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例谈自然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68565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论文:例谈自然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论文:例谈自然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论文:例谈自然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论文:例谈自然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论文:例谈自然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论文:例谈自然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谈自然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受新课程理念的冲击已很久,教师们也受益颇丰。而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以解题为主,本文针对初中学生在科学解题过程中的失误和可能产生的困惑,从审题角度进行举例剖析,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关键词:审题谈到学科学,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反应:“科学课上课听得懂、记得牢,下课碰到问题做不了。”这比较形象地反应了学生解题能力差的现状,如何提高解题能力是科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解题是由审题、知识回放、运用原理定律公式等得出结论这样几个环节组成,而审题是关键的一关。所谓审题就是对科学习题中的文、图、表等信息进行审阅,搞清楚事件的过程、情景,明确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

2、、综合的思维活动。审题决定着解题的成败,而平常有些教师却忽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常抱怨学生思维不灵活,学生能力差,长期以往,学生自然得不到好成绩,教学效果低下。那么在自然科学教学解题中应如何走好审题这一关呢?一、换位思考,主动权放归于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所以教师不要剥夺学生的学习机会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一旦失去机会即会成为一个知识的接受器,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从而失去思考的积极性习惯,盼望教师的答案。教师应换位思考,将主动权放归于学生。例一、教师在分析辐射与颜色的关系时,有一题目:夏天,室外人们为什么常穿白色的衣服?此时教师为学生包办读题,包办思维,并

3、特别强调“白色”两字,但好多学生仍不知所措,教师又会怀疑学生的能力。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不一定会看重“白色”,而有可能先思考外衣具有隔热作用,当然如果只是外衣,那么其它颜色行不?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为什么要白色?学生自然会想到辐射与颜色的关系,印象也较深刻,同时也给了学生审视题目,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二、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 关键字眼往往潜伏在题目中的某些句子中,一般难以发现,基本上可以说是解题的绊脚石。若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性的词语,并分析其所提供的信息,明了解决问题的本质、特征,也就意味着审题成功,问题也随之解决。学生往往将相似性的题目认为是旧题、陈题,不屑一读,直接解题,高兴之余还不知

4、已落入陷阱,等到察觉,为时已完。这种带有隐蔽性的关键字眼的题型,教师应常常告诫学生,不得马虎,仔细为好。现举例说明:例二、如图,把一木块B放在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和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A而突然静止时,小车上的木块B将( ) A、立刻停止运动 B、立刻向左倾倒ABC、立刻向右倾倒 D、继续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像这样的现象学生已在生活中看到过,也体验过,一般只会对题目大致看一下,马上会得出结论是(B),但殊不知B物体是放在“光滑”的小车上,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实际上“光滑”就是藏匿在题目中的关键词,可见一旦忽略关键字眼,将会铸成大错。 例三、每一种生物抵抗

5、污染能力是不同的,下面对8种植物经过熏蒸实验,得出不同抗能力。1级(抗性强,吸收能力强)黄杨 法国梧桐2级(抗性强,吸收能力弱)海桐 凤仙3级(抗性弱,吸收能力强)柳树 桃树4级(抗性弱,吸收能力弱)菊花 凌霄花 为了检验生产厂周围环境污染情况,应种植-( )A、黄杨 法国梧桐B、海桐 凤仙C、柳树 桃树D、菊花 凌霄花 看到此题学生马上会选出答案(A),因为黄杨、法国梧桐不仅抗性强,吸收能力也强,像这样的植物对环境最有利了。而题目的本意并不是防污染,是检验环境污染情况,“检验”一词是本题的关键。既然是检验环境污染情况,那么应有明显的现象出现,要选择抗性弱的植物,但要善于吸收的,故答案为(C)

6、。pS血管三、建立模型,透视题意 有时,题目中会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情景,使学生倍感陌生,导致解题思路混乱,无从下手,不能合理地运用知识解题。此时千万不可慌乱,应认真结合题目要求,建立简单熟悉的模型,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求解。请看例子: 例四、已知心脏舒张压为p,动脉血管截面积为S,血流速度为v,求心脏向外做功的功率。 像这样的情景在平常解题中是不多见的,即没有一定的研究对象,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此时可假设从心脏流出一血柱(如图所示),截面积则会S,运动速度则为v,当然它也受到心脏向外压的压强p。能建立这样的熟悉的一个实在的物体的模型,问题就相当简单了,题目引刃而解了,功率P=Fv=pSv。F 例五

7、、要如图中的半径为R、重为G的球滚上台阶,作出所需的最小力。情景比较熟悉,但要用最小的力推上去,还是有点想不到。其实当这个球滚上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了,杠杆模型一确定,审题已成功了,接下去根据题意要作出最小力就应该先作出此力的最大力臂OA(直径),然后力F垂直OA向上拉就行了。 可见有了建模审题这一关,解题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四、剖析过程、揭示本质 任何概念不会孤立存在,知识往往形成系统,各种变化必然存在联系,互为因果。因此,审题时应擅于把握它们之间固有的联系,恰当地进行信息的转换,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中无比喜悦。 例六、长

8、江三峡工程是一座巨大水利水电工程,其主要技术数据如表所示: 大坝高度(米)大坝长度(米)最高蓄水位(米)总库容量(米3)平均流量(米3/分)18523351754101085105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每小时水流对汽轮机做的功多大? 这类做功不同一般,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整个过程进行剖析,首先对这么大的水库来说流下这么点水水位基本不变,其次水流下后,对水库来说只是最上层的水减少了,所以流水做功本质就是水库最上层的一定量的水下落175米做功,即重力对一定量的水做功: W=Fs=Gh=mgh=Vgh =1.0103千克/米38.5105米3/分60分9.8牛/千克175米=8.74651013焦

9、 例七、用一氧化碳还原32克氧化铜,加热一会儿,试管中剩余固体物为28克,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是多少克? 解此题时,学生普遍产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事实上,这种解题过程较为繁琐。只要认真剖析反应过程及反应前后的固态物质在质量上的差异,便可发现固态物质质量减少是由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失去氧元素造成的。据此,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 MCuO=MO =(32克-28克) =20克 很明白,揭示了事物内在本质后,解题方法得到根本性的变革。无疑,对学生来说这一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五、重视双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直是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忽视双基,只谈能力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技能就成了死水朽木。因此在培养能力的同时离不开双基训练。16801680综上所述,一个问题产生后,马上便是解题方法的选择。而一个整体化的解题方案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能力的高低。审题是一个细致、周密的思维活动,要求学生全心投入到题目的情景中去。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审题,从中找出题眼、建立模型、剖析过程,那么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见识,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并不断提高审题能力一直值得我们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