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名词解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76021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理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理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理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理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内皮:衬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间皮: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质伸出的许多细指状突起,其内含微丝。其功能是扩大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许多细长突起。其内有纵行微管,纤毛具有定向摆动的能力。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两种或两种以上连续同时存在时称连接复合体。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筛组织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基膜分为两层,靠近上皮的部分为基板。与结缔组织相接的部分为网版。二者分别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膜除有支持和连

2、接作用外,还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巨噬细胞:细胞形态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表面常伸出为伪足,胞核小而圆,染色较深,胞质丰富,多为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质内有很多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微丝和微管等结构。巨噬细胞具有趋化性变形运动,吞噬,分泌功能,并参与免疫应答。成纤维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扁平多突起,体积较大,椭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纤维细胞能合成纤维和基质,并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成,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核异染色质附于核膜边缘

3、,呈车轮状排列,核仁明显,胞浆嗜碱性,近胞核处有有一浅染区,是中心体及高尔基复合体所在的部位。电镜下,胞质内可见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机体体液免疫。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呈圆形,直径1012m,胞核成杆状或分叶状,一般2-5叶,叶间以细丝相连,以23叶核多见。胞质呈浅粉红色。含有细小的淡紫色和浅红色颗粒。电镜下,颗粒分别是:嗜天青颗粒,内含过氧化物酶和其他水解酶,是一种溶酶体:特殊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和溶菌酶等。因此,中性粒细胞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具有重要作用。血小板:是从骨髓巨核细胞

4、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呈双凸圆盘状。有完整的胞膜,无细胞核。在血涂片上,血小板形态不规则、常聚集成群,细胞中央部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状浅蓝色,称透明区。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值: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100-300)109/L。同源细胞群:位于软骨组织中央,2-8个软骨细胞成群分布,并且由同一个软骨细胞增殖分裂而来。肌节:在骨骼肌纤维中。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包括1/2 I带+A带+1/2 I带,它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单位。闰盘:相邻的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形成闰盘。在一般染色的标本中着色较深,呈横行或阶梯状粗线。电镜下,在横向部分,为中

5、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纵向部分,为缝隙连接,能传递冲动,使心肌产生同步收缩。三联体:横小管及两侧终池合成三联体。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其特点是内皮细胞借紧密连接形成一层连续性内皮,内皮外有完整的基膜,胞质中有大量质膜小泡。血室(窦状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及某些内分泌腺。它的特点是腔大、不规则。内皮细胞有窗孔,无隔膜。基膜不完整或缺如。浦肯美纤维:主要分布于心内膜下层,这种心肌纤维短而粗,肌浆丰富,有1-2个细胞核。细胞核周围着色深,束细胞彼此端端相连处形成较发达的闰盘,最后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传导冲动至心肌纤维,使心肌产

6、生收缩。嗜染质(尼氏体):呈小块状或颗粒状,分散在神经元细胞体和树突内。在HE染色的标本中,染成紫蓝色。电镜下是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轴丘:轴突起始部由胞体发出,呈圆锥形隆起称轴丘,其内无尼氏体但有神经原纤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在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据有无形成髓鞘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突触:视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部位,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血-脑屏障:存在于血液和脑神经组织之间,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和神经胶质膜共同构成,具有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神经组织的作用。小肠绒毛:是上

7、皮与固有层向小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小肠绒毛的表面是单层柱状上皮,绒毛中轴是结缔组织,有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和散在平滑肌,绒毛扩大小肠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主细胞:主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胞质顶部充满嗜酸性酶原颗粒。电镜下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膜包酶原颗粒。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呈圆形或锥形体。核圆居中,有的可见双核,胞质嗜酸性。电镜下可见细胞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壁细胞合成分泌盐酸,还能分泌内因子。二、 简答题1. 简述上皮组织的特点。 细胞多,排列紧密,形成较规则细胞外基质少;上皮细胞呈现明显的极性,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

8、的一面为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一面呈基底面,上皮细胞的连接面为侧面;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其营养由结缔组织血管中的血液透过基膜供给;上皮细胞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2. 简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特性。结缔组织细胞少,细胞种类多,散在分布在细胞外的基质中,无极性。细胞外基质多,由基质纤维和组织液构成。基质为均质状,纤维呈细丝状,组织液不断循环更新。由间充质分化形成。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3.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及正常值(1)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小体,直径78.5m,中央较薄,周缘较厚。这种外形可使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气体的迅速交

9、换。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细胞器,胞质内充满大量血红蛋白。在透射电镜下,红细胞膜为典型单位膜,含有ABO血型抗原,红细胞具有半透膜特性。(2)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因此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组织产生的部分CO2。(3)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女性为(3.55.0)1012/L,男性为(4.55.5)1012/L。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110140g,男性为120150g。4.试述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细胞呈圆形,直径1012m,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一般分25叶,叶间以细丝相连,以3叶核多见。胞

10、质呈浅粉红色。含有细小的淡紫色和浅红色颗粒。电镜下,颗粒有膜包裹,分别是:嗜天青颗粒:淡紫色,体积大,数量少,占颗粒总数的20%,呈圆形或卵圆形,内含过氧化物酶和其他水解酶,是一种溶酶体;特殊颗粒:淡红色,数量多,占颗粒总数的80%,颗粒较小,电子密度较低,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和溶菌酶等。5.试述血小板的来源、结构特点、功能及正常值。(1)血小板是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2)血小板呈双凸圆盘状。有完整的胞膜,无细胞核,有一些细胞器。在血涂片上,血小板形态不规则、常聚集成群,可分出两个区域:颗粒区:位于细胞中央部,有紫色颗粒;透明区:位于周边部,呈均质状浅蓝色。电镜下,血小板质膜表

11、面又一层糖衣,可黏附血浆蛋白,参与血小板聚集过程。颗粒区有特殊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特殊颗粒内含血小板因子等,致密颗粒含5-羟色胺等。(3)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100300)109/L。6.软骨的类型、分布及主要结构特点:类型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细胞成行排列或散在纤维束之间细胞外基质由胶原原纤维和基质构成,纤维和基质折光性一致,故HE染色切片上看不到纤维大量弹性纤维交织成网基质和纤维折光不一,故HE染色切片上可以看到纤维大量交叉或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分布鼻、咽、喉、软肋骨及关节软骨等

12、处耳廓、会厌等处椎间盘、耻骨联合及关节盘等处7.简述肌原纤维电镜下结构。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组成。粗肌丝主要又肌球蛋白构成。位于A带中,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位于带,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游离并伸向A带,终止于H带外侧。8.何为突触,简要叙述它的电镜下的结果。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和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部位,是一种细胞连接的方式。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两类,化学性突触电镜下的结构:突出前成分: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9.何为神经原纤维,简要叙述它的电镜下的结构。存在于神经原胞体。树突和轴突中,在镀银染色的

13、标本中,被染成黑色,相互交织成网,电镜下是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除具有支持作用外,还与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及离子运输有关。10.简述动脉管壁的结构。动脉管壁一般分三层:内膜:内皮、内皮下膜和内弹性膜;中膜:由肌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外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有的外膜与中膜交界处尚可分出一层外弹性膜。11.肺内导气部管壁结构变化趋势。从叶支气管到小支气管,随管径变小,管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上皮仍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但逐渐变薄,杆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都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相对增多,呈现为不成层的环形平滑肌束,细支气管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逐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杯装细胞、腺体

14、和软骨片都很少或消失:环形平滑肌更为明显。10.终末支气管的结构特点。终末细支气管的上皮为单层柱状,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全部消失,有完整的环形平滑肌。11.滤过膜的组成,如果滤过膜严重受损尿中可出现什么物质?由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的裂孔膜三层构成。若滤过膜严重受损,则血浆大分子蛋白质,甚至血细胞均可漏出,尿中可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12.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和功能?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构成。球旁细胞可分泌肾素: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的钠离子浓度:球外系膜细胞可能起信息传递作用。三、 论述1. 简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被覆上皮根据上皮细胞的层数,分为单层

15、上皮和复层上皮两种。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心、血管及淋巴管的腔面(内皮),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间皮);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肾小管;单层柱状上皮,内衬于胃、肠黏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衬于呼吸道黏膜。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包括: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表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道黏膜;变移上皮,内衬于膀胱、输尿管、尿道黏膜;复层柱状上皮,分布于脸结膜,男性尿道。2. 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各种组成细胞的、电镜结构特点及功能。(1) 成纤维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多扁平突起,胞核较大、椭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能合成纤维和分泌基质,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当成纤维细胞的机能处于相对静止时,成为纤维细胞。在手术或创伤时,可转化为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加速纤维和基质的合成。(2) 巨噬细胞:细胞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或不顾则形,细胞表面常伸出伪足,胞核小而圆、染色较深,胞质丰富、多为嗜酸性。可见胞质内有很多溶酶体、吞噬小泡、吞噬体、微丝和微管等结构。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强烈的吞噬能力,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3) 肥大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小而居中,胞质丰富,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异染颗粒、颗粒易溶于水,因此HE切片上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