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多篇精选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559059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多篇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多篇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多篇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多篇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多篇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多篇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多篇精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多篇精选安娜卡列尼娜11877年问世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小说所处时代,正是俄国国内阶级矛盾锋利化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对社会的冲击突出地表如今对宗法家庭的破坏上。不幸的家庭矛盾占据了小说中心,安娜所处的家庭及其遭遇就是小说的主线之一。故事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位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有夫之妇。出身上流社会,17岁时因政治联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卡列宁,这便预示了安娜一家不行的结局。其兄奥勃朗斯基与妻子闹翻,安娜在为其调解的过程中结识了弗伦斯基,之后两人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爱情泥沼中。为了爱情,安娜不惜与丈夫和整个上层社会分裂,甚至分开了她的儿子。在备受外界压

2、力下,安娜将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寄托于弗伦斯基身上,但伴随着弗伦斯基对名利的欲望以及对安娜的不满,渐渐冷淡了她,而安娜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卧轨自杀.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细腻丰富,而凄惨的结局,令人感到非常痛惜和深切的同情。我对小说中安娜自杀前的心理描写、动作刻画逼真、动人,令我印象深入。“在那里!我要惩罚他,我一定要摆脱一切人,同时也要摆脱我自己。”之后,安娜跳了下去,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完毕了.安娜的死看起来只是一时冲动,安娜本人应负全部责任。但我不这么认为:安娜的自杀行为虽是她自己决定的行为,但促成其这么做的还有其他三方面原因:弗伦斯基、卡列宁和儿子以及社会。为什么这么说呢?促成这桩悲

3、剧发生的,主因是安娜“出轨”与弗伦斯基私奔才导致这个事情的发生。有人说,假如后来弗伦斯基不变心,安娜也不会自杀。对于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首先,弗伦斯基同样有追逐爱情的权利,不能因安娜的死便谴责弗伦斯基冷酷无情。相反,正是因为安娜太过在意和依赖弗伦斯基,在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打压下,脆弱得只得将自己全部情感交付给弗伦斯基,所以当安娜感觉弗伦斯基也背叛了她时,她感到痛苦、悲愤和绝望。这些使她无法自拔,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卡列宁那么站在当时道德的制高点上,虽然他追求名利,对安娜毫无感情,但他面对安娜的背叛,已采取了极大限度的宽恕,并且卡列宁也并不是促成安娜自杀的直接原因。对于社会而言,安娜不遵守

4、妇道,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承受的。所以,安娜必会遭受社会的唾弃和辱骂,这自然也是造成安娜之死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无论如何,安娜敢于追求真爱并英勇地向封建宗法挑战,虽然结局非常凄惨,但她毕竟非常努力的去追求。所以,安娜也是幸福的。安娜卡列尼娜2当爱情变成了一种义务,那是令人窒息的;当爱情失去了名声又成了无根的枝叶。安娜曾有一段独白:“要是他不爱我,只是出于责任心才对我曲意温存,却没有我所渴望的爱情,那就比仇恨更坏一千倍。”我想这是安娜之所以分开卡列宁最主要的原因。在外人看来,卡列宁是一个严于律己,一个中规中矩无花边新闻的政治精英。在丈母娘眼里,绝对是优秀女婿的模范代表。确实卡列宁也给了安

5、娜体面的上流社会的生活。然而,丈母娘眼中的金龟婿在安娜看来,卡列宁像一个圣人,好似没有了七情六欲。作为与丈夫的连接,除了儿子和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之外,没有了爱情作为纽带。因此,当英俊潇洒擅长撩妹的伏伦斯基出如今他面前的时候,她顺理成章的陷落了。伏伦斯基给了她热烈的爱,使她死水般的婚姻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享尽鱼水之欢,激情退去以后,她才渐渐意识到她已经被主流社会所抛弃。另一方面,随着与伏伦斯基从情人变为朝夕相处的本质意义上的夫妻,她对伏伦斯基的吸引力逐渐下降,而伏伦斯基也在竭力追求新的自由,安娜开场变得具有控制欲。“我把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我要求他也更多为我献身。他却越来越疏远我。我们结合前心心

6、相印,难舍难分;结合后却分道扬镳,各奔东西。”最终这一切促使安娜选择了卧轨自杀,完毕了年轻的生命。只有“责任感”的爱情是沉重的,只有激情的爱情太容易陨落。只有两者结合,两人始终都以致真至纯的状态互相陪伴,加以情人的浪漫才能长久。安娜卡列尼娜3小说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这句话也恰好暗喻了安娜的这一生。安娜是奥布朗斯基的妹妹,安娜只身来找奥布朗斯基,故事的情节也是从这里开场的。在火车站,接妹妹的奥布朗斯基鱼伏伦斯基相遇,并介绍安娜与伏伦斯基认识,伏伦斯基被安娜得意的脸上温顺的笑所打动,回到彼得堡后,安娜也经常会与伏伦斯基在各种社交场合相遇,伏伦斯基对安娜

7、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安娜也渐渐为之所动,他们不顾外界的非议,公然同居,使得安娜本来的丈夫卡列宁搁不下脸面。在安娜有了伏伦斯基的孩子后,分娩时,她一再恳求丈夫的原谅,丈夫由于是教徒便容许了。分娩后,她便与伏伦斯基逃到了国外,回国后,安娜又涉足上流社会社交圈,但物是人非,谁也不欢送她,她未得到丈夫的离婚答应而伏伦斯基也不常回来。在一次口角中,安娜选择了她初来俄国火车站看到的一幕卧轨自杀,安娜最终悔恨的死去。可以说安娜这一生命运跌宕,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没有获得自己的幸福,最终选择了自杀。对安娜,我既同情又憎恨,同情她本来的仁慈,她美丽的面容,却最终含恨自杀,同情她没有收获一份可以携手到老的感情。憎恨她

8、打破了自己本来安宁的生活,违犯妇道与伏伦斯基出轨。这无疑是给丈夫安了顶大绿帽子,她也未曾想到,丈夫是个男人,男人的面子该往哪搁?憎恨她不顾外界的劝阻,执意与伏伦斯基私奔逃走。正是因为伏伦斯基的不常回家使安娜与他发生口角而最终选择了一条让她走向死亡的路。伏伦斯基的“风流,花花公子”使得安娜选择走上身败名裂,含悔而死的路。作者的感情似乎与我一样,他对安娜也是就赞美又谴责。赞美在作者描写陶丽、吉娣看到安娜时目光突出了安娜的美丽,也从对哥哥感情的安抚,突出安娜的仁慈。谴责在安娜违犯妇道,禁不住诱惑,最终使自己身败名裂,对于伏伦斯基,作者也用谴责,鞭挞的态度描写这个风流的花花公子,可以说是安娜所有的优点与伏伦斯基的缺点相映。作者也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伏伦斯基为了政治利益和安娜在一起,这样的婚姻是不幸的。作者借安娜的命运多舛,引出了上流社会的芸芸众生,鞭挞了他们腐朽的精神与衰败的生活方式,使我颇有感触。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