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电荷摩擦起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5548352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电荷摩擦起电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5.1电荷摩擦起电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5.1电荷摩擦起电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5.1电荷摩擦起电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5.1电荷摩擦起电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1电荷摩擦起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1电荷摩擦起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 1 节 电荷 摩擦起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 e=1.6 X0-19Co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 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2 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

2、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教学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教学难点】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 (附丝绸 ) 、橡胶棒 ( 附毛皮 ) 、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学生分组: 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 ( 附丝绸 )、橡胶棒 (附毛皮 )、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创设】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设置悬念】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引入新课】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

3、可不要轻易 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 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一两 种电荷。(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问题过渡】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 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兴趣的观看交流热议。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预设:(1)梳子带电(2)摩擦起电自主选择器材,动手探 究。【引导实验】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 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 泡沫。1摩擦起电动手操作预设: 用梳子,塑料尺或气球 在干

4、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之后将物体靠近 碎纸屑或轻小颗粒泡 沫屑,看是否能将其吸 起。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问 题并积极发表见解。 回答预设:【提出问题】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1. 物体有吸引轻小物 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 体带了电荷。2.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 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什么是摩擦起电?3. 某些衣服吸附灰尘、 摩擦过的塑料袋吸附 在墙壁上、晚上脱衣服 出现电火花等。(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体验,认识摩擦 起电,感受电的神奇。)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2.电荷间的作 用【情景过渡】课件展示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 引导 学生思考:图中现象说明了什么?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

5、引纸屑观看图片,根据现象思 考并积极发表见解。回答预设: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 皮摩擦橡胶棒都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它们都带了电。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猜想预设:1. 相互排斥。2. 相互排斥。3. 相互吸引,不同【提出问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现象如何?2. 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后,现象如何?3. 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 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如何?他们所带电荷相 同吗?【实验探究】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2. 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3. 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 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用丝绸摩擦

6、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 带的电荷相同吗?【推进问题】1. 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2.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动手操作,观察体验。观察现象:1. 用丝绸摩擦过的两 根玻璃棒相互排斥。2. 用毛皮摩擦过的两 根橡胶棒相互排斥。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 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C分析推理: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 相排斥;凡是跟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 斥的,必定跟毛皮摩擦 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 它们所带的是两种不 同的电荷。 回答预设:1. 两种电荷,正电荷和 负电荷。2.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带正电

7、荷,被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 电荷。3.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3.验电器棒各带什么电荷?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怎样的?【趁热打铁】1. 人们把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人们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2. 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 玻璃棒带电,这是因为电荷相互。设:1.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2. 正;同种;排斥。(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过渡问题】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多少?【启发诱导】1. 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那么这个轻

8、小物体是否带电?2. 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那么这个轻 小物体是否带电?为什么?【顺势追问】3. 如果让你设计出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你会使用哪一种原理呢?【播放视频】验电器接线杠【想想议议】1. 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2. 箔片张角大小表示什么?【引导自学】自学教材P33思考、交流回答预设:1. 可能不带电,也可能 带异种电荷。2. 一定带同种电荷。因 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 同种电荷相互排 斥。观看、记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 仪器-验电器。回答预设:1.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 张角大小表示带电 的多少。回答预设: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问题驱动】1什么是电荷量?2. 电荷

9、量的单位是什么?3. 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 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 约有几十库仑。体会一下,你对库伦有何认识?【归纳总结】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说明】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趁热打铁】1. 如图所示的仪器叫,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 两 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填“同种”或“异种”)电荷。2.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原来闭拢的两金属箔片将,这是因为。(设计意图:利用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导出电荷量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顺其自然。)量。2. 单位:库伦,简称库

10、, 符号:C。3. 库伦是一个比较大 的单位。交流讨论后总结。回答预设:1. 利用带电体吸引轻 小物体的性质。2.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 作用规律。3. 使用验电器。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1. 验电器;同种。2. 张开;同种电何互 相排斥。4.原子及其结 构【过渡问题】 物体为什么能带电呢?【视频播放】原子结构有兴趣的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回答预设:1. 原子核、电子、原子 核、原子核、电子。2. 1.6 汉10-19 C3. 相等。4.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 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 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CIf辄Ki子示巔图働咗子示歳團【引导自学】阅读P33-P34 “原子及其结构。”【问题驱动】1 .

11、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2.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3.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所以整个原子5导体和绝缘 体呈中性。4.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会带电呢?【强调难点】带电实质: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 电荷。【趁热打铁】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是: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摩擦时的电子转移到上,玻璃棒因而带正电,同时丝绸因 而带 电。2. 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负电荷抵消B 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C.正负电荷转移D .得失电子(设计意图

12、:把不能直接观察的微观现象形象化和直观化,初步建立电子转移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情景过渡】课件展示人摸静电球,引导学生讨论:1.头发为什么竖起来?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 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 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 的负电。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1. 玻璃棒;玻璃棒;丝 绸;失去电子;得到电 子;负。2. B。2.头发上的电荷从哪里来?学生观察现象: 头发竖起来。学生猜想预设:1. 头发带了同种电荷, 互相排斥。2. 电荷可以从静电球 通过人体到达头发。【教师引导】能用实验来探究电荷可以转移码?【实验演示】演示1: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T*卡【提出问题】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13、?演示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V【提出问题】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 电的。【引导阅读】自学教材P34,回答思考。【问题驱动】1.什么是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哪些?2.什么是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验电器A、B金属箔的 张角没有变化。思考回答预设: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 有变化,验电器B仍 不带电。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 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 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思考回答预设: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 属棒从A移动到了 B, 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阅读、自学、思考、回 答。回答预设:1.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导体。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 墨、食盐水溶液等。2.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橡胶、 玻璃、塑料、空气、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