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7600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_2.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

2、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_3. 小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字词。甚(_)诣(_)乃(_)未闻(_)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

3、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注释)本:根。建:树立。倚:偏颇。体道:包含仁德。虚受:虚心接受。砥砺:磨炼。名行:名节操行。1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译文,用“/”给此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译文: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是为了培养德操;君子

4、看到它的根本,就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A.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B.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C.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D.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2把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是空心的,空心包含仁德;君子见到竹心,就会想到虚心B.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C.竹心虚空,内心虚空;包含仁德,君子见到,就会虚心接受意见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_5. 文言文阅

5、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_。”儿应声答日:“_。”1解释下面的字。(1)甚聪惠 甚:_ 惠:_(2)乃呼儿出乃:_(3)孔君平诣其父诣:_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3将原文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的话,为什么?_6. 快乐阅读。小古文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想想带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于:_没:_皆:_ 迸:_2第一句中的“群儿”和第二句中的“众”意思一样吗?为什么?_3朗读下面的句子时,停顿合理的

6、是( )。A.群儿戏/于庭B.光/持石/击瓮/破之7. 课外阅读。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季梁:魏国人。 中道:半路。反::假字,同“返”,返回。 焦:皱褶。 申:通假字,同“伸”,拉直。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大

7、行(h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方:正在,时间副词。 驾:车。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曰:“吾用多。”_(2)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_2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_。3这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是:_。8.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A_ B_2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3翻译下列句

8、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9.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这段文字选自_。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

9、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4)其人弗能应也。_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A.言过其实的人。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10. 课外类文阅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

10、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_(2)学而不思则罔。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11.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 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刘向战国策(注释) 祠(c):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 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安能:怎么能;哪能。1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引酒而饮之。(_)A拉,伸 B退却 C持,拿(2)蛇固无足。(_)A本,原来 B结实,牢靠 C坚定,不变动(3)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