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554030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默写名句。夜久语声绝, _ 。(杜甫石壕吏)惊起却回头, 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虽有至道,弗学, _ 。(礼记虽有嘉肴)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老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_ , _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借自然环境写出自己无处安席静卧的句子是:“_ , _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没有百花的深情款款,春天肯定是不能叫做春天的。所有的花儿仿佛 zn 足了劲,互不相让,争先吐艳,一步步提升着春天的颜值。迎春花从严寒中而来,有骨气,又使巧力,早早把一片金黄“哗”的一下呈现在人们眼前,好闻的淡淡的香气,立马在墙隅

2、、溪头、坡地弥漫开来。春节刚过,山茶花就对着冰雪从容地开放,它的花骨朵有些大,花瓣重叠着。桃花的登场也不晚,一树一树地连成片, 路边只有一两棵桃树开着花儿, 能晃亮人们的眼睛。梨花开得相对安静一些,那素色的白尤其(甲) ;映山红是最(乙) 的,它们齐心协力, 把山整座染成了一片红色。还有紫云英绽放着连绵的汹涌,油菜花澎湃着金黄的浪涛,它们当仁不让,是田野 里的主角。拼音后的横线上应填的汉字是 _ 。甲和乙后边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_A.别致B.雅致C.端庄D.纯洁俏丽烂漫斑斓火热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_ A.尽管还B.如果就C.虽然但是D.即使也第 1 页,共 21 页 选

3、文中划线的语句有语病,改正后应是 _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这里的“逍遥”就是自由,体现了庄子不想受世俗约束,渴望追求绝对的逍遥。B.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独特的游记,借助了拟人修辞和想象手法,奇幻有趣。C.D.“格物致知”的含义就是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作者王选有“当代毕昇”之称,因为他发明了“汉4.字激光照排系统”。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石间的水“哀哀打旋”和梅花“无意苦争春”运用了相同的修辞。对联“虚心效竹节,人品如兰馨”可以用来自勉、警人、祝寿等。“鹏”是形声字,“鸟”是形旁,表意,是象形字;“朋”是声旁,

4、表音,会意字。D.成语“徒有其名”和“名不副实”含义相近,在有些语境中可以互换。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是 _ 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选文是 _ 中的第四篇。下列选项和“策之不以其道”中“策”含义相同的是 _ ,和“执

5、策而临之”中 “策”含义相同的是 _ 。A.策勋十二转B.策马而行C.振长策而御宇内D.夸父弃其策第 2 页,共 21 页下列各选项和本文内容或者主题、情感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_A.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B.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题葡萄图)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食马者的无知,让千里马被埋没的悲剧成了必然,千里马的终身遭遇体现在哪里?(请 用原文回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作用是什么?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太后尝

6、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 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 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注释】文学缊藉:文采出众含蓄。卓荦奇才:卓越出众的奇才。擢:提拔。“久之,卒用为相”中“卒”的意思是 _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7、。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狄仁杰是“真伯乐”呢?7.现代文阅读。蜡炬成灰泪始干宗璞 2000 年春,我患目疾,好几个月都在奔走医院。住医院,上手术台,对我都不是新鲜事,这一次却怀着极大的恐怖。我怕变为盲人,我怎能忍受那黑洞里的生活, 怎能忍受那黑暗,那茫然,那隔绝。我在等待第三次手术,日子一天天过,还在等待。一个夜晚,我披衣坐在床上,觉得自己是这样不幸,我不会死,可是以后再无法写作。模糊中似乎有一个人影飘 过来,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捻须,面带微笑。那是父亲。“不要怕,我做完了我要做的事,你也会的。”我的心听见他在说。此后,我几第 3 页,共 21 页次感觉到父亲。他有时坐在

8、轮椅上,有时坐在书房里,有时在过道里走路,手杖敲击地板,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他不再说话,可是每次我想到他,都能得到指点和开 导。老实说,父亲已去世十年。时间移去了悲痛,减少了思念。以前在生活安排上,总是首先考虑老人,现在则完全改变了,甚至淡忘了。而在失明的威胁下,父亲并 没有忘记我,或者说我又想起了他。因为我需要他。“不要怕,我做完了我要做的事,你也会的。”我会吗?我需要他的榜样,我向记忆深处寻找父亲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 1980 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八十五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

9、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那是他一辈子思索的结果。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自一九一五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他从没有离开 过哲学。父亲考入北大时,报的是文科。当时有人劝他读法科容易找工作,而且法科可以转文科,可是文科不可以转法科。父亲依言报了法科,考取了,但他还是转入文科。如果他要进仕途,可以从入法科开始,但那不是他的理想。他选择了哲学作为他的 终身事业。父亲那样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一代人,分布在各个学科,创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文化。不管在哪一学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祖国,要使自己的国家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相信,我的了解没有错。父亲

10、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理,也不是书斋里的机锋,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国家的营养。父亲永远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经过多少折腾、磨难,初衷不改。他的最后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 仍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父亲最后十年的生命,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学者们渐渐有了共识,认为这部书对论点、材料的融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还认为人类的将来必定会“仇必和而解”,都说出了他自己要说的话。一点一滴,一字一句,用口

11、授方式写成了这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大书,可谓学术史上的奇迹。蝇营狗苟、利欲熏心的人能写出这样的书吗?我看是抄也抄不下来!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好意地第 4 页,共 21 页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好意,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 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在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

12、在我 的头脑中。”这是他成为准盲人后,能完成大书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做了手术,出院回家,在屋中走来走去,想倾听原来的父亲卧房里发出的咳声,但是只有寂静。我坐在父亲的书房里,看着窗外高高的树,在这里,准盲人冯 友兰曾坐了 33 年;无论是否成为盲人,我都会这样坐下去。宗璞散文集有删改链接材料:冯友兰( 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著名作家宗璞 的父亲。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主要写的是父亲,为什么却从自己生病和生病产生的恐惧 写起呢?请从描写的角度对“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捻须,面带微笑。那是父亲”进行评析。选文中写到父

13、亲那一代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祖国”,请阅读第段,然 后概括父亲对祖国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从第自然段中父亲回答外国朋友的那句“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 头脑中”,你能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8.现代文阅读。传播正能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张明瑟前些日子,一则在北京大兴机场随手拍摄的短视频里,可爱的小朋友向武 警叔叔敬礼,得到武警叔叔的郑重回礼,感动了许多网友。传播技术的进步带来信息几何级数的增长。有人说,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难以辨别,难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其实不尽然。技术进步赋予人们更多的信息选择空间,人们的选择也在推动信息传播。从传播效果来看,向真向善、充满正能 量的事件和话题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热度很高。技术进步给“暖新闻”搭起更多舞台。过去,作为公共资源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有限,挖掘、打捞、传播这些故事的技术成本较高,往往是“感人的事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却不知道”或者“我们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却只能放在心里”。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后,随手拍、随时看成为常态,细节生动的真实故事高效地以新第 5 页,共 21 页媒介形式不断传播。家庭温馨时刻、邻里互相帮助、陌生人爱心之举等暖新闻高频度进入人们视野。比如为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