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技术简易描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77958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滤技术简易描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超滤技术简易描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超滤技术简易描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滤技术简易描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滤技术简易描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滤技术简易描述概述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以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为目的, 膜孔径在201000A之间。中空纤维超滤器(膜)具有单位溶器内充填密度高, 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超滤过程中,水溶液在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溶剂(水) 及小分子溶质透水膜,成为净化液(滤清液),比膜孔大的溶质及溶质集团被截 留,随水流排出,成为浓缩液。超滤过程为动态过滤,分离是在流动状态下完成 的。溶质仅在膜表面有限沉积,超滤速率衰减到一定程度而趋于平衡,且通过清洗可以恢复。超滤起源于是1748年,Schmidt用棉花胶膜或璐膜分滤溶液,当施加一定压 力时,溶液(水)透过膜,而蛋白质、胶体等物质则

2、被截留下来,其过滤精度远 远超过滤纸,于是他提出超滤一语,1896年,Martin制出了第一张人工超滤膜, 其20世纪60年代,分子量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超滤的开始,70年代和80年代是高速发展期,90年代以后开始趋于成熟。我国对该项技术研究较晚,70年代尚处于研究期限,80年代末,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超滤装置如同反渗透装置,有板式、管式(内压列管式和外压管束式)、卷 式、中空纤维式等形式。浓差极化乃是膜分离过程的自然现象,如何将此现象减 轻到最低程度,是超滤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膜面水流速 度,以减小边界层厚度,并使被截留的溶质及时由水带走; 采取物理或化学的 洗涤措

3、施。、定义超滤是采用中空纤维过滤新技术,配合三级预处理过滤清除自来水中杂质; 超滤微孔小于0.01微米,能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保 留水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二、原理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 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 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 超滤利用一种压 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 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 子量为3x10000- 1x10000的物质。当

4、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 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 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 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 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超滤原理并不复杂。在超滤过程中,由于被截留的杂质在膜表面上不断积累, 会产生浓差极化现象,当膜面溶质浓度达到某一极限时即生成凝胶层,使膜的透水量急剧下降,这使得超滤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此,需通过试验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和运行条件,最大限度地减轻浓差极化的影响, 使超滤 成为一种可靠的反渗透预处理方法。四、分类过滤膜根据所加的操

5、作压力和所用膜的平均孔径的不同,可分为微孔过滤、 超滤和反渗透三种。微孔过滤所用的操作压通常小于2X 105Pa,膜的平均孔径为500埃14微米,用于分离较大的微粒、细菌和污染物等。超滤所用操作压 为1X 105 Pa6X 105 Pa,膜的平均孔径为10-100埃,用于分离大分子溶质。 反渗透所用的操作压比超滤更大,常达到20X 105 Pa70X 105 Pa,膜的平均孔径最小,一般为10埃以下,用于分离小分子溶质,如海水脱盐,制高纯水等。五、优缺点超滤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学试剂,尤其是超 滤技术的实验条件温和,与蒸发、冷冻干燥相比没有相的变化,而且不引起温度、

6、pH的变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失活和自溶。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技术中,超滤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脱盐、 脱水和浓缩等。超滤法也有一定的 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干粉制剂。对于蛋白质溶液,一般只能得到 1050%勺 浓度。六、超滤膜超滤技术的关键是膜。膜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规格,可根据工作的需要来选用。早期的膜是各向同性的均匀膜,即常用的微孔薄膜,其孔径通常是0.05mm和0.025mm近几年来生产了一些各向异性的不对称超滤膜,其中一种各向异性 扩散膜是由一层非常薄的、具有一定孔径的多孔皮肤层(厚约0.1mm1.0mm, 和一层相对厚得多的(约1mm更易通渗的、作为支撑用的海绵层组成。皮肤 层决定了膜的选择性,而海绵层增加了机械强度。由于皮肤层非常薄,因此高效、 通透性好、流量大,且不易被溶质阻塞而导致流速下降。 常用的膜一般是由乙酸 纤维或硝酸纤维或此二者的混合物制成。近来为适应制药和食品工业上灭菌的需 要,发展了非纤维型的各向异性膜,例如聚砜膜、聚砜酰胺膜和聚丙烯腈膜等。这种膜在pH 114都是稳定的,且能在90C下正常工作。超滤膜通常是比较稳 定的,若使用恰当,能连续用12年。暂时不用,可浸在1%甲醛溶液或0.2%NaN3 中保存。超滤膜的基本性能指标主要有:水通量 cm3/(cm2 .h);截留率(以百 分率表示);化学物理稳定性(包括机械强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