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59274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在全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在全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在全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在全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大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努 力 构 建 和 谐 新 石 泉王彪同志在全县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4月 20日)同志们:今天召开的全县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6年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表彰2006年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面安排部署2007年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农村特困人口救助工作,签订2007年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特困人口救助目标责任书。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特困人口救助工作分别讲几点意见:一、2006年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简要回顾2006

2、年,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扶贫开发工作。一是新启动8个重点村和实施14个续建重点村的项目,完成新修和改造村组道路37公里,建园2900亩,建家350户。二是新建了饶峰镇光明村等8个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安置贫困户120户500人。三是组织输送3批、共600名学员参加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四是完成5%农村特困人口的摸底调查,制定出5%农村特困人口综合救助工程实施方案。五是积极主动联系省级12个“两联一包”帮扶部门,争取17.8万元的帮扶资金。六是发放6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帮助贫困农户发展蚕桑等主

3、导产业。(二)新农村建设工作。2006年,我县启动了城关镇堡子村、红岩村、上坝村、新堰村,池河镇五艾村、谭家湾村,中池乡裕民村,饶峰镇新华村,两河镇童关村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村级“八个一”和农户“五个有”的建设目标,突出抓好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改造、精神文明四个方面。全县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新建高效密植桑园2400亩,推广省力化养蚕台110台,发展骨架大棚260亩,建果园550亩,发展畜牧养殖大户32户;硬化通村水泥路25.65公里,建人饮工程7处,电话入户227户,电视入户1200户;新建民居135户,改建民居373户。二、调整工作思路,力促扶贫开发迈向

4、新的台阶(一)正确分析我县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我县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为主战场,狠抓了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六年,全县共建设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个,搬迁贫困人口 人,实施劳务技能培训和输出安置 人,解决了 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 贫困人口脱了贫。这些成绩不仅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的扶贫开发还面

5、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按照石泉县农村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六年,全县还有 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尚待实施的重点村有 个,尚未搬迁的贫困人口有 人,分别占规划目标任务的 %、 %、 %。要在剩余的四年内完成超过 的扶贫开发任务,时间相当紧迫,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加之现有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的中高山区,他们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滞后,发家致富的路子不多,脱贫难度非常大。这些地方是扶贫开发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开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全县还有大量的农业人口长期在贫困线上下浮动,生产和生活水平

6、仍然较低,持续发展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因灾、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四是少数乡镇和部门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不够,有所淡化、弱化和边缘化。对扶贫问题思想麻木,对扶贫工作存在着信心不足,在安排项目时,没有向边远地区倾斜,检查调研走川道,看路边,扶真贫、真扶贫还没有落到实处。目前,扶贫开发正处于最为艰难的爬坡阶段。在这种严峻而紧迫的扶贫开发形势下,各乡镇、各部门必须清醒地加以认识,要以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精神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大力度,开拓创新,确保如期完成石泉县农村扶贫开发十年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二)认

7、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2007年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完成2007年是我县改革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要的一年。主要目标任务是:新扶持建设7个扶贫重点村和3个特困村,做好15个扶贫重点村的续建工作;新建扶贫移民安置点9个,安置贫困户120户500人;输送600名学员参加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发放600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要完成今年的扶贫开发任务,必须落实好以下政策措施:1、积极实施整村推进,进一步加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中连片、大面积的贫困现象明显缓解,更多的表现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下沉到村、扶持

8、到户。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就是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基本扶贫措施,是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一体两翼”中的主体。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个重点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开发初具规模,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因此,在重点村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在资金投入上,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要求,整合资源,捆绑相关涉农资金,统筹安排;在建设内容上,要加强水、电、路、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开发

9、力度,加强社会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实现综合开发,整体推进;在目标对象上,要瞄准贫困群体,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优先安排建设最贫困的村,到户项目要向贫困户倾斜;在建设方式上,要把重点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移民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结合,把政府主导与发动群众相结合;在项目建后管理上,要注意创新思路,明晰产权,引入市场机制,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保证建设项目的永续利用。同时,要妥善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的关系,重点村整村推进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平台,新农村建设是整村推进的方向,在重点村搞新农村建设要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决不能以新农村建设代替重点村整

10、村推进,避免造成工作中偏离了扶贫开发的根本宗旨。2、稳步推进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扶贫移民搬迁是生存条件恶劣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要继续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有土安置”的原则,以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政策标准,稳步推进移民扶贫。今后要进一步强调,移民搬迁的对象必须是是生存条件恶劣或生态环境脆弱乡村贫困农户;移民搬迁的标准要严格按照省、市“1+5”的扶贫移民建房补助标准的规定;移民搬迁的方式主要是移民新村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户建为主,量力而行。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切实落实有关责任,认真落实移民

11、新村建设“五到村”的政策,必须做到水利部门饮水到村,电力部门送电到村,计划、交通部门负责道路到村,邮政、电信部门负责邮递、电话到村,广电部门负责广播电视到村。3、推进贫困乡村产业开发,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根本途径。产业化扶贫是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重点村工作“一体两翼”中的两翼之一。要按照“市场导向、项目覆盖、龙头带动、贷款扶持”的思路,通过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一要有效利用贫困乡村多样性的农业资源,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

12、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应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合同收购、利润返还和提供相关服务等方式,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贫困农户发展效益高的生产项目。4、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加强贫困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贫困乡村发展,实现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科技培训,提高贫困乡村群众的内在素质,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本领。一要坚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原则,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培训、就业、维权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市

13、场需求,尊重本人意愿,确定培训内容,在提高培训能力上下功夫。三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采取科技下乡、专家授课、农技推广等多种形式,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5、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合力推进贫困乡村发展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始终坚持且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继续坚持“领导带头、部门包抓、定点帮扶、社会参与”, 一是要认真搞好定点扶贫工作。按照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着力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户解决交通、饮水、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子女上学、群众就医等主要问题。二是要加强联络、协调和服务,争取省、市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单位更大的支持。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民间社团

14、、慈善机构、私营企业和个人等参与到扶贫帮困活动中来。6、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管理和使用好扶贫资金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保证。一是要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的更大扶持,投入更多的扶贫资金。二是要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使用扶贫资金,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把与扶贫开发相关的涉农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向贫困乡村集中倾斜。财政扶贫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加大对扶贫资金的检查和审计力度,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纪从严惩处。三是要创新投入机制。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进行体制创新,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扶贫的新路子。(三)切实加强

15、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各乡镇和各部门要把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来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把扶贫开发作为的中心任务,以扶贫开发统揽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全局。2、确立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加强部门间配合协调,加大资源整合,是提高扶贫开发效果的重要保证。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项目安排、产业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投放等方面给予贫困乡村更大的支持。积极统筹部门扶持资金,按照“渠道不乱

16、、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统筹安排,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进一步增强扶贫开发成效。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贫困村选好脱贫致富带头人。加强对贫困村村级班子主要成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充分调动贫困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苦干实干,自强不息,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克服投入不足等种种困难,提高扶贫开发效果。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实施参与式扶贫,让群众充分地参与到扶贫开发项目的确定、实施、管理和监督的各个环节,实现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