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5748732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动词语法功能作者:王月来源:神州2011年第 08期摘要:作者在另一文中谈到“古代汉语的语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借鉴和套用外国人语法 研究产生的。中国是先有汉语,后有语法。”古代汉语动词的语法功能和现代汉语动词基本一 样,是实词中语法功能较全面的大类之一,因为它是句子的核心,所以它的作用重大,语法功 效重要。因此进行汇总研究。关键词:汉语;动词;语法功能;汇总古代汉语的动词和现代汉语动词基本一样,有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助动词三类:及物 动词都可以带宾语,有时宾语不出现,但观察时会发现宾语仍似隐含在该结构中;不及物动词 不能带宾语,只能在话用的情况下才带宾语;助动词是帮助动词完成动作行为

2、的词,可以分为 表示愿意的、可以能够的、应当的,助动词的位置在动词前。在古代汉语中,有三种语法现象是十分普通而特殊的,那就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为动用法”,说它们普通那是因为这三种关系不单单在动词中存在,而且关涉名词、动词、形 容词;特殊到什么地方,那就是在学习中需要审慎习之、准确定义、完整译文,使之符合原文 思想意义。一、 动词分类1、 动词的定义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的词。1.1 、及物动词1.2 、不及物动词1.3 、助动词二、充当句子成分古代汉语的动词在句子中作用,几乎和现代汉语一样,经常充当谓语,但在表意功能上, 有的动词性谓语却有不同于现代汉语动词的某些

3、特点。1、 使动用法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文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解惠全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带上宾语之后,它和宾语之间 有“使宾语发生某种动作行为或出现某种变化”这种关系的用法。这类用法的动词也叫致动性动 词(简称“使动词” )”。还是周秉钧先生古汉语钢要说得简洁:“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使令”的意思,这种 用法叫做使动用法,又叫致动用法。”项伯杀人,臣话之。(史记项羽本纪)华元登子反之床,起之。(左传宣公十五年)即“使之活” 、“使之起”之义。1.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汉

4、语中,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们以使动用动意 义出现在句子中时,也就可以带用宾词了,它与及物动词相比较为常用,数量多。不战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次)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即“使人之兵屈”, “使之生”之义。1.2 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与不及物动词相比较少见,原因是及物动词可以常常带着宾语, 被大家例之为常规化,审之较粗,多被视为一般用法了。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传宣公二年)王剪降越君,置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即“使之吃”, “使越君投降”之义。1.3 及物动词的使的用法,还可以双宾语的形式出现,构成使动双宾语结构。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均元二

5、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即“使赵盾饮酒”、“使秦国理亏”之义。在这里“饮”有两个宾语,近宾语“赵盾”,远宾语 “酒”;“负”的近宾语“秦”,远宾语“曲”,前者为人或国,后者为物或事理。使的用法后来逐渐被新的语法形式代替,研究可以得生结论是:具有指使意义的动词 “权” 、“让” 、“使” 、“叫“等大量出现在的;使令形式的兼语式开始承担使动双宾语句式;单 音节的不及物动向复合型自动词转换,转换的结果是自动词走他动词化之路。2意动用法解惠全主编方代汉语教程“动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动词带上宾语之后,它和宾语之间含 有“以为”(认为,觉得)宾语具有某种行为或呈现某种状态“这种关系的用法。这

6、种用法的动 词也叫意谓性动词(简称”意动词“)。周秉钧先生古汉语纲要:“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 、“以为”的意思,这种用法 叫做意动用法,又叫以动用法。宋荣子之议,设不计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世主以为宽而礼之。(韩非 子显学)太子丹患之。(史记刺客列传)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即“不以囹圄为羞”,“不以人侮为辱” 、“以之为患” 、“以之为耻”之义,译为“认为” 、“以 为”等。动词的意动用法古文中量少不多,而是以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动而来的居多。3、为(w富)动用法解惠全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带上宾语之后,它和宾语之间 含有“为宾语而动”这种关系

7、的用法。这类用法的动词也叫为动词。3.1、句中谓语动词具有给(替)宾语实施某一动作行为的意思。晋解张御卻克。(左传成公三年)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即“给卻克御” 、 “替三帅请求”之义,句子中宾语多指人,是动作行为的受益者,是别人帮 助他们获益。3.2、句中谓语动词具有“ 为了宾语或者因为宾语而实施是一动作行为” 的意思。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即“为国而死”,“为寒而号”,“为饥而啼”之义,句子中宾语多指事物,是动作为的目的, 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3.3 句中谓语动词具有“向宾语或对宾语

8、实施某一动作行为”的意思。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復言。 ”即“对臣哭泣”, “为之解释说”之义,句子中宾语多指人,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是动作行 为涉及的对象。4、动词双宾语式为动用法句中谓语动词具有支配两个宾语的能力,一指人,二指事,构成为动双语宾语结构。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即“为秦王拜寿”, “受之饥;受之寒”是“因一男不耕受到饥饿;因一女不纺遭受寒冷”之 义。5、使动、意动、为动辨析如何辨析

9、一个动词是使动、意动、为动,主要是依据具体文章的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通 常使用的动宾关系无法解释该句,或在上下文中语意无法联系下来,我们就要去从使动、意 动、为动上思索了:动词本身有使动、意动、为动,但意动用法一般常见于名词、形容词(名 词的语法动能已论述过,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另文再叙),当然,那些表示心理活动的“耻”、 “羞”等要除外。6、动词话用为名词虽说词类的定性是较固定的,但语法环境是较为复杂的,特殊的句子中,偶有动词话用为 名词的例子。6.1、动词在代词“ 其 ”字之后,不做中心词时,话用为名词。男女用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陈相见许行而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孟子许行)这里的

10、“生”、“学”原本均是动词,但在两词的前面用了代词“其”,作它们的定语,因此两 动词均话用为名词了。 “生”指“生育、生养、生殖”,在此指子女、子孙;“学”指“学习”,在此 指“学问、学说、学术观点”,与“学焉”的“学”这个动词相比,意义更清楚。6.2、动词用在结构助词“之”的后面,作中心词时,话用为名词。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这里的“交”、“出”、“入”三个本是动词,但用在了结构助词“之”的后面, “之”有取消句子 独子性,化句子为词组功效,所以“之”前的词组或名词作了“交”、“出”、“入”的定语, “交”指 “友谊”, “出”

11、指“产出的物品”, “入”指“收入的东西。6.3、动词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兼代句子的中心词做宾语时,活用为句词。亲爱在离居。(曹植白马王彪)动植一时好。(白居易诗作)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子故人,家不余财。(汉书苏武传)“亲爱”、“动植”做句子的主语,指亲爱的人、动植物;“伏”、“赏赐”做句子的宾语,指伏 兵、赏赐的东西,他们兼代了句子的中心词,改变了词性,话用为名词。【参考文献】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78年张之强古代汉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朱星古代汉语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年郭锡良古代汉语 北京出版社 1981年 南开大学中文系编 古代汉语读本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 年解惠全 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年朱振家 古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0年 张双棣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王月,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150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