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5720854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用数据要有脚注以说明来源)摘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关系到全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关系到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关系到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构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问题,在如今与国际接轨频频交流之际,建立一个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总结全文主要内容)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弊端,策略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1、社会保障制度定义11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以

2、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它的意义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1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

3、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2、 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3、社会保障制度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着特有作用。第一,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第三、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第四、 有利于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就业扩大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

4、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社会保障自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行的济贫法2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经历了社会救助模式、社会保险模式、福利国家等阶段。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都面临着重新整合的挑战。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建立多层次的有机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提倡在对自由市场发展的同时,国家要对其负面影响加以调控,以谋求一种在经济与社会发展间的均衡。因此,社会保障的功能是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基础上,保证和促进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社会

5、经济的发展,从而在根本上保证社会秩序稳定。具体来说,社会保障主要有以下作用:(1)促进社会公平,消灭绝对贫困财富分配不公平是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虽然少数人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大多数人富起来是一条社会发展的途径,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带来制度模式转换的代价过程代价,即贫富分化。外来人口由于他们自身素质的缺陷、社会不平等的就业机会等,其中部分人陷入贫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和中部地区,外来人员的人口数量已超越了本地人口,这导致本地人口的生活压力骤增。由于各地生活成本不同,人口的移居虽然能使个别成员的生活得到改善,但整体上整个社会生活是否得到改变尚有疑问。(2)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长期

6、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家庭,就业是避免贫困和清除依赖的可靠途径,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因为近几年中国就业格局变化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大量劳动者以灵活方式就业,所以传统的以单位为对象的社保制度显然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就业问题源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比例关系失调。这种失调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作为社会问题主要指人口过剩及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造成劳动人口失业或待业现象。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不充分;还存在现有从业人员冗员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就业及待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就业问题的社会后果,一方面

7、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诱发社会动荡及社会犯罪;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性。(3)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龄问题又称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尽管有人认为“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所出现的一边倒和过分夸大的倾向,继而对社保改革产生误导,不

8、得不引起重视和反思”、“中国人口老龄化并不可怕”3高书生,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2005 ,但老龄化是基金财务危机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10%,按国际通行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会导致城镇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增加,医疗费用也会随之加重。(4)迁移人口问题有资料显示,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化的人口已达7000万。而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我国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抓紧完善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5)区域差别

9、问题我国先后经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中部崛起战略,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而这种区域差别是决定社会保障管理方式的主要客观因素。因此当地区发展不平衡时,国家出台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更会面临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挑战,从而对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构成重大阻碍。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从1949年着手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来,经历了创建、发展、瘫痪和改革四个阶段的曲折前进,目前已初步建立以“三条保障线”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10、;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也已取得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初步展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覆盖面小,社会化程度低社会保障本质上要求能够覆盖到社会全体人员,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得到某个方面的保障,就会产生在社会保障理论上称为“绿岛效应” 4 “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约3公顷)的绿地比周边建筑聚集处气温下降0.5以上。在成片的森林地区以及林冠层的下部能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候。森林可以减小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减

11、低地表风速,提高相对湿度,增加降水,形成森林小气候。这就是森林的绿岛效应。 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窄,而且覆盖方式不合理。据统计,2003年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成员约1.5亿人;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只有440万人,仅占登记失业人员(770万人)的57%;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不到700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不到2500万人,都大大低于实际应参保人数(刘湘毅,2005,作为脚注,下同);而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甚至还由1999年的9.75%下降到2003年的7.06%,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是个庞大的群体,不仅绝对数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量也很大;据统计(不能估

12、计,要准确),目前被征地农民有4000万人,每年的增量约为200万人左右,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每年增量保守估计也有400万人左右。面对规模庞大的这一特殊群体,社保改革和发展凸现制度创新与储备严重不足(高书生,2005)。因此,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低,与国际相比,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与覆盖率偏低并存的是覆盖方式的不合理,以养老保险为例,享有养老保障的那部分职工领取的实际养老金占了工资水平的80%-90%,因此其总体处于低覆盖、高替代的状况。从我国现状来看,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由企业支付,少部分由国家补充,个人很少交纳,不能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2、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成本过高成

13、本高,一方面,是指社会保障基金中用于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补助等保险项目的那一部分社会保障资金征缴成本高。由于这部分的社会保障基金任以“费”的形式征收,力度不够高,很难取得被征收单位和个人的有力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我国以往的社会保险工作分属于多家政府职能部门,这些部门都没有社会保障机构,自成体系,管理分散,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宏观协调平衡机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如养老保障问题,国企职工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公务员归人事部门负责,贫困群体归民政部门负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由于众多机构共同行使社会

14、保险职能,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缺乏宏观协调、缺少综合平衡,又加大了管理成本,阻碍了社会保障改革进程。同时,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偏低,社会保障事项一直由政府部门承管,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由政府部门经办,还谈不上按经济规律办事,也还未实行真正的社会化管理。另外,社会保障基础管理水平落后,统计数据虚假,容易导致决策失误。3、有效性不足、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在于实现对需求者的有效保障,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国对远期的社会保障力度进行了限制,按计划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将从80%左右最终降至58.8%,医疗保险待遇从90%左右降至60%左右。失业保

15、险等也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虽然2002年底城镇居民受助人口由1999年的266万人增加到2065万人,但因保障水平低,部分相对贫困的城镇居民实际上需要帮助而得不到充分的帮助;而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对于1995年40岁的人来说,按人均每年150元的交费水平,且按当时复利12%累计计息,至60岁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额15元,这一保障力度显然过低,不利于达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性要求。4、责任不清、财政支持不够 鉴于社会保障的公共或半公共性质,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成为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显然不够。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收支的缺口

16、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情况严重,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到2004年底,全国养老保险空账达到7000亿元以上。如果空账继续维持,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后造成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危机。个人账户的做实,取决于“老人”和“中人”账户的资金来源。由于“老人”和“中人”在旧体制下没有实行缴费制,而是由国家包下来,在财务上有一部分工资不作为企业成本,而是作为企业的超额利润上缴给国家,当职工生老病死时再由国家补偿给劳动者。现在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对这部分劳动者予以补偿,在理论上是完全公平和合理的。社会保障改革中所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并非是真正的资金不足,是责任不清、财政并未真正到位等造成的。5、立法滞后、体系不健全5石宏伟, 期刊-核心期刊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 2004年 第02期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一整套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