白鼠为恒温动物的隐含信息2、不能准确把握温度变化的影响知识回顾: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氧化分解;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便于氧化分解生成更多能量维持体温)2、温度降低,汗腺分泌减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3、恒温,体内温度变化不大,酶活性影响不大:规律总结:此类题目身体关键是提前题目中有用信息,同时注重原

14、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及适用范围,善于把新情境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拓展训练1:长时间不住人的老屋充满灰尘,某人进人后立即出现了打喷嚏、全身痛痒等症状,离开老屋后不久症状消失,以下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机体B细胞首次接触到尘土中的过敏原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 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B该症状是一种过敏反应,一般对机体组织不会造成损伤C. 过敏反应虽然反应强烈,但绝不会引起个体死亡D. 要避免该症状再次出现,应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过敏原答案:B拓展训练2: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对它们参与的相关调节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甲图中1T2f 3和乙图中TT都有 ATP的水解B. 甲图如果是突触小体,3 一定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如乙图中t的变化C. 如果甲图是胰岛 B细胞,则3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D. 血液中适当浓度的 CO2可以使呼吸中枢产生如乙图的电位变化答案:B(二) 非选择题答卷中存在的问题1、 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会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