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54326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第9课 说“木叶”应为“茂林修竹”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但作者写来却只突出其自重,自爱,自然适意,返璞归真的性情和生活的形态。而茅林修竹仿佛也懂得这种纯真的境界,天人合一,物理和人理达到完美的和谐。”(第243页)文中的“茅林修竹”应为“茂林修竹”。茂,指茂盛、茂密;修,指长、高。“茂林修竹”的意思是,茂密高大的树丛竹林。茅,指的是白茅,也泛指茅草一类的植物。“茅”一般不高,不与“修”搭配成词。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方芸虹“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

2、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作者对比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1)单音字。窸窣()翩翩()蛊惑人心()心有余悸()桅杆()灼灼()征戍()柳恽()袅袅()接踵而至()亭皋()迥然()涔阳()迢远()答案:xspingjwizhushynniozhnggojingcntio(2)多音字。尽 宁泊答案:jn jnnng nngb p(3)形近字。 答案:yn ynq qdng zhn dngzhn zhnqun qing zhngp p p“皿”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和小篆的形体,像盛物的器皿形。战国时期金

3、文的形体,右边是“皿”形,左边加了一个表意部分“金”,表示“皿”是金属制的。 “皿”的本义为盛东西的器具,是碗、碟、杯、盘、盅一类饭具饮具的泛称,即素称为“器皿”者。 在汉字中,凡从“皿”的字大都与器皿有关,如“盈”“盆”“盒”“盛”等。(1)一言难尽:_(2)不落于言筌:_(3)疏朗:_(4)绵密:_(5)缠绵:_(6)相去无几:_(7)差之毫厘,谬以千里:_答案:(1)一句话很难说完。形容事情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尽,完。(2)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3)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4)(言行、思虑)细密周到。(5)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婉转动人。

4、(6)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相去,互相之间存在距离;无几,没有多少。(7)开头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差错。差,相差。毫厘,“毫”和“厘”都是很小的计量单位,形容微小。谬,错误。 (1)精妙/精巧。主要区别:_制作很(),游戏很耐玩,非常有意思!每一样生存在一起的事物都处于()的平衡之中。这种装置()的构造可能使科学家感到惊奇。A精妙 B精巧答案:提示:精妙:精致巧妙。精巧:精细巧妙。答案:“精妙”多用于形容书法、工艺品等,常用于修饰抽象的词,如“精妙的回答”。“精巧”多用于形容技术、器物构造等,常用于修饰一些具体名词,如“精巧的礼物”。AAB(2)钟爱/酷爱。主要

5、区别:_在人类心灵中还会出现什么比这更令人()的事物呢?阿切尔夫人和小姐都()自然风景。没人关心我的教育,但是我自己却()读书。A钟爱 B酷爱答案:提示: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酷爱:非常爱好。答案:“钟爱”着重于“钟”,特别喜爱,感情特别专注,是中性词,对象常指子女,有时也指动物,如狗、猫之类。“酷爱”侧重强调爱的程度深。ABB(3)飘零/漂泊。主要区别:_你的生命要像秋雨一样地淋沥,像秋叶一样地()。她就这样无依无靠,这样孤零零地()在欧洲。我觉得自己像个异乡绝域()多年的人,如今千里迢迢地回来了。A飘零 B漂泊答案:“飘零”本指木叶或花瓣凋谢飘落,后也喻指人命运多舛,不

6、能主宰自己命运,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漂泊”,也作“飘泊”,指随波浮动或停泊,也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ABB(4)洗练/凝练。主要区别:_世纪剧院建筑造型独特,外表简约(),内装富丽堂皇。但是二十世纪的人偏好清爽()的散文。影片()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A洗练 B凝练答案:“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注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已经规定“洗练”不能通用“洗炼”,后者是错误的写法。)“凝练”紧凑简练,简洁而无铺张赘言。ABA背景链接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发展到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

7、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文脉梳理一、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回答问题第二段在引用诗句时有“树”“木叶”“落木”等意象,作者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_答案:古代诗人在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引用论证引用论证简称引证法。引用论证的方法有两种:(1)直接引用,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2)间接引用,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8、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二、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段),回答问题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_答案: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颜色的暗示性。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_答案:目的: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阐释:作者阐释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以此说明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3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填写表格)树木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答案:树木艺术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枝干褐绿色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意思情味饱满疏朗适用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秋风叶落4.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