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师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760261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江采芙蓉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涉江采芙蓉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涉江采芙蓉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涉江采芙蓉教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涉江采芙蓉教师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教师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产生的背景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2.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理解“悬想-“诗歌从对面飞来”的造境艺术. 能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想象,将本诗扩展为一小段散文。 理解本诗采用的“示现格”修辞“从对方曲揣彼意”,将抒情主人公的“心灵视野”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3. 感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品味采芳草赠所思这种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学常识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理解“悬想-“诗歌从对面飞来的造境艺术。难点: 运用想

2、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理解“悬想“诗歌从对面飞来”的造境艺术。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着力点将放在分析和学习“悬想”“诗歌从对面飞来”这种艺术手法。教学中将引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到的“造境说。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朗读法、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每一个学生开口读、动笔写、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诗歌的朗诵又是本课另外一个着力点,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个人尝试朗诵,整体朗诵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争取大部分学生当堂成诵。教学过程中安排将五言诗句拆分成两句四言,以此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教学步骤导入导入语: 毛诗序里讲到“诗

3、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说在心里的情志,付诸语言文字就成为了诗歌。可见写诗就是为情遣词的过程。而遣词用字贵在自然,就像我们刚刚观看的小动画,每个字都为情而动,字流动而成画,流水鸟鸣,虎奔箭窜.说到作诗用字,不得不提到“古诗十九首”,钟嵘在诗品中评价“古诗十九首”说“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何以得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诗十九首”.1. 古诗十九首简介 产生的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贵族垄断仕途,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作者和内容:汉代无名氏文人所作,最早收录在梁代萧统的文选中, 因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习惯上

4、以首句为题。如:涉江采芙蓉、西北有高楼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既有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也有写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感伤和愁闷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感情基调.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文学地位:古诗十九首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形成一种“浑成”的风格,是乐府诗文人化的标志,也是五言诗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清代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2. 导入课文 我们讲到古诗十九首产生在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东汉 末年。贵

5、族垄断仕途,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许多士子远游求仕,背井离乡,不称意者必然多,登高不免思乡,逢春当作怨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涉江采芙蓉,以此走近他们的寂寞、真情。3. 自由读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诗词大意。4. 教师范读,整体把握。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全诗,适当指导朗诵的方法。(节奏212、语调缓慢、感情深沉含蓄)5. 小试牛刀请将诗歌的五言句改写成四言句。示例:“涉 江采芙蓉”:渡过江水,采摘芙蓉。问题导学1: 本诗中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是那一句?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涉江采芙蓉”者是谁?“还顾望旧乡”者又是谁?明确:“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表达了

6、相爱之人两地相隔的极度相思、感伤之情。语言虽节制,实则撕心裂肺,呼天抢地。 明确:涉江采芙蓉者是游子所思念的妻子。理由有二: 就环境来说,芳草萋萋,芙蓉遍野是南方景致。一般而言,追求仕途的游子都会到当时政治中心北方,不大可能涉江采芙蓉。 所采之花“芙蓉”,谐音“夫容”,在先秦时期就已被用于思妇诗。明确:“还顾”的主体是游子。理由:“还顾望旧乡”整句来看,必是游子.在秦汉时代女子基本是不会出门游历的,也就谈不上“还顾望旧乡了。分析探究1:一二两句写女子“涉江采芙蓉,三四句却写游子“还顾望旧乡”,之间似乎产生了一个断层,该如何理解?明确:前四句并非抒情主人公所见之景,而是抒情主人公想见之景。类似的

7、诗句还是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伤心明月凭阑处,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从整体看,这几句诗的内容游离于叙事的轨道之外,特点是想要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却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从而营造出一种“诗从对面飞来”的感受。古代诗文家常使用这一修辞格充分展现抒情主人公心里视野,将许多对过去、未来的悬想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分析探究2: 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兰泽多芳草有什么作用? 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最后两句怎样表现游子

8、黯然痛苦的心情?明确:环境描写,以“兰泽多芳草”起兴,自然引出“涉江采芙蓉之事,渲染了乐的气氛。同时也是象征,意在从侧面烘托女子形象的纯洁高雅。可以说这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风骚”传统的诗句了。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内容上承“涉江采芙蓉”而来,将采芙蓉思远游人之事挑明-采花乃欲赠于所思,然所思之人在远方,不可得相见,起句积蓄的哀情初露。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后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画面上空留寂寥。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漫浩浩”一词写主人公与还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含

9、蓄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明确:“同心指:夫妻二人情深,当厮守偕老.“离居”指两地分居,相会不能,通过情深与分居对比,表达了强烈的忧伤之情。后一句“忧伤以终老,言不能相聚,必会忧伤直到死,突出了二人感情笃定,直让人肝肠寸断,黯然销魂。6. 赏析与拓展 涉江采芙蓉赏析起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实为“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的倒装句,以“兰泽多芳草起兴,自然引出采芙蓉之事.虽是为情而造的虚境,然画面唯美,情调高雅。萋萋芳草,亭亭芙蓉,有人盛装,涉江而来.以“芙蓉”言思妇游子事也。兰泽、芳草、清江、芙蓉,乐景也,却隐藏着悲伤。(十九

10、首长于抒情却不直言,委婉曲折,从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而又抑扬有致.“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承“涉江采芙蓉”一句而来,将采芙蓉思远游人之事挑明,采花乃欲赠于所思,然所思之人在远方,不可得相见,起句积蓄的哀情初露“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画面上空留寂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语打破前二句之画面,原来前二句不过诗人想见之境的“示现”,抒情主人公由想见的甜蜜堕入现实的凄凉。“长路漫漫,相思渺渺”,最终积聚成千年不衰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黯然销魂,牵人魂魄.全诗初读只觉异常单纯,细细赏析,原来是微妙寓于婉曲中,“十九首言常

11、情,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而必采其婉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则情无不尽,后人不知,但谓十九首以自然为贵,乃其惨淡经营,莫得寻之矣。(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课外拓展选择以下几首诗中的一首,从语言用字、情感内容、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将赏析所得写成一片小短文。(诗有可解,不可解,贵在有自己的理解)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笑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赠范晔 西晋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月夜 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相思 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