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及教学效果诊断表 (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75232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情及教学效果诊断表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情及教学效果诊断表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情及教学效果诊断表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情及教学效果诊断表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情及教学效果诊断表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情及教学效果诊断表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幼儿园自主游戏下多元智能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效利用游戏活动可以对幼儿的智力起到很好的开发作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基于当地传统文化背景的游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教育性与趣味性,且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能有效促进儿童的成长。本研究开展新尝试,以传统民间游戏为载体,收集、整理、创编民间游戏,遵循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渗透使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一、 建立多元化、本土化的民间游戏资源库民间游戏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一些游戏只是民间流传,并不成文,加之教师自身对民间游戏经验缺失,所以

2、需要整理收集多元化、本土化的民间游戏,建立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库。1.面向社区和家长,广泛征集。以“把这些游戏留住,让更多的孩子体验童年的快乐”作为主题,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展了“童年小游戏”征集活动,将能引起祖辈、父辈几代人共鸣的传统老游戏发扬光大,如“滚铁环”“跳皮筋”等,使游戏来源更趋向多元化。2.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民间儿歌和游戏。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幼儿民间游戏,游戏的过程中往往配合着当地的方言,贴近儿童生活,更加亲切。面对上海地方文化的流失,“许多上海孩子不太会说纯正的上海话”现状,收集和整理了一些上海弄堂游戏,如游戏“讨小狗”,幼儿边念沪语儿歌边游戏

3、。二、选择、改编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民间游戏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并不适合直接使用,需要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在适合大班年龄特点基础上,结合幼儿兴趣点,以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为最终目的,对游戏进行选择和适当的改编。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民间游戏受传统习惯和文化的影响,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健康,或者与现在幼儿生活现状距离较远的内容。在整理游戏的过程中,应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深受幼儿喜欢的元素,取其精华;并对存在问题、落后之处进行适度改编,去其糟粕,促使它们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如:扔沙包,大班孩子在游戏中常常过分投入对抗角色中,会发生用力过猛等不利于游戏安全开展的现象,因此改变对抗形式,将

4、“怪兽”等反面人物作为投掷对象,既利于练习投掷,又满足幼儿情感宣泄的需要。2. 在游戏原有基础上的适当变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虽同为大班幼儿,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对同一游戏改编玩法和规则,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如:“马兰花”,在一问一答的儿歌声中培养幼儿听信号找伙伴的敏捷度,这类游戏要大家团体合作力完成。这个游戏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规则和玩法的改编。规则上改编:可以通过改变所发信号数值的大小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在大班后期学习加减法基础上,可将原来的信号“开了5瓣花”改成“开了52瓣花”;玩法上改编可以由老师发信

5、号,过渡到孩子发信号,或者在幼儿进行游戏检验时,运用不同方法判断花瓣数量是否正确。三、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环节。在“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指引下,在一日活动游戏、学习、运动、生活环节中落实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1.利用过渡环节开展简便的民间游戏,培养幼儿多元智能。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环节与环节间的衔接和过渡。民间游戏小而精,不苛求大段的时间,不苛求大片场地,将其这些特点与过渡环节“短而散”结合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过渡环节中有人员较集中的时段。如离园前,饭前等时间段,可穿插便于收

6、拢的游戏,可以是分组的,或者是集体的。如:“木头人、寻人、盲人摸象、抢凳子”等。这些游戏可以在教室中以集体形式进行,并不需要特别的装备,游戏材料也能随手可得。如: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在教室里玩跨大步的游戏,孩子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决出胜负,胜者向上走步,看谁先到终点。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过渡环节还包括由于等待而产生的时间,对每位幼儿而言,或长或短。如:幼儿进餐的速度差距很大,教师很难组织集体游戏,吃的快的幼儿常常无事可做,焦急地等待。因此,我们可以让吃完饭的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玩耍。如“挑帮帮、转陀螺、炒黄豆、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从而减少等待造成的混乱

7、现象。如:“炒黄豆,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头”,孩子边念着儿歌边两两游戏,孩子们劲头十足,动作得到发展的同时,语言智能又得到发展,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又发展了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2. 运动中整合其他领域,利用民间游戏培养幼儿多元智能。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房子、跳皮筋、跳绳”等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跳格子、翻绳、夹弹子、打弹子、抓沙包”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在大班运动中应选择活动量较大、内容较有竞争性的民间游戏,如:“沙包、飞盘,跳房子、踢毽子

8、、玩风车”等等。幼儿自行结伴,自己组织,自主地参与到富有特色的游戏中来,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更培养了幼儿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发展了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我们将有关肢体运动智能发展的游戏整合了其他领域的内容,游戏本身变得更丰富,发展了幼儿的多元智能。如整合“数学-科探”领域,用“猜楼梯”学习序数, 用“抢椅子”来进行一一对应和比较多少的学习, 用“切西瓜”幼儿感知数的分解和组成等,在发展运动智能的同时培养了数理逻辑智能。整合艺术领域,在“跳竹竿”游戏中渗透节奏练习, 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 感受音乐,在发展运动智能的同时培养了音乐智能,提高了游戏的价值。

9、3.在区角和幼儿自主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培养多元智能。自主游戏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区域活动是一种个别化学习,作为活动的延伸,是集体学习的辅助。游戏时间渗透的民间游戏首先是个别的或是小组式的,人数不超过三人,但一定是幼儿自发开展的,自主性强,可以通过自我探究继续游戏,并且能够不影响到他人。如在区角活动中:“挑帮帮、游戏棒、东西南北”等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许多传统游戏往往是有规则的,大班幼儿已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开展民间游戏初期,教师帮助幼儿建立了基本游戏规则,随着游戏的开展,教师引导幼儿关注到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的作用,让规则逐渐成为幼儿的一种自律行为,形成真正规则意识。当幼儿不满足于原来的玩法

10、,甚至可以共同协商着改变规则。幼儿通过与同伴交往过程不断地获取有关自己的信息,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言行,确保交往的顺利进行。同时,很多民间游戏是以竞赛形式进行的,孩子们想要在竞赛中取胜,就要不断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策略,争取做得更好,加深了幼儿对自身的认识、评价和调节等,这些都培养了幼儿的自我认知智能。4.结合大班主题开展民间游戏,发展幼儿多元智能。主题源于幼儿生活,反映的是一个整体的、具体的、生动的现实世界。结合大班主题开展不同民间游戏,可以进一步激活幼儿的核心经验,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如: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民间游戏,如“踩高跷、跳房子、舞龙、挑帮帮”等。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爷爷奶奶会玩的民间游戏集体教学活动,邀请爷爷奶奶来教我们玩属于他们的老游戏,同时幼儿针对“你会玩什么游戏”对爷爷奶奶进行现场采访,在尝试记录基础上进行统计。在玩玩、说说、做做、演演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多元智能。我们还尝试将民间游戏运用到大班幼儿学习活动中也是作为幼儿园学习游戏化的更好体现,如:在学习“知道季节与人类动物环境的关系”,选择荷花荷花几时开,花儿花儿几月开,发展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能进行加减运算”选择“跳房子”发展数理逻辑智能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