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上册第10单元第3课时先学后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554449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数上册第10单元第3课时先学后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数上册第10单元第3课时先学后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数上册第10单元第3课时先学后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数上册第10单元第3课时先学后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数上册第10单元第3课时先学后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数上册第10单元第3课时先学后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数上册第10单元第3课时先学后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八单元 课题: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执教者:石卫娟教学内容 :课本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初步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会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促进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际观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初步体会到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教学难点:能

2、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课前准备:课件 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学生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若干个。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一、先学后教:认真看课本8687的例题,看图、看文字,并填写。观察思考:坐在自己的位置看教室里的电视柜,能看到柜子的几个面?那个面是什么样子的?二、交流共享:学情预判:1.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本节课对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概念介绍,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的关键是教孩子学会观察,选择好合适的视角,正确地看。例如,看一个长方体,怎样看只能看到一个面?眼睛要正对

3、着要看的面,眼神要平视。2.要让孩子充分地看,充分地感受看到的结果。例如,从哪个角度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物体的三个面?随意变换观察的角度,能看到四个面吗?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观察物体,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观察的结果后教预设:一、复习旧知 1认识小朋友的正面、侧面和背面。2过度:我们一起认识了小朋友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教室里的物体也有好多的面。现在我们以这个图书柜为例,一起来做个调查好不好?二、思索探究 1谈话说明要求: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图书柜,能看到图书柜的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思考与调整:2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看到的是图

4、书柜的那个面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上来指一指。3猜测:你知道老师站在这儿观察到了哪几个面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说说依据。4让学生依次轮流离开座位,在图书柜旁自由走动,从不同位置观察图书柜,验证自己猜得怎么样。5(出示两幅图书柜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判断,并说说理由。6问:为什么观察的是同一个图书柜,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老师能看到图书柜的上面,而小女孩不行呢?学生讨论并交流。7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8

5、请你在教室中任选一件物体,说说你站在这个位置,看到它的什么面?是怎样的?9(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老师以铅笔盒为例,将铅笔盒放在桌上,让学生从任何不同的位置观察,说说你能看到几个面?10小结: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但请看这些数据,最大是几?说明了什么?(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三、检测完善 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2做“想想做做”第3、4题。问: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同时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学生讨论并交流。

6、看着长方体、正方体,你能说说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图形,颜色分别是什么?(学生相互说,然后指名交流)你能不看正方体,说说正方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图形吗?拿出正方体验证,观察并说说为什么他判断的依据。3做“想想做做”第5题。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各自摆,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是什么图形。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四、回顾总结 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介绍一首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呢?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也可以请教别人。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八单元 课题:观察由三个同样大

7、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执教者:石卫娟教学内容:课本8889页。 教学目标: 1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教学重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思考与调整:2每人自制与正方体的面

8、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7张。教学过程:一、先学后教:认真看课本8889的例题,看图、看文字,并填写。按照例题图的样子摆一摆,连一连。二、交流共享:学情预判:1.正确示范画视图。在例题中只要求学生把观察位置和相应的视图用线连一连,但到“试一试”环节时,就要求学生画出从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为此教师应作了认真的示范,再让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也认真地画了,挑选比较好的,在实物投影上作了展示,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无误的画出。2.提供学生充分动手的机会。 这节课从例题、“想想做做”的最后一题,都有动手操作。特别是第4题,符合要求的摆法有多种。先让学生摆出符合要求的一种物体,再启发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9、,从而找出不同的摆法。在多次的摆物体中,加深学生对3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认识。后教预设: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2同桌合作,全班交流汇总。(将各种可能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3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物体进行观察。(板书:观察物体)思考与调整: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1)出示图形。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及时纠正,教师巡视。(2)谈话:请大家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桌相互说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全班交流。(将学生摆放的图形贴于例题图下方)用刚才的方

10、法,请你用纸片摆一摆侧面和上面的图形,同桌相互交流。全班交流。(将学生摆放的图形贴于例题图下方)提问:观察黑板上的两个图形,你们是用三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为什么从正面看是三个,而从侧面和上面却只有两个呢?同桌讨论,然后交流。(3)请你自己完成书上要求的连一连,同桌检查。2教学“试一试”。(1)指名读题。提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2)学生先猜猜怎么摆的?然后摆一摆进行观察、验证。(3)根据自己摆好的样子,观察侧面和上面,分别画一画。(4)提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三、检测完善 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2)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

11、,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在书上连线,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2题。(1)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2)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摆好后,同桌相互检查。(3)出示图问:这幅图形是从哪一面看到的?(学生各自观察并回答)(4)出示图问:这幅图形是从哪一面看到的?(学生各自观察并回答)3做“想想做做”第3题。(1)默读题目,指名说出题目要求。(2)学生按照要求动手摆,摆好后,同桌相互检查。然后观察,说说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集体订正。4做“想想做做”第4题。(1)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这道题与上面的几题有什么不同的要求?(要有不同的摆法)(2)学生尝试

12、自己摆物体,然后依次交流。5做“想想做做”第5题。(1)自己先观察,然后数数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将答案写在每幅图的下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摆一摆,再数一数。(2)交流你是怎样数的?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是4个正方体。四、回顾总结 课外延伸今天我们观察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九单元 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执教者:石卫娟教学内容:课本9293页。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通过积极参与猜想、实验、验证、分析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13、培养团结合作意识以及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教学难点: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 情境图 学生:无思考与调整:教学过程:一、先学后教:想一想:如果在布袋里放3个黄球,1个红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为什么?二、交流共享:学情预判:1.在进入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也许只是对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的机会是相等的这样一种概念有个直观的认识,但这还不足以构成知识;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这种直观的认识,加以合适的引导。2.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准备好活动的材料。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据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的认识。活动结束时,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活动体验,恰当评价自己和同。后教预设:一、情境导入:1谈话:老师想在这个布袋里放一些红球和黄球,你能出个注意,怎么放使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若干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2学生交流并反馈。3小结:当布袋里放入同样多的红球和黄球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4谈话:如果布袋里放入的两种颜色的球的个数不一样多,摸到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