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79136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姓名贾雪宁单位陕西省山阳中学课型阅读课学时2学时教学对象高二四班学生与否采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一、教材分析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涉及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篇散文。因此,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的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措施-“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在欣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时候,在反复吟诵的基本上,把握诗歌的重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体会诗

2、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融景物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于一体,是进行诗歌鉴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指引的较好的范例。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本。二、学情分析在初中以及高一一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部分诗歌,对于诗歌的赏析措施赏析技巧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学生的认知以及掌握的过程中,她们对于诗歌的深层次解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如何精确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如何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文本的解读之中,此外学生对于诗歌的体现技巧问题仍然不是很清晰,表述的不太到位。针对学生这样一种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我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歌

3、的过程中尽量来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发挥她们的想象力,在反复吟诵的基本上,把握诗歌的重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掌握写景抒情类诗歌的赏析措施。三、教学资源与方略教学资源:图片、古筝独奏、配乐朗读春江花月夜教学方略:1、通过图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2、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诗中的景去推断诗中的情,进而激发学生发明美的才干。四、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让通过朗读、提问交流、思考感悟来使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引导学生借助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诗情、画意、哲理浑然天成的特点。2、能力目的:通过课

4、堂讨论让学生理解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达意的行文脉络,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吟咏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五、教学重难点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学时)导语设计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而漫长,在这样一种悠久而漫长的时期里,中国诗坛涌现出了

5、众多杰出的诗人和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那么,这样多的诗歌中有无一首顶峰之作呢?(略作停止,学生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进而引入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营造学生课堂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想进一步理解与否有这样一篇巅峰之作,从而引出下一种环节。作者简介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她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抱负的高远意境。她毕生只留下两首诗(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却因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横绝,竟为人们,“以孤篇压倒全唐”。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

6、吴声歌旧题。由懂得理解张若虚的学生来简介诗人,教师做合适的补充。学生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也应积累有关的文学知识。 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全篇2、播放配乐朗读及有关图片,进入诗歌意境感知。 3、两名学生范读,其她同窗点评。在范读的基本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提问:你聆听到一种如何的情感?、提问: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5、在诗作中,月亮是一种中心意象,那么月亮经历了一种如何的变化? 6、随着月亮的变化,诗人的思路经历了有一种如何的变化?学生心领神遇,倾听配乐朗读,联想画面之美,耳听声韵之妙,心悟相思之情。指引学生有感情地吟诵,浅吟低唱,用心品读诗歌,感知诗歌传情达意的措施。点拨:注意语音

7、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要读得抑扬顿挫。 学生认真思考,明确:天涯相隔之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明确:这种相思之情是诗人伫立江边,看自然美景,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引起的。诗人是借明月传相思之情。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毕讨论,明确:升起(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江潭落月复西斜)落下(斜月沉沉藏海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明确眼观春江月夜的美景(18句)独站江畔月下的哲思(句)联想思妇游子的相思(736 句)在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步,充足唤起学生的人生体验,让学生也融入诗歌之中在诗歌的赏析过程中,朗读品味必不可少,只有将身心融入诗中,才干真正精

8、确理解其中所传达的情思。自主、合伙、探究式学习不仅体目前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体目前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才干擦出进步的火花 赏析诗歌(一)欣赏美景1、 抽学生范读前句。2、 置身诗境,感悟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如何的情感?3、 齐读前8句。一名学生范读,学生集体回答,教师点拨明确: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春、夜是背景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多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展开。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情感:美好愉悦手法:景中含情对于写景的诗歌,要

9、环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品体的文字体现出来。(第二学时)(二)领悟哲思1、我们欣赏了一幅幽美恬静春江月夜图,“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一轮明月已经高悬在我们心灵的上空。面对良辰美景,引起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2、提问:那么这一轮孤悬高空、光明皎洁的月究竟牵动了多情的诗人哪些情思呢?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摸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生命短暂!这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同窗们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体现这一思想的?教师总结:“人生代

10、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时,诗人又感受到虽然个人生命短暂,但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延的。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因此作者刚刚忧伤的情绪有所缓和,我们可以称之为“哀而不伤”,因此语调要趋于平缓。3、学生齐读本部分内容学生集体朗读9-16句,集体回答。明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已学过的诗句来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 苏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 崔护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王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打开学生的记忆背囊,让学生在联想中找出不同诗歌中的共同人生体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是个自身,同步也是一种自身体验提高的过程,加强积累。(三)感悟相思1、 月生月悬,夜色渐浓。此时的情感呢?教师点拨: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将

12、笔触由上半篇的自然景色转到人生图像 ,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3、明确本部分内容总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思妇怀人。 游子想家。4、提问:这几句诗是如何写出思妇的怀念的?、最后八句诗写游子思归之情。推举一位男生朗读,同窗们评价其体现。提问:最后八句是如何写游子的思归之情的?6、学生齐读本部分内容。找一名女生范读下来的12句,学生明确诗人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并由“扁舟子”以及“妆镜台”懂得诗歌已转入布满离愁别恨的思妇游子情思学生自己朗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至“愿逐月华流照君”内容,并分组讨论问题。最后将学生思考的答案全班交流共享,教师总结如下:(1)借月抒情。 “徘徊”一词的传神之处

13、: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拜别。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怀念。()借典抒情。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具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调动学生离家在外的人生经历体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明确(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体现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无限路”体现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烘托其无限的怀念。1、通过朗读吟诵古代诗歌,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2、 学生在范读中继续感知诗文内容,并结合教师解说进一步的展开联想和想象。本环节的设计触及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环节的学习更应贴近诗文自身,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着重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伙探究能力的培养。诗歌源于生活,诗歌情感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体验,因此可以就地取材,更充足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总结一曲春江花月夜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如此多情,情景兼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