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5583814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司马法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皮日休(约834约883),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 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人。懿宗咸通七年(866) ,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退居寿州 (今安徽寿县 ),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曾 在苏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从事,后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二年 (875) 出为毗 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巢败,不知所终。皮日休为晚唐著名诗人、散文 家,与陆龟蒙并称 皮陆 ,有唱和集松陵集。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他 和陆龟蒙、罗隐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唐末 “一塌糊

2、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小品文的危 机 )。有皮子文薮。阅读指导】读司马法一文虽很短小,但写作手法上却典型地体现了皮日休的散文特色。文中 没有唠叨的说理和论证, 而是以带有判断的语气单刀直入, 每一个句子、 每一个层次都给人 留下简洁、 干练的印象。 全文以古今对比的方式, 前后呼应, 一气呵成。 作者在文中涉及 司 马法一书的仅仅两句, 但他却能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儒家思想传统都融入其内, 紧扣题目, 引出文章的主旨,尽情发挥。文势的抑扬起伏,也处理得令人赞叹,如他把以百姓的生命换 取土地比作父欲杀子,将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使读者的情绪达到最高潮,然后,又通过引用孟子的话道出自己的理想

3、和向往仁政的心绪,使全文在平稳的充满信心的状态中结 束,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相关资料】司马法简介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 “齐威王 (公元前 356前 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 “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 选任秩比博土 ”。(见苟悦申鉴 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当时司 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 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

4、和春秋时期的军制。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 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 的声誉。宋元丰中 (公元 10781085 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 定为将校必读之书, 其重视程度, 也不减晋唐。 迄至清代, 姚际恒、 龚自珍等人, 疑为伪书。 但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详加考查,显然根据不足。(参见兰永蔚著春秋时期的步兵司马法书考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 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 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 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 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能力训练】阅

5、读拓展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一)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得道者 ”指,“道”指,“君子”指。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 。3 、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 。4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粗的字。A 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B 域民不以封疆之 界( )C.多助之至()D 得道者多助()5、对 “域”、 “固”、“威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疆域 固定 震慑B 区域固守 威吓C.限制 巩固震慑D 限制 巩固

6、 威逼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正确的翻译是( )A. 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 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D 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7、“战必胜矣 ”的原因是( )A. 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B 依靠武力强大、地势险要。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D 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政之大纲有二。二者何也?赏罚之谓也。人君明乎赏罚之道,则治不难矣。夫赏罚者不在 乎必重,而在于必行。必行则虽不重而民肃,不行则虽重而民怠,故先王务赏罚之必行也。书曰: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天生丞民,其性一

7、也。刻肌亏体,所同恶也;被文垂藻,所同好也。此二者常存,而民不治其身,有由然也:当赏者不赏, 当罚者不罚。夫当赏者不赏,则为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当罚者不罚,则为恶者轻其国法而怙其所守。苟如是也,虽日用斧钺于市而民不去恶矣;日锡爵禄于朝而民不兴善矣。是_以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仇怨之忿而留庆赏。夫何故哉?将以有救也。故司 马法曰:见善恶之报也。”逾时且犹不可,而况废者乎?赏罚不可以疏,亦不可以数:数则所及者多,疏则所漏者多。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 赏轻则民不劝,罚轻则民亡惧;赏重则民侥幸,罚重则民无聊。故先王明恕以听之,而不失 其节也。故书曰:罔非在中,察辞于差。”夫赏罚之于

8、万民,犹辔策之于驷马也。辔册不调,非徒迟速之分也,至于覆车而摧辕;赏罚之不明也,则非徒治乱之分也,至于灭国而 丧身,可不慎乎?可不慎乎!故诗云: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言善御之可以为国也。(徐干赏罚选自中论)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1) 人君明乎赏罚之道(2) 不行则虽重而民怠(3) 罚重则民无聊明:怠:聊: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 夫当赏者不赏,则为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翻译:(2) 是以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翻译:10、作者认为 赏罚”二者是治政的大纲,对于如何运用赏罚,文章提出了两个原则,这两 个原则是什么?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答:十年春,齐师伐我

9、。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朱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朱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10、逐之。”11、下面各项加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 挑拟离匚B.必以信欲信大义于天下C.故虽有名马 故克之D.弗敢加也 而山不加增12、 下列句中的 以”字与何以战”中的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必以分人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C.可以一战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3、 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第一段对话中鲁庄公寄希望于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佑,曹刿认为最主要的是取信于民。B. 第二段文字详细叙述了长勺之战的经过。C. 将鼓”将驰”可以看出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 朱可”和两个 可矣”则可以看出曹刿的审时度势,讲究战略战术。D.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曹刿远谋”和鲁庄公

11、的 鄙”。14、文中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翻译下面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6、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爱国将领: 评价:参考答案】1 、施行仁政的君主;王道,仁政;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2、 “助 ”的“多、寡 ”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A 无实际意义,表假设语气,或,要么” B 界限 C.至U D 施行5 、 C 6、 A 7、 C8、( 1)明白,清楚( 2)轻慢,不恭(3)依赖9 、 ( 1)如果应当奖赏的而不奖赏,那么行善的人就会失去他本来的愿望,怀疑自己的行 为。( 2) 因此圣明的君主不敢因父母兄弟的恩惠而荒废了刑罚。10 、这两个原则是:赏罚不可以疏,亦不可以数;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11 、 C12 、 A13 、 B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 勇气已经枯竭了。1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