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世说新语》练习卷(二)言语 (1)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1、断句(断两处)譬 如 人 眼 中 有 瞳 子 无 此 必 不 明2、翻译全文:3、结合原文,说说徐孺子是个怎样的人?(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垴坼⑩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 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谦称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垴坼(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1、翻译全文: 2、孔文举能言善辩,哪些事可以看出?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③?”寻亦收至注释】 ①“孔融”句: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中外:指朝廷内外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大人:对父亲的敬称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1、断句(断三处)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2、全文翻译: 3、孔融二儿“了无遽容”说明了什么?(4)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注释】 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 ⑤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1、翻译全文:2、钟毓、钟会二人在魏文帝面前的表现是怎样的?谁表现的更出色?为什么?(5)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①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②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 ①“钟毓”句:这一则故事与本篇第4 则孔文举二子偷酒事略同,大概是同一件事,只是传闻各异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1、断句(断三处)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2、翻译全文:3、你佩服钟会的表现吗?为什么?(6)嵇中散语赵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②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③。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注释】 ①嵇中散:嵇康,见《德行》第16 则注①赵景真:赵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当见称 ②白起: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恨:遗憾 ③尺、寸:不一定是表度量的单位,只是形容其短表: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竿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断句你(断2处)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翻译全文:3、 赵景真说 的“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话有什么作用?(7)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①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②?”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③;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④注释】 ①司马景王:司马师,三国时魏人,司马懿的儿子,封长平乡侯,曾任大将军,辅助齐王曹芳,后又废曹芳,立曹髦(máo)guàn)丘俭起兵反对他,被他打败这里说的东征,就是指的这件事晋国建立,追尊为景王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上尊号为景帝李喜:字季和,上党郡人司马懿任相国时,召他出来任职,他托病推辞下文说的“先公辟君不就”,就是指这件事从事中郎: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参与谋议等事。
②先公:称自己或他人的亡父辟:征召孤:侯王的谦称 ③进退:指出来做官或辞官 ④明公:对尊贵者的敬称,绳:约束断句(断三处)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翻译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