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536929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3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对于语文高考,关键是要找到增长点,提高自己的总分。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呢?一、总原则 仔细审清题意,细心周全答题,反复认真检查,做到志在必得。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开拓思维,善于左右了解,争取超常发挥。二、具体要求(1)保持状态,天天语文,每天都要进行语文复习。(2)合理用时,选择题稍快点,保证有60分钟写作文。(3)缓解情绪,冥想放松 。进入考场,尚未答题前,运用冥想的方式,通过短暂的想象或联想,使自己的情绪缓解下来。(4)强化信心,适度亢奋。语文考试跟文学创作具有某些相似性,它必须保持适度的亢奋心

2、理,才容易激发灵感,激活思维,要找到情绪的最佳点。(5)心无旁骛,置身文本。和语文教材一样,语文试卷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审美的天地。考生心无旁骛的进入到文本之中,进入到试题的审美境界之中,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6)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三、各类题型的应考策略(一)字音1、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2、从所选的词来看,大都是常见字。个

3、别生僻的字,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3、从字特点来看,大都是多音字、形似字和易读错的字。【答题技巧】 A、 “音随意转” B、善用排除法。【小窍门】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二)字形 1、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有两个字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2、考常用字居多,次常用字的较少,多数考用别的字。个别生僻的字词,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3、也有把字音和字形放在一道题中的。【答题技巧】要善于运

4、用排除法做题,还要根据意义加以辨别。个别生僻的字词,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三)成语1成语设错的角度:望文生义 用错对象 褒贬失当 谦敬错位重复赘余 不分轻重 不当搭配 不合逻辑【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小窍门】: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注意语义重复。主要抓“合乎语境”。 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

5、合不合语境”。(四)病句 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和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答题技巧】、语感审读法。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造句类比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4、做题思路通常是:先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常见的典型病症。【小窍门】:如果句中有并列成分,可能是并列顺序不当,概念之间存在种属关系不能并列,并

6、列词语不能一一搭配等。如果句首有介词,句中有“使”“让”“令”“要求”等使令性动词的,可能句子缺主语。如果句中有关联词的可能是关联词位置不当,一般说来,两个分句是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也可能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也可能是滥用关联词。如果句中有“禁止”“否决”“反对”“避免”等否定词时,可能是否定不当。如果句中有“是否”“能否”“是不是”等两面词时,很可能是一面与两面不对应。要梳理整体框架结构,有时要细研到各词的关系。杂糅要理清两种结构。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如果句中有数量词是,要注意增加、减少或倍数等数字,有可能是数量词用的不当。(五)语言综合运用 语言运用的题型比较灵活,每年

7、高考的新题型都出现在这个地方。 首先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3、4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1、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 要把语段中的每句话标上句序,以便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化难为易,分层概括,取主舍次。要分清语段是记叙、说明、描写,还是议论的文字。要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要明确说明对象的特点、成因、性质、功能、作用等;要明确论述的观点、主张等。画出文段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字数,不出语病。 有的压缩可能可能一次压缩不到位,可以作二次、三次压缩。2、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仿内容,

8、仿形式,注意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注意前后照应。 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写好以后要注意对要求进行复查。3、图文转换表(格)文(字)转换题: 基本流程:图表(源信息)观察认读分析理解 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要综合分析三个维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答题技巧】注重整体阅读,把握大的主题方向;全面关注数据变化,纵横斜多向比较,捕捉规律;注重图表细节,关注表头、表脚、表注信息;

9、简要归纳概括,做好范围程度概念虚实转化;图文转换题 无论是徽标类还是漫画类,答题流程是:审读画面,观察要素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分析寓意,文字表达。4、其他题型A手机短信:答题技巧:突出主题。语言要简明、得体。简明主要是注意字数的限制。得体指用语要适合场合、对象的特点。注意情境,讲究文采。B公益广告:答题技巧:注意字数不宜多,一般103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C编写串联词:要注意突出节目的主题,符合演出的氛围,用语要饱含激情,简洁有力,既富有文采,生动活泼,又要口语化,通俗易懂,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D编写解说词:首先要抓住解说对象的主要特点,确定解说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解释

10、画面或实物时,要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直观性,发挥一定的想象,做到视听的和谐统一。(六)文言文阅读 考试说明中关于古代诗文的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所以,我们只需平常心对待。 答题时注重整体阅读,标示文章中重要信息。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解读。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了解上下文进行推导。 可以借助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如有难点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跳过,继续阅读。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 了解上下文,前后照应

11、,保持一致;了解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 实词推断方法字形推断法 通假推断法 句式推断法 语法推断法 课内迁移法 成语对应法 邻字帮助法 语境推断法 注意:结合语境,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了解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比较、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3、

12、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特别注意“直接”“全都”等字眼。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一一进行文题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时空腾挪、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方法:对、调、换、增、留、补。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

13、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七)诗歌鉴赏、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

14、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分清诗歌类型:【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怀人思乡诗 赠友送别诗 边塞征战诗 田园山水诗 咏史怀古诗 托物言志诗 忧国伤时诗 建功报国诗 人生际遇诗 闲适隐逸诗 生活杂感诗 即景抒情诗等、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整理,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弄

15、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 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7、诗歌常用的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衬托 (正衬、反衬)、抑扬 、用典 、借景抒情 、渲染 、借古讽今 、直抒胸臆 、多角度描写 (感觉、远近、高低、动静)(八)默写(可以在考试开始时先做)1、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写字,切勿卖弄。、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一时出现思维短路,想不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