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553570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基本状况本次考试由外区教研室命题。试卷总分10分,由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小论文四部分构成,题型与高考完全相似。试卷在命题上能体现二期课改和高考的方向,具体体目前:一、在题目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历史情境的创设,文字情境有新闻资料、诗歌、历史评述、历史活动记录等;图片有示意图、实物图片、地图等。二、内容的选用上,注重文明史的内容和社会热点。如问答题4题就兼顾了文明史内容和社会热点,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三、在考察目的上,注重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注重对历史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如28、34、5、36题都体现了这一点。试卷的总体难度与高考基本相称,但

2、对于第一轮复习尚未完全结束的考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试成果显示,全区平均分5.4,最高分121,最低分46,平均及格率1%,状况不容乐观。具体各大题得分率状况如下:学校选择8题29题题3题32题33题34题35题小论文总分较好学校27%881%7%7759%7%76%一般学校58%5%2%749%62%73%0%较差学校(1)63%8498%447%44%22%04%较差学校(2)57%3%3315949%6%49%653%较差学校(3)4%46%73%33%48%324%304%0%5%平均得分率%56%7%5%648%53%492369%57%总体来看,仅29题得分率相对较好,其他大题得

3、分率都较低。二、具体分析1、4道选择题中,得分状况较好的是2、5、7、8、9、1、14、15、1、21,较差的是1、4、10、16、1、22、23、25、26、27,选择题重要考察的是识记鉴别能力,但从成果看,学生对简朴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把握较好,对于纯正的措施题和需要分析、概括、归纳和宏观把握的能力题则答得很不抱负。第题通过文字对历史人物的典型特性的描述来选择人物姓名,第7题通过诗歌来选择反映的生产方式,都只需要学生对该史实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就可完毕,第题得分率极低,这是一道措施题,不需要教材内容作支撑,而是直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来得出结论,类似的单纯考察措施的题目在高考中比例正在逐年提高,该

4、题的成果已显示出教师在教学中有盲区,需要加强对措施的指引和调练,3题同样如此。第4题考察的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知识,“秦兵马俑”教材只总体评价了其艺术价值,但题目考察的是其历史价值,如果教师未在教学中补充有关知识,学生在答题时必然会遇到困难,建议教师对老教材未展开的、但在人类文明史中占重要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作合适拓展。6题考察的是两个历史现象浮现的共同因素,这一结论建立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上,具有一定难度,得分率很低;22、2题考察的是宏观线索,规律性的知识,显然学生把握不够;19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基本上联系教材内容作答,显现出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较差;

5、题双语题,该题错误率高阐明部分高三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并不乐观,由于材料所波及的单词并不复杂。总体来看,三分题得分率低,(227)6道题中仅题尚好,阐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限度还停留在表层,分析、理解、运用能力有待提高。、简释题重要考察的是领略诠释能力,6道简释题中仅29题得分率尚可,其他都不抱负。但仔细分析,9题考察的知识比较简朴,并且在平时的复习资料中是常用的,遗憾的是,本题尚有同窗不得分。28、30、32题考察的是通过图、表提取信息,解释因素,大多学生只能答出表面信息,但对于深层信息和信息呈现变化的因素无法作出解释或解释不全面,31题需要学生对材料提出的三种观点作出合理的解释,但大多数同窗只是

6、对自己选择的观点作理解释,对此外两种观点则无法给出合理的史实支撑,因而失分。33题所考察的知识点也是很简朴的,但得分也不抱负,有不少同窗概念混淆,张冠李戴,浮现了一错皆错的现象,不少同窗写了诸多却不在得分点上,也有不少同窗干脆空白,每一题均有不得分的现象,可见如何根据题目规定作答也是很重要的。总体看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表层化、凌乱化;学生分析理解运用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对题型的生疏和缺少答题技巧是简释题得分不高的重要制约因素。3、问答题重要考察的分析综合能力,4题重要考察汉唐时期的有关历史史实,试题提供观点,规定学生按规定补充史实,应当说本题难度不高,波及朝代仅汉唐两个时期,跨度也不大,学生只要

7、将这些史实按规定完整列举出来即可得分,考察的是识记和归纳能力,但得分率不高,重要失误体目前:审题不清试卷已用黑体字强调两个小问的不同历史时期和问答方面,但诸多学生未予注重;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诸多史实浮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如将鉴真和玄奘混淆等;答题不完整第二问规定回答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内容,不少同窗只简朴列举了几种史实。5题考察的是对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宏观把握,本题是所有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综合起来看,重要因素有:看不懂题目,无从下手不少同窗不理解何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概念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又是世界史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概念,靠学生自己理解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教师在世界史教学中协助学

8、生整顿线索,树立宏观概念;审题不仔细,未对核心信息引起注重对题目材料提供的时间、地理范畴视而不见,有些同窗从新航路的开辟始终写到二战,有的同窗列举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均不在得分点上;缺少对所学知识的线索化、构造化、系统化大多数同窗对本题的回答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阐明知识点在她们脑中尚未构造化,而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在目前形势下又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尚有同窗史实的先后都没弄清,体现出基本知识的不夯实和宏观概念的缺失双重局限性。4、小论文重要考察学生的评价论证能力。本题的平均得分率为69%,最高分29分最低分0分(估计是来不及做题),一般得分在分左右。重要错误体目前:没有标题这样的同窗不在少数,

9、可见是平时缺少训练;不理解材料,主题出错不能理解试题材料的意思,文章主题与材料不符,不少同窗将日本侵华与中国抗击作为主线,却不理解材料所体现的意思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中日不同的抉择决定了两国的将来”;审题不清,未按规定作答题目规定理解材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写,但不少同窗没有提及历史背景,也没有结合所给材料,就事论事;基本知识不夯实,史实出错有的同窗把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混为一谈,有些同窗将中日甲午战争写成中法战争等。可见对于如何写好小论文,教师要从分析材料、确立主题、拟订构造、组织材料等方面加以指引,要注意史论结合,史实对的,避免空话、套话。三、教学建议1、优化教学内容:从近年来历史高考的状况

10、反映出,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已不能获得高分,老教材以政治史为主线索,其中的不少观点在目前形势下体现出过“左”的倾向,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如对中国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改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改革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高考对于类似内容的考察重要通过提供材料,由学生用文明史的观点来进行理解和解释,因此,教师必须一方面更新知识储藏,根据课改方向和高考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新旧教材的结合点(人类文明史的的内容,如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教材目录、各章导言和大事年表波及的内容,对于这些重点内容必须规定学生牢固掌握;用文明史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人类文明史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

11、为主线,由文明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交融两条主线构成,教师必须将这个观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学会自觉运用文明史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注重教学内容的线索化构造化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缺少宏观把握,知识占散乱、无序,建议在教学中强化教材主线,章节主线和专项,协助学生将知识点组织成一张知识网;教给学生基本的学史措施如何鉴别材料的真实性,如何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如何根据从材料提取的有效信息解决新的问题等等。2、改善教学措施:本次考试反映出,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得分率明显偏低,阐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缺少思维训练,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前阶段的高三课堂教学调研也显示,教师讲述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

12、措施,学生在课堂上缺少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学习爱好局限性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将近年来的高考题,从资料上精选来的题目和自己设计的题目分章节穿插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既启发思维,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又有助于激发学习爱好。同步在出题方式上一定要提供材料情境,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3、关注社会热点:上海历史高考的一大特点是不避热点,运用热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务实作风,本卷的问答题34题就是运用了上海近期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这个热门事件作为切入口。建议平时注意热点新闻的收集和整顿,结合教学内容,选用有

13、运用价值的热点作为出题情境并设计题目。、加强解题技巧的指引:本次考试反映出,缺少解题技巧是一种制约成绩提高的瓶颈,简释题和选择题特别如此。建议加强解题指引,审题要仔细、题目提示信息和规定看清、答题要先理清思路再落笔、答题要完整,简释题和小论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训练,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和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引。此外,如何把握好答题时间、对于难题如何解决等也需要加以指引的,有些同窗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前面的难题上面放弃了小论文是很不明智的做法。5、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复习筹划:本次考试成果显示,校际之间差别悬殊,仅2所学校平均分达及格线,其他8所学校及格率均低于3%,现状堪忧。其中三所学校的艺体类学生占了大多数,这些学生本学期的重要精力放在绘画上,历史考试成绩不抱负。在接下来的有限时间里,如何协助这些学生提高成绩成了当务之急,建议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起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的和复习筹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