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项目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543233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治理项目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地治理项目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地治理项目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地治理项目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地治理项目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治理项目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治理项目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乡市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结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具体指导下,项目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按照“夯实农业基础、壮大支柱产业、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完善村民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要求,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入手,把握“土地治理和扶持农业产业化”两个重点,严格“资金和项目”两项管理,认真落实项目计划,自觉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项目区已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凸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市2011

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虞塘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011年虞塘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虞塘镇的白石峰、苏东、邓市、大青、熟潭、洗马、苏坡、胜天、水竹冲、高维、洋潭等11个村实施,项目区11个村有耕地16302亩,其中水田12658亩,旱土4305亩,蓄引提水总量996万立方米,亩平556立方米,项目区11个村共有103个村民小组,3588户12949人,其中农业人口12661人,农村劳动力5589人,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2.8万亩次,粮食总产量1186万公斤,亩平423公斤,良种覆盖率58% ,牲猪出栏总量 2.92万头,人平出栏肉猪2.3头,2010

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0元。(二)项目完成情况1、根据湘农综201113号文件批复,2011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中低产田改造面积1.20万亩,实际改造1.20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415.00万元,完成投资1387.67万元,占总投资的98.07%,其中财政投资计划1237.00万元,完成1209.67万元,占投资的97.79%,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及筹资计划178.00万元,完成178.00万元,占投资的100%。 项目经过近一年建设,虞塘镇中低产田改造计划与完成主要工程有:计划新修拦河坝3座,总投资14.3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4.31万元;实际新修拦河坝3座,完成投资18

4、.3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8.33万元。计划硬化各种灌排渠道30.03公里,总投资882.7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872.74万元。实际硬化各种灌排渠道26.59公里,完成投资681.1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71.18万元。计划开挖疏浚土渠33.14公里,投劳折资101.00万元;完成开挖疏浚土渠33.14公里,完成投劳折资101.00万元。计划改造排灌机埠4处,总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20万元;实际改造排灌机埠4处,完成投资11.5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57万元。计划新修和整修小型蓄水工程22 处,投资133.7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8.73万元;实际新修和整修小型蓄水工

5、程25 处,完成投资275.0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70.08万元。计划新修机耕路13条,总长度5.42公里,投资78.5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71.52万元;实际新修机耕路12条,总长度5.17公里,完成投资103.0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6.01万元。计划在项目区新栽防护林100亩,种植小叶女贞5000株。项目总投资7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5万元;实际在项目区新栽防护林100亩,种植小叶女贞5000株。完成投资7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5万元。计划在项目区举办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3500人次,总投资2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1万元;实际在项目区举办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3500人次,总投资21万元

6、,其中财政投资21万元。计划在项目区建立高产栽培示范区早稻5000亩、晚稻6000亩、油菜1000亩,总投资1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6万元;实际在项目区建立高产栽培示范区早稻5000亩、晚稻6000亩、油菜1000亩,完成投资1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6万元。2、根据湘农综201152号文件批复,2011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计划修复面积0.06万亩,实际修复0.06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完成28.00万元,占100.00%,其中财政投资计划28.00万元,完成28.00万元,占100.00%。计划修复拦河坝1座,总投资4.3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6万元;实

7、际新修拦河坝1座,完成投资4.3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6万元。计划开挖硬化灌排渠道41.54公里,总投资19.6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9.65万元。实际硬化各种灌排渠道19.65公里,完成投资19.6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9.65万元。计划整修小型蓄水工程2座,投资3.99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99万元;实际整修小型蓄水工程2处,完成投资3.99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99万元二、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虞塘镇土地治理项目区均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地形错综复杂,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脆弱,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库、山塘基本维持在修建时的状态,土法上马,建设标准低,渠道绝大

8、部分是农业学大寨时修建的土渠,弯弯曲曲,淤塞、崩塌严重,需要灌水时不能及时进水,需要排水时不能及时排水,串灌串排现象非常严重,水资源浪费在渠道内,人工耗费在管理上,成片的农田,没有机耕道,肥料运输、机械下田、粮食收割都靠肩挑手提,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2011年,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分类规划、个性化设计等方法指导项目建设。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共衬砌硬化各类排灌渠道26.59公里,项目区亩平硬化渠道达3.1米,扩建加固小型蓄水工程25处,新增蓄水量12万立方米,新修和整修改造机耕路5.17公里,犁田机、收割机可以直接开下田,拖拉机运肥、运粮可以直达田边,大

9、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生产强度,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保护了基本农田。苏东村的大塅连片水田面积近300亩,稻田平整,土地肥沃,但是近300亩稻田,中间没有机耕路,农民作田全部是走窄窄的田埂,肥料靠人工担到田里,稻谷靠人工担到路边,再用拖拉机、板车拖回家。2011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投资90万元,对苏东大塅进行整理,新修机耕路4条1892米,新修灌排水渠12条4983米,农民自发地将田土重新划分成与机耕路垂直的方格田,骡塘大塅面貌焕然一新,做到了田块整齐,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形成一道靓丽的田园风景,并初步达到了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的要求,成为苏东村的示范引领工程。水竹冲

10、村第3、4、5组是共有105户村民,600多亩稻田,虽距洋潭水库只有800米,但是由于隔着一个山涧,地势复杂、技术要求高、资金量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600多亩稻田全部要从300-500m远的山塘提水灌溉,遇到干旱年,山塘的水不够,只能灌溉不到一半的稻田,其余的只能望水兴叹,成了镇上和村上的老大难问题。2011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2万元,经过3次现场论证、测量、再论证.用768mPE管将洋潭水库的水引入田间解决了困扰德胜村几十年的老大难题。在试水的当天,镇上的领导、村上的书记、村民都来到了现场,当看到水一路滔滔的直灌进田,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大家从心底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园了一个几十

11、年的梦。(二)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含量得到新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中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无论是在土地治理项目区还是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方面,我们都紧紧把握了良种和良法这两个关键点。在土地治理项目区我们安排了科技项目。一是在项目区开展稻-稻-油三熟制免耕节氮水气平衡生态栽培技术示范。建立高产栽培示范区,早稻5000亩,晚稻6000亩,油菜1000亩。由湘乡市农业局组织实施,农业开发办监督实施。二在项目区的每个村采取集中上课的形式,举行7期技术培训,培训农民3500人次,让农民掌握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使项目区的良种覆盖率和测土配方施肥率达到100%,提

12、升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平均每亩增产30公斤,每亩少施化肥8公斤,农民每亩增收70元,同时通过扎实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就业创业能力和增收致富本领,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粮食比较效益提高,确保了粮食安全生产。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使种粮有保证,种粮成本降低,收购价格提高,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提高,粮食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通过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参照控水灌溉在我市推广的经验,每亩节约用水80

13、3左右,项目区年节约用水100万3,按0.1元/3计算,节约水费10万元,项目实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亩平可增产粮食50-150公斤,项目区年增产粮食60万公斤,按水稻价格1.5元/公斤计算,年增收入90万元,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能减少田间水肥流失,减少农药杀虫次数,减少生产工时,预计每年可节约农药、化肥成本2025元/亩,按节约成本20元/亩计算,农民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25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效益为125万元。(四)、农村环境不断优化,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各项目村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契机,借助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发挥聚合作用,整合各项支农资金,聚集各种民间

14、资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改田、改水、改路、改造基础设施,推广沼气池,推广农业机械,推广农业新技术,硬化进村入户道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园、栽花种草,路边绿化、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基本达到了出有车,住有楼,厨有汽,菜有园,禽有圈,畜有栏、厕保洁的小康标准。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办成立了以主任为总指挥,班子成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指挥部,工程指挥部设在虞塘镇,人员全程指导,监督,管理工程技术和质量。虞塘镇镇政府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顾问,镇长为指挥长,分管领导,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驻村干部,村常设干部为成员的协调指挥部,参与矛

15、盾协调及监督管理。我办和项目乡镇都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包片负责、工程技术人员、项目村书记及驻点干部负直责”的领导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网络,强化了组织领导,落实了工作责任。(二)狠抓宣传发动农业综合开发是属于广义的农业范畴,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工作对象是农民,建设对象是基本农田,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具有计划性,时间性、目的性和不重复性,农业综合开发这些特性,决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不是行政行为,但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田土的调整,群众自筹资金的筹措,政府主导的工程招标管理,必须带有

16、一定的行政约束,农业综合开发的这些特殊性,如果群众不了解,不接受、不参与,就不能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申报、成功实施,就必须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项目申报时开好三个会,第一是项目村常设干部会议,第二是党员、组长会议,第三是户主会议,向群众宣讲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让村民自觉形成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决定,变政府引导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规划设计时开好二个会,第一是村常设干部、党员、组长、老农代表座谈会,摸清项目区的水系、渠系、路系。第二是交底通气会,工程规划设计后,向村民交底让村民明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有哪些,建设标准如何,投资是多少,发挥村民的主人翁作用。三是在项目实施期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宣传栏、简报、宣传车等宣传形式,向农民宣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先进事迹,在项目区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个个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