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不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5732972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行车不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行车不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行车不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行车不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行车不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不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行车不倒之谜科学解释,人类尚未完全掌握自行车工作原理。自我平衡性 困惑很多人自行车为什么能平衡地前进呢?这看似无比简单。车头是大部分人调整自行车的工 具。骑自行车时,人们会随时调整车头,一旦车子看着要往某边倾斜,我们便会调整车头让 其重新回到轨道上来。但也有人可以潇洒地不扶车把骑车,他们利用身体的倾斜度调整来控 制自行车的平衡。不过,哪怕没有人骑,自行车自己也可以调整平衡:把一辆自行车推一下,它会自动 向前行驶一段路,直到倒下,这个过程被称为“自我平衡”或“自我稳固”。这个特征,曾 经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困惑了很多人。 “为什么自行车会在需要的时刻自己掌舵,我们目 前还没有简单的物理学解释。”

2、不过,这群把物理天赋用在自行车而不是宇宙大爆炸上的物理学家们,还是找到了一 些研究线索。虽然我们还是不知道自行车到底怎么保持自我平衡,但至少他们把原因缩小到 几个方面。骑车人在维持自行车不倒中的作用。命题中“运动中的自行车”当然是包含了骑车人在内,所以段青老师是用系统的观点 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即人和车组成了一个自组织系统。她提到了人的加入,给系统输入能量, 让车动起来,并通过人的调节,使系统的重心落在车轮与地面接触的范围内。但因对此命题 的力学本质未能充分揭示,故显得说服力不够。“ GT ”又是在忽略了车轮转动的情况下来阐 述骑车人的作用的,也有不全面之嫌。综合上面两种看法,我认为骑车人的作用

3、有如下一些:1. 让车轮转动,使之具备“陀螺效应”,从而给自行车奠定了不易倾倒的力学基础;2. 由于在某一转速下,车轮抗干扰的能力是有限的。骑车人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对自 行车姿态的控制或骑车人本身姿态的调节,使干扰始终维持在临界值之内;3. 调节自行车姿态,使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如加大车轮转速,适当改变车的方向等;4. 调节整体姿态,以抵消干扰。如因地面或侧风使车始终向一边倾斜,而行车路线又 不允许转弯时,则需调整姿态,抵消干扰,保持车的不倒状态。陀螺原理对于自行车的自我平衡能力,目前有不同的解释。在获过诺贝尔奖提名的物理学家阿 诺德认为,自行车能够自我平衡是类似“陀螺”的一种表现。陀螺会产生

4、自旋,随着能量消 减而停下来,自行车也有同样的作用。行进中,自行车车轮的运动可以分解为绕轴的转动 和随整车前进的“平动”。这里 只分析车轮绕轴转动对自行车发生倾倒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车轮绕轴逆时针转动,当外界干扰力矩使车轮向左发生一定的偏倒时, 车轮到底怎样运动呢?我们来考察车轮最上面一点的运动状态。车轮的偏转,使它产生了一个垂直于旋转平切向蘆度面的轴向速度;由于车轮的转动,它还具有位于旋转面内的 圆周切向速度;该点的实际速度是这两个速度的矢量和。这 个合速度显然缓解了车轮的倾倒。轮子的转速越大,其合速 度越靠近旋转平面,车轮也就越稳定。一般情况下,圆周切 线速度都比使车倾倒的轴向速度大得很多

5、,因而车轮的高速 转动能有效地抵御干扰力矩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种解释只能说是一种静态的、 粗浅的理解,它没有完全说明旋转的车轮不容易倒的本质原 因。要全面科学地理解其本质原因,还必须凭借“陀螺原理” 也就是,当受到外力干扰时,车轮转轴方向发生变化,在转 轴方向变化的过程中,车轮将产生附加的旋转分量(进动、 章动)。其中某部分旋转量具有抵抗外力干扰的作用。车轮 原有惯性旋转速度越快,即相应质量的动量矩越大,反抗干 扰的能力就越大,车轮就越稳定。因为涉及到矢量叠加、动量矩方向、动量矩转化和守恒等 数学力学知识,推导也较繁复,不能在此展开。轮脚作用此外,一些科学家认为,自行车主要是由于“轮脚

6、作用”而能够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平 衡。所谓“轮脚”作用,即自行车的前轮可以像超市购物车的前轮一样起到方向控制作用。不过,新的研究认为,自行车可以既不像陀螺,又不像超市购物车前轮那样实现自我 平衡。此前的理论并不一定适用,很多依此增加了车轮陀螺作用或主动驾驶能力的自行车, 稳定性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且一旦速度提高,就失去了陀螺效应,反而平衡能力减少。“前叉后倾”的学问。在讨论“运动中的自行车为什么不容易倒? ”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到自行车结 构中的自稳定因素,这就是“前叉后倾” 的结构安排。如右图所示,自行车前轮的转向是由 “前叉”控制的。也就是说,前叉操纵前 轮转弯时,前轮的转动是以前叉所在的直 径

7、为转轴的。(图中红色直径)当干扰力矩使车向左倾斜,前轮也将 随之向左转弯。这时,在前轮与地面的接 触点A处必将产生一个向右的运动趋势, 因而地面也就必将产生一个向左的摩擦 力,这个摩擦力有两个作用。一是它对前 后轮中心连线所形成的力矩,反抗车身向 左的倾斜;二是它对前叉轴线形成的力矩迫使前轮恢复到原来的方向。一些骑车高手之所以能“撒把”骑行,其功劳应归于后倾的前叉。如果用绳将前叉固 定,他就不可能如此潇洒了。法国人西弗拉克最初发明的自行车,没有“龙头”,速度很低,经常摔倒,只有在自 行车装上了后倾的龙头之后,骑车才变得更加安全。自行车平衡 原因太复杂为了证明这点,科学家们从反常规入手,设计了一

8、辆排除了陀螺或轮脚作用的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只带两个小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轮的自旋转动量。科学家以每小时8 千米的 速度把这辆小车向外推了出去,它自己行驶了相当长的距离,如同任何一辆传统自行车一样, 它能够平衡自己。研究者甚至还在自行车自我行驶过程中略微推了它一下,很快,这辆小车 又自己调整到直线轨道。“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参与研究者瑞纳说。“这辆自行车证明,自我平衡还无法用任何简单的词来解释。”达尔福特大学的科学 家阿诺德舒瓦特在展示视频中说道。除了否定陀螺和轮脚作用的关键性之外,他们的实验还显示,自行车重量分布可能对 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自行车前部重量中心的位置,可能极大影响了自行车稳定性。 虽然科学家依然没有得出自行车的完美数学公式,但是,至少他们得到了一些启发陀 螺、轮脚作用和自行车前部重心位置这三点,虽然不会各自对平衡力起决定性作用,但可能 三者有一股微妙的交互关联,影响自行车的平衡力。研究论文中提到,他们发现当对这三点 调整失误后,反而会令自行车更为不稳定。研究者还提到,决定一辆自行车的稳定性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驾驶轴的几何原理, 两轮之间的距离或更重要的车体重量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