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572220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摘要:随着的,环境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 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 为代价,而若要保护环境则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导致两者的相 克,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 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 为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本文对环境问题的成 因及相关的进行,并在结论部分提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对策 建议。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共生策略 引言:1.环境内涵及现状1989年12月26

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 第二条说明,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 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 村等。随着全球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 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 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 瓶颈,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技术与

3、制度谁更重要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 技术层面:治污防污的有效技术、环境质量的标准设定、生态保护区 的设立等等;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制度 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产权与利益关系,如排污、 受污染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环境与生态问题研究中曾有过争 论:技术与制度哪个更重要。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制度是 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如果制度设计不合 理就会抑制高效率的环保技术的产生,目前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 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本身存在的弊 端,企业治理污染缺乏激励及监管不

4、力,所以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 出现了低效率。3.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从相克到相生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是相克的、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 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 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 成为破坏环境的正当理由。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 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的。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的环 境资源状况与现在是无法比较的,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禀赋相对 充足的情况下实现

5、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 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上百年 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而对其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环境所面 临的压力增大了。人类经济发展所能够消耗的资源在减少,环境资源 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 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下面我来说一下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的极大根源。具体如下:1. 现存环境保护制度缺之减少环境破坏的有效约束与激励机制。 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制度的规定与实施情况直接决定了 制度的运行效果。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应同时具备约束机制与激励机 制,约束机制可确保制度的有效实

6、施,而激励机制则有助于经济主体 行为自觉的与制度取向相一致,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从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取得了长足的, 从早期的“ 32宇方针”,到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确立,“预防为主, 谁污染谁治理(付费),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三大基本原则,以及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综合整治 定量考核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八项环保制度, 我国环境保护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体制。上述环境保护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治理环境污染,避免环境恶化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

7、环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 单的行政命令式的制度规定已无法有效治理环境问题,而且部分环保制度所带来的巨额监管与实施成本已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国家是政府的事, 而消费者和企业则是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 并且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还会纷纷钻政策的空子,谋取 私利。现实中一些排污企业与监管部门玩“捉迷藏”游戏,一方面说 明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但同时也说明部分现行环境保护制度确实 需要完善与创新了,否则只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行为继续屡禁 不止,而制度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因此,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并不是因

8、为我们的技术 不过关,而是我们的制度设计有问题,没有使经济与环保策略达到一 种共生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思考现行环境保护制度, 实现制度创新,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经济主体会 从自身效用或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 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一致。2. 对国民收人的狂热追求与扭曲的 GDP核算制度对国民收入的可以追溯到福利学的早期研究中。 马歇尔最早在经 济学中使用国民收入这一名称,但国民收入在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 的中得到重要的,成为福利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庇古将福利解释为 可按顺序衡量的,并且能够与货币的标尺联系起来的主观的心理状 态。在客

9、观上用国民收入的概念来衡量福利状况。并提出了国民收入 规模的扩大及其有效分配与稳定性三个福利标准。此后,庇古又提出 了边际成本和边际私人成本的概念,将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分开来考 虑,并进一步提出了外部性概念。当一个人的消费或的生产活动对另一个人的效用或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函数产生一种原非本义的时,就会出现一种外部性,当这一企业不必承担其生产给社会带来的成本时, 即边际社会成本 边际私人成本时,这种外部性我们称其为负的外部 性;反之,如果企业不能获得其生产的全部收益时,即边际社会成本 边际私人成本时,称为正的外部性。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典型 的具有负外部性特征的行为,而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典型的具有正

10、外部 性特征的行为。当存在负外部性时,企业就会形成过度投资,而存在 正外部时,企业投资就会相对不足,因此外部性的存在反映了市场配 置资源的失灵。同时也就说明如果不将外部性的影响纳入到国民收入 核算之中,那么就无法真实反映居民的福利状况。庇古理论成为当今 用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生活质量指标的依据, 但庇古所提出的外部性却 并没有反映在国民收入的核算之中。因此,从客观上说现存的GDP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环 境资源的破坏性使用,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3. 与环境保护目标相背离的产业政策加剧了环境恶化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 本身会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

11、实施也会间接的对环境系统产生 影响。有些旨在发展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客观上却给环 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如能源生产补贴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有 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扶持政策。下面一些事例足以生动有力的说明部 分产业政策对环境的破坏。地区支柱产业选择与产业扶持政策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广东省贵屿镇是一个一直以废旧物品回收为主要产业的小镇,近几年来,该镇兴起了一个新产业一一回收废电脑。每个月都会有上万台废 旧电脑运达该镇,由当居民进行拆解,由于回收工艺与技术极其落后, 对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水源污染严重,已无法饮用,本地居 民以买水为生。该产业的兴起,使本地人的腰包鼓了起来,但却

12、给环 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12月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 以“祸起废电脑”为题作了报导,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反 思贵屿镇这一事件中,我们要吸取的教训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在选择地 方支柱产业时,应把环境影响考虑在内,不能以“引鸩止渴”的危险 方式来发展经济,否则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长期来看会影响 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上述导致环境污染的这些因素我们来谈一下相关的解决方 法。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干预,再到政府失灵,人 们又重新求助于市场力量,但这与单纯依赖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解决 问题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是政府与市场的一种结合,政府通过设 计制度、保护产权,使环

13、境保护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相连。市 场与政府结合,实现环保制度的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共识, 也是日益兴起的新资源经济学理论倡导的主要政策主张,将自由市场制度运用到环境保护事业中,运用价格与利益机制给经济主体提供充 分的激励,将环境保护与企业或消费者的利润最大化与效用最大化目 标联系起来。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捍卫产权,强调政府执法对保 障产权的重要作用,因为只有利用政府的权威清晰的界定并保障产 权,如通过环境资源的产权登记制度、严格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和对 产权纠纷的解决,才能使市场有效的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的进行环境制度的 创新,力图降低制度运

14、行与监管成本,提高制度效率,一些国家在这 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瑞典的硫税、美国对部分地区水污染所 实行的排污权制度。美国早在70年代就开始执行的排污权制度是将 市场机制引入到水污染的防治中,政府制定排污总量,并通过拍卖或 招标的方式对排污总量进行分配,企业只有获得了排污的权力才有资 格排污,否则擅自排污要受到法律严格的制裁,同时排污权还可以进 行储存与转让。实现这种排污权制度后,将环境保护与企业利益联系 起来,企业可通过提咼环保设施效率,减少排污量,同时将剩余的排 污权进行转让,从转让中企业可以获利。美国这一制度的实施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并准备将其扩展到其它的污染物排放的治理中,以及将

15、其运用于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许多国家也根据本国的情 况推出了治理污染的排污权制度。当然,由于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也要求环境制度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污染物及 其分布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传统的排污收费、税收制度、政府的规 制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环境保护制度创新中并不是要全部否定 原有的制度形式,而是在对原有制度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寻找更优 的环境保护制度形式。今年两会国务院也对环境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例如国务院提 出: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

16、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 境问题。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 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 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 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 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二)基本原则。协调发展,互惠共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 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 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 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 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严格控制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