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5785352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贺秉忠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

2、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亲历过程,探索规律1、 探索加法交换律,渗透学习方法。出示:1+2+3+9=?这道题,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这位同学算得可真快!他的算法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武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在上活动课的场景。(师出示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的课件。)师:瞧他们多开心呀,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正在跳绳的男生有28人,女生有17人。还有23个女生在踢毽子。)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1: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跳绳的男

3、生和踢毽子的女生共多少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果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出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生:2817(师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生:还可以用1728。(师也板书算式。)师:口算一下,28+17等于多少?生:等于45。师:17+28又等于多少?生:还是45。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怎样?生:结果相等。师: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式子连接起来?生:结果相等可以用等于号连接。师:对,用等于号,表示两边的结果相等。(板书:)(师在黑板上贴出探索规律的第一个步骤:观察思考)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

4、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稍作思考,随即纷纷举起了小手。)师:能不能把你的发现跟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师:交流得很好,肯定有了重要的发现!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生1:我发现2817与1728这两个算式中,加数的位置相反,可是结果是相等的。生2:我也发现了,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但和没有改变。师:同们学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可刚才你们只是通过对一个例子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猜想,这个猜想正确吗?生:正确。(都非常肯定。)师:可不能过早地下结论,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例子来验证才知道。(师在黑板上贴出探索规律的第二个步骤:举例验证)师:你们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吗?生:能!(纷纷拿起笔跃跃欲试)师

5、: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写两个算式,先算一算它们的得数,相等的话就用“”连接起来。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看谁举出的例子多?行吗?众生:行!师:准备好笔和纸,开始。(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很快,孩子们有的举了六个、有的举了七个例子,最快的孩子则举出了十个例子。)师(随意问一学生):你举了几个例子?生1:六个师(再问一学生):你呢?生2:八个师:还有更多的吗?生3:老师,我举了十个例子!师:同学们的速度可真快!说说看,你们都举了些什么例子?生1:40+50=50+40 ,算式两边的结果都是90。生2:我举的例子是:137+2=2+137 ,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和都是139。生3(刚才举例最多的孩子

6、):老师,我的速度最快,0+2=2+0,0+4=4+0我算过了,两边结果相等。师:从这位同学举的例子中,我们还发现:0与一个数相加时,也存在这样的规律。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例子!“我也还有!”(情绪激动,争着要说)(师将学生的举例一一板书。)师:同学们举出的例子可真多呀,这样的式子能写多少个?生:无数个。(齐声)(师在学生的举例后画上省略号。)(师指着黑板上的举例。)师:观察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1:加数的位置不同。生2:也可以说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生1:两个加数都相同。生2:还有!和也相同!师:通过这么多例子的验证,证实了我们的猜

7、想怎么样?生:正确!(声音自信而有力!)师:(故作疑惑,拖长声音)那会不会出现两个数相加时,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呢?(学生也随老师的疑惑进入思索,有些不敢肯定了。)师: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稍作思考后纷纷摇头。)师:不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是吗?其实不光是你们举不出来,罗老师为了想这样的例子,可是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举不出来;我又发动全校的数学老师去想,结果是,仍然举不出来。(学生惊叹)师:这样,从正和反两个方面,更加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学生显得有些兴奋。)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了?(贴出探索规律的第三个步骤:得出结论)生1:两个数相加时,加数的

8、位置变了,但和不变。生2: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把两个加数的顺序变换,和还同原来一样。生3:两个数的和不会因为加数位置的改变而发生任何变化。师:同学们的发现的可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根据这个规律的特点,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叫什么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纷纷涌动了。)生1:我想给这个规律取名为:加数换位律。生2:因为这个规律中,左右两个算式的和是相等的,所以我取的名字是:加法等和律。生3:我觉得可以把这个规律的两个特点结合一下,叫加法换位等和律,意思概括得更清楚!师(向大家投去赞许的眼光):这些名字取得真贴切,而且别具一格。数学家们给这个规律取名为“加法交换

9、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师:刚才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规律,其实,还可以用更特别的形式来表示,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写一写。(学生写好后,师将学生的表示方法在投影仪中展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极富个性,有用图形表示的,如:;有用字母表示的,如:XYYX;更有意思的是,还有用词语或汉字表示的,如:电视冰箱冰箱电视,我你你我)师:你们的表示形式可真丰富,也非常有创意,而数学家们也用了和你们类似的表示方法,他们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这样的话,这个规律如何表示呢?生: a+b=b+a(齐声)师: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应用过了加法交换律。(还没来得及出示,一生就)生:我知道,在加法验算的

10、时候!(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课件出示加法竖式及验算)师:(微笑着)你们看,是吗?生:对,加法交换律可以用来验算加法。(学生像见到老朋友似的微笑着,点头。)师:刚才我们在探究加法交换律时,先通过一个例子对算式进行观察思考,初步得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又举出大量的例子来验证它,最后才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要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加法的另一个运算规律。2、探索加法结合律,亲历研究过程。(课件出示学生活动的情境图和问题。)师:现在要解决的是同学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出什么?生:可以先求跳绳的人数。(课件演示:将跳绳的男生和女生画上集合圈)师:怎样列综合算式?生:

11、28+17+23(师将这个综合算式写在黑板上。)师:也就是先算什么?生:先算跳绳的人数。师:为了强调前两个数先加,我们可以给28+17加上小括号。(师在原综合算式中,为28+17加上小括号。)师:还可以先求出什么?生:还可以先求出女生的人数。(课件演示:将跳绳的女生和踢毽子的女生画上集合圈。)师:怎样列综合算式?生:17+23+28师:这下子,男生有意见了,他们说:“列式时还得把我们放在前面。”那怎么办?生:可以把刚才的那个综合算式作个小小的改动,写成28+(17+23),就满足男同学的要求了。(师将这个综合算式也板书在黑板上。)师:口算一下,这个算式(手指第一个)结果是多少?生:68。师:这

12、个呢?(手指第二个)生:肯定也是68。(许多声音冒出来)生:我算过了,就是68!师: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样?生1:相等!生2:既然结果相等,也可以用“”连接!(师在两个算式之间写上:=)(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探究成果的记录表,课前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通过对算式(28+17)+23=28+(17+23)的观察思考,找出左右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再举出一些例子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看你们这些小小数学家能研究出什么新的运算规律,好吗?把你们的研究成果记录在表格上。四人为一小组,研究开始。(学生分组展开研究,在学习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同学都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很激

13、烈。)(五分钟后)师:老师看到很多小组都已经有了精彩的发现,现在谁愿意把你精彩的发现向大家汇报一下?先说说左右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生1:三个加数都相同,分别是28、17和23。生2:结果也相等,都等于68。生3:我还有补充,我发现左右两个算式中的三个加数,28都排在第一位,17都排在第二位,23都排在第三位。生4:我们小组把它归纳为:加数的位置相同。(师通过课件同步演示学生说到的两个算式的相同之处。)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相同点,那不同点呢?生1:先加的算式不一样。生2:那是因为小括号的位置不同。生3:也就是运算顺序不同。师:能说说左右两边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吗?生1:左边是先算2817

14、,右边是先算1723。生2:左边的算式是先把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加起来,而右边的算式是先把第二个加数和第三个加数加起来。(课件中演示:两个算式先算的部分)师:同学们举出了什么例子来验证它呢?生1:我们小组举了四个例子:(12+30)+5=12+(30+5)、(2+56)+70=2+(56+70)、(100+300)+500=100+(300+500)生2:我们举的例子是(师板书学生举出的部分例子。)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生:举不完,有无数个!(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师在学生的举例后画上省略号。)师:在这么多例子的验证下,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1:相加时,改变小括号的位置,和不变。生2

15、: 三个数相加,按顺序相加,或者先把后面的两个数相加,和相等。生3:三个数相加时,不管括号加在什么地方,和都不会改变。生4:其实我想,不管是几个数相加,也不管运算顺序怎么改变,和都应当始终不变,我要把这个想法验证一下。师:概括得非常棒!改变小括号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和仍然相等。能把这个规律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刚才发现的规律。)师:如果我也想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该如何用字母表示呢?生:(ab)ca(bc)(齐声)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老师真高兴,你们用这种研究方法自己探索出了新的运算规律,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学生小声地欢呼,禁不住为自己响起了掌声。)师:这肯定也难不倒大家,会填吗?(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