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688692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理论理解1、若Y随_的变化而变化,则_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自变量是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3、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y,底角是_,那么y与_的关系式为y=180-2_.2、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相关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长方形周长=2(长+宽)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本息和=本金+利率本金时间。总价=单价总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二、列表法: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

2、的对应值。列表法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三.关系式法: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四、图像注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b.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像的起点、拐点、交点八、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对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一般有两种:1.随着自变量_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_的增加(大

3、)而增加(大);2.随着自变量_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_的增加(大)而减小).注意: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可以采用分段描述.例如在什么范围内随着自变量_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等等.九、估计(或者估算)对事物的估计(或者估算)有三种:1.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_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2.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3.利用

4、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一、目标与要求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三、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四、知识框架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

5、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

6、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

7、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9.公式与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

8、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一预习对于理科学习,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预习中,应该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力去理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作出标记,请教老师或课上听讲解决,并试着做一做书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二听讲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因为老师把知识的精华都浓缩在课堂上,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数学课上一定要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三复习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考点,并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四作业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但切忌一味追

9、求偏题,怪题,更不要打“题海战术”。五总结这一步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在学完一段知识或做了一道典型题后可总结:总结专题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卡壳的地方;总结自己是怎么错的,错在哪里,总结题目的“陷阱”设在哪里及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想法。如何挑选及处理习题一市面上的习题集数不胜数,大多数的习题集互相抄袭,漏洞百出,使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费时费力。我认为历的考试真题是的习题,它紧扣考试大纲,难度适中,不会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同时也使同学们紧紧的把握考试的方向,少走弯路。二有的同学喜欢“题海战术”拿题就做,从不总结,感觉作的越多,成绩越高。这是学习数学的弊端之一。三很多同学喜欢作偏题,难题。但却疏忽了对

10、书本中的定义,概念及公式的理解。从而导致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基本题”失误的现象。因此,在平时的数学练习中,要对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深刻的理解,找出可能出现的考点,陷阱。苏教版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二)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

11、;(2)加减消元法;(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

12、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概率一、事件: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2、必然事件:

13、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二、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

14、=0;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三、几何概率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2、求几何概率:(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一预习对于理科学习,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预习中,应该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力去理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作出标记,请教老师或课上听讲解决,并试着做一做书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二听讲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因为

15、老师把知识的精华都浓缩在课堂上,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数学课上一定要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三复习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考点,并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四作业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但切忌一味追求偏题,怪题,更不要打“题海战术”。这一步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在学完一段知识或做了一道典型题后可总结:总结专题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卡壳的地方;总结自己是怎么错的,错在哪里,总结题目的“陷阱”设在哪里及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想法。如何挑选及处理习题一市面上的习题集数不胜数,大多数的习题集互相抄袭,漏洞百出,使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费时费力。我认为历的考试真题是的习题,它紧扣考试大纲,难度适中,不会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同时也使同学们紧紧的把握考试的方向,少走弯路。二有的同学喜欢“题海战术”拿题就做,从不总结,感觉作的越多,成绩越高。这是学习数学的弊端之一。三很多同学喜欢作偏题,难题。但却疏忽了对书本中的定义,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