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575816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逡巡( qn)列观 (gu n) 胚(p ) 芽愧怍 (zu )B趿拉 (t ) 矿藏 (z ng) 湮(y n) 没瘦瘠 (j )C伛偻 (l ) 旋(xu n) 涡纤 (qi n) 绳缱 (qi n) 绻D谥 (sh ) 号颓垣 (yu n) 烙(l o) 印檄 (x ) 文【答案解析】 DA项胚 (p i) 芽 B项矿藏 (c ng)C 项旋 (xu n) 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攻讦渲泄礼尚往来铿锵有力B启碇讴歌刎颈之交浮想联翩C厄梦骸骨通衢大道闻过饰非D毗邻渡假白璧微瑕瞋目结舌

2、【答案解析】 BA项宣泄 B 项浮想连翩与浮想联翩均可C项噩梦文过饰非D 项度假瞠目结舌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在日常消费品纷纷涨价、 资源性商品价格和公共服务价格也面临调整的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 “该出手时就出手”,已是毋庸的要务了。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 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随着秋天雨季的到来, 大大小小的水流注入黄河, 使黄河河水一下子涨起来了。畅通无阻的流水让河伯不禁起来, 认为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A置疑接受踌躇满志B质疑接受自鸣得意C置疑领受自鸣得意D质疑领受踌躇满志【答案解析】

3、C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质疑:提出疑问。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接受:收取给予的东西。踌躇满志: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自鸣得意: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 分)A中秋节过后,一时风光无限的月饼已成了明日黄花。各大超市、酒店的礼盒月饼仿佛一夜之间 “人间蒸发”,只有少量散装月饼在 “跳水”甩卖。B母亲是一个能干且负责的人,每天她总是忙里忙外,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除了工作上的事外,回到家基本上没事可做,可以垂拱而治。C大多数人表示,参加过团购活动后会继续团购。这意味着团购不会昙花一现,其吸引力正在成为似乎有泡沫的团购市场的坚强后盾。

4、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该市企业急需建立一个高效、成熟的科技对接体系以缓解转型升级的压力,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答案解析】 BA 项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B 项垂拱而治: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这里指父亲无事可做,不当。C项昙花一现:原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D项岁不我与: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五四以来,诗体大解放、自由诗盛行使新诗出现欧化和散文化的倾向。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 ,以唯美的倾向和浓丽的风格,扯起新诗格律化的大旗。B针对舆论反映电

5、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 能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C有专家估计,日本大地震不仅会对中国金融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会对中国实体经济中一些与日本经济关联密切的产业及地方造成较大影响。D许多参与抢盐的人,未必真正了解核污染。他们之所以参与抢盐行动,主要是由于周边的亲朋好友都在抢造成的。【答案解析】 AB项搭配不当,两面与一面不对应。 C项递进关系不当,应将“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对调。 D项句式杂糅,在“是由于”和“造成的”间取一即可6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 分,任选三题)“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廉颇闻

6、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答案解析】 (1)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以老于户牖之下(3) 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尊以相属(4) 廊腰缦回钩心斗角7在校运动会接力跑项目中,向来实力超群的 A

7、班因接棒失误只得了亚军,B班获得冠军。当 B 班欢欣庆祝时, 其他班的同学纷纷议论,认为“ B班获胜就是靠运气好而已” 。对此, B 班体育委员很不服气,他说:“A班有什么了不起,就该我们班得金牌。 ”这虽然是一种回答方式,但显得不够得体。 请你为 B 班体育委员写一个得体而简明的回答。不超过 50 字。( 3 分)【答案解析】是的, A 班的实力很强,本来有条件夺冠,接棒失误很可惜。但我想,任何班级仅凭运气和他人失误也是得不到金牌的。(肯定对方水平 1 分,表示遗憾 1 分,肯定自己班级的努力1 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 分)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

8、,萧萧枫树林。此诗为凭吊何人而作?(1 分)结合诗句简析全诗是如何表现屈子之怨的。(5 分)【答案解析】屈原(1 分)诗作以沅湘两条江流开篇,即景起兴,让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 一、二两句以沅湘深沉的流水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不尽”点出”怨”的绵长深重。三、四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风起”的深秋日暮,“枫树林”给人凄凉萧条之感, “萧萧”强化了幽怨之情,让读者深深感受屈原怀忠君爱民之心而被诽谤、怀疑、流放直至抱石沉江过程中的满腔怨愤。 (第一点 1 分,后两点各2 分,共5 分)9现代文阅读鉴赏无树令人俗张作锦“诗,是像我这种笨人写的;只有上帝,才能创造一棵树。”这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

9、诗句。年轻时读的,几十年后还忘不了。一棵树,枝繁叶茂,挺直俊拔,以绿荫覆地;鸟在上头鸣跃,人在下面休憩。此情此景,大概使朗费罗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衷心赞叹“只有上帝才能创造一棵树” 。造物者能创造树,但是需要时间让它成长,中国人熟知“十年树木”之不易,所以听说南京市为了兴建地铁, 要把树龄已七八十年的法国梧桐“移走”,各方颇觉惋惜,连远在台湾的民意代表邱毅都为它们请命。听说南京市政府从善如流,暂时或不移除,但将来如何,还不能肯定。这样的事,在内地来说,可能涉及两种情绪。 第一种源自“法国梧桐”,外国的东西,我们要这样认真保护吗?其实这种梧桐原出现在欧洲中部和亚洲西部, 后由欧洲人杂交培育而成

10、。 法国人把它带到上海法租界,因其叶大遮荫,中国很多大城市也随之栽种。再说,中国本有梧桐,虽与上述法国梧桐不相属,但早已进入古典文学的生命。“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是李煜的相见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千载以下,多少中国人为梧桐低徊。让南京的梧桐留下,将能更美化中国人文学心灵的风景。另一种可能的情绪源自台湾民意代表对此事的发言。 两岸虽已交流多年,越走越近,但空间的距离未必能百分之百地无碍于心理的距离。或许有人觉得, 南京的建设问题, 何劳台北民意代表操心?但两岸同胞虽已长时

11、“分居” ,惟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对文化的共同感情,大概不会有多少歧异。 如果台湾市民向南京市民说: 那些梧桐树我们也欢喜,“我们大家”一起设法保留它吧!那不就是南京市政府为之动容的原因吗?任何一个想要现代化的都市,如果只有高楼,只有地铁,没有树木,那是现代化不起来的。纽约市寸土寸金,曼哈顿自然尤甚。但是曼哈顿却留一中央公园, 面积 843 英亩,满布着花草、树木和清澈的小湖,它比帝国大厦更叫人难忘。树不仅是长在土地上, 它首先要活在人的自然意识里。 台北市孙中山纪念馆周围种有很多树, 其中一棵倾斜了, 妨碍人行,市府贴出告示,要定期砍除,另植新树。有人在树上贴张纸片,说舍不得它。不久纸片越贴越

12、多,市府赶紧收回成命。现在人走过那棵歪脖子的树,都要“低头哈腰”,不仅没人在意,好像还颇为得意的样子。清代宫廷设“内务府” ,专管皇家供应事,为最便于贪污的机构。贪来的钱自然先营建房舍。有人讽之曰: “树小、屋新、画不古,此人必定内务府。”树小,是鉴定暴发户的第一条件呢!13作者如何看待南京市政府“暂不移除”决定所涉及的两种情绪?请结合原文加以概括。(4 分)14试分析文章首尾分别引用朗费罗诗句和内务府故事的作用。( 4分)【答案解析】 13保护梧桐和它是否是外国的东西无关,中国本有梧桐,且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唯美意象,留下这些树能美化中国人文学心灵的风景。 台湾民意代表为树请命, 是出于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和对文化的共同感情,应保护联系两岸民众情感的纽带。(每点 2 分,共 4 分)14引用朗费罗的诗句:表明树是自然创造的神奇作品,应予保护;引出了后文南京市民及台湾的民意代表为树请命的事。引用内务府故事: 丰富文章内容; 从反面角度诙谐幽默地说明对树的态度体现了人的自然意识,是人们文明素质的体现。 (每点 2 分,共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