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537191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别诗鉴赏(教案)执教者:黄小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教材分析】学生从各种渠道自主寻找风

2、格各异的送别诗,教师精选几首典型的送别诗印发给学生供课堂一起鉴赏,课后再以名师面对面作为辅助教材,选里面的送别诗作巩固训练。【学情分析】 本班是历史选科重点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感悟能力相对较好。但正处于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他们,知识体系尚未形成,诗歌鉴赏能力还较薄弱。不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已进行几周了,他们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已有所了解。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需要掌握方法和规律,才有利于以后的独立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送别诗的特点,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2、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送别

3、诗的特点。 2、课堂上交流讨论,重点掌握送别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3、讲练结合,鉴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提升诗歌鉴赏能力。课型:专题课课时:一课时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前面已讲授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思乡诗)讲,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每人找两三首

4、送别诗,分小组交流讨论:1、 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2、 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3、 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教学步骤】一、 导入:(先播放歌曲“送别”,渲染气氛。再语言引入)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送别自然成为多情的诗人歌咏的重要内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篇篇千古绝唱震撼了历代人的心!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的心,感受送别情鉴赏“送别诗”。二、检查作业。1、古人送别有哪些习俗?(学生派代表发言,展示找到的送别诗,看古人送别习俗。)(投影显示)2、送别诗

5、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学生派代表发言,展示找到的送别诗,看其思想感情类型。)(投影显示)3、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学生派代表发言,展示找到的送别诗,看送别诗的意象。)(投影显示)小结 作业完成情况及结果(师生一起小结):1、送别习俗:折柳送别、唱歌送别、喝酒送别。(课件显示)2、送别诗的感情大致有三重类型(课件显示): 哀伤凄婉 慷慨豁达坦陈心志3、送别诗常用意象 :(课件显示)空间:长亭、灞陵、南浦时间:黄昏、月夜、清晨景物:杨柳、柳絮、杨花秋 、明月、夕阳 孤舟、孤帆、流水三、鉴赏送别诗的方法:(一)明确“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过渡问题: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6、?学生讨论回答后,师生一起小结(课件显示):1、“柳”与送别情感(以典型诗句为例,师生一起讨论,然后小结)诗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之涣送别(讨论后小结)“柳”与送别情感:(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2、“傍晚”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诗例

7、: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讨论后小结: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而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3、“月亮”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诗例: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明确: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

8、、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二)小结(意象与送别诗情感关系):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选择意象是有目的的,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过渡问题)这样看来,我们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的什么呢?(学生发言,师生一起小结)(课件显示)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抓意象 品位意境注意借景抒情、烘托的作用四、高考链接1、高考题回顾(课件显示):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

9、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2、明确考纲考点(课件显示):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五、精题巧练(用刚才所学的方法鉴赏送别诗的思想感情)(课件显示) 1、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

10、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学生讨论、自主回答,再明确答案)答:离愁。首先,作者借景抒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根据刚才学生回答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答题指导)注意答题规范 增强得分意识(课件显示)(1)审清题目,找准切入点。(2)采点得分: 总说观点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样)效果(感情)(3)表述准确、简练,用术语。 2、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问题: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

11、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之情。3、(能力迁移):给下面这首诗设置考题,要清楚考点和答题思路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小结本节课内容(见板书设计)。七、课后作业:1、把课前找到的诗歌分类装订,在教室后面展出,大家交流阅读。2、找出名师面对面中的送别诗,进行巩固训练。附板书设计: 送别诗 常用意象情感类型借景抒情空间:长亭、灞陵、南浦哀伤凄婉时间:黄昏、月夜、清晨慷慨豁达景物:杨柳、柳絮、杨花、坦陈心志烘托春草

12、、秋、 明月、夕阳 、孤舟、流水鉴赏方法:抓意象、品意境析感情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