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53299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七年总结汇报材料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繁荣昌盛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富强复兴的十年,也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2005年11月,以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成立为标志,全省农村信用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创造了金融史上无数的奇迹和辉煌。成就辉煌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5年11月挂牌成立,根据政府授权,履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省联社成立近7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委省、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的关心指导和银监局的科学监管下,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

2、体,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全省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经营、发展创新、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了历史性突破。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法人机构88家,其中县级农村合作银行18家、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社69家、结算服务中心1家,营业网点2246个,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的50%。员工16000多人,占全省银行业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28.5%。各项存款余额1847.49亿元,较省联社创立之初的279亿元净增1568.5亿元,增长562.19%,市场占有份额18.9%,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1300.31亿元,较省联社创立之初的257亿元净增1043.3亿元,

3、增长405.96%,市场占有份额20.12%,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139.3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87.62%,较省联社创立之初净增968.3亿元,增长566.27%,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涉农贷款占比居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二位(河南第一位,河北第三位)。股本金余额54.35亿元,较省联社创立之初净增41.95亿元,增长338.31%。资本充足率达到8.92%,较2006年底提高15.8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138.41%,较2006年底提高114.73个百分点。经营效益从7年前的亏损到今年9月底实现利润16.37亿元。近7年来累计缴纳税金32.38亿元,累计弥补历年亏

4、损挂账16.97亿元,计提拨备129.45亿元。总体呈现存贷双增、不良贷款双降、流动性充足、经营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已成为机构网点最多、业务规模最大、服务对象最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情系陇原农村信用社根植于农,服务于民,作为最大的省属银行业金融机构,始终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省联社成立7年来,农村信用社把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作为业务发展的着力点,适时调整信贷投向,切实改进服务,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将信贷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等向“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等领域倾斜,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一)立足服务“三农”,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一是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

5、款,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针对农民贷款难的问题,2009年,省联社在平凉市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试点工作,受到了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2010年,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被省委、省政府列入为民办的“14件、23项”实事之一,省联社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为全省450万农户授信1350亿元,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全省广大农户。截至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农户达到318.18万户,授信总额达到830.85亿元,评级授信面73.34%,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55.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26.44亿元,破解了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农村信贷

6、供需矛盾。二是开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农村妇女创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三年发展计划(20102012年)的精神,积极实施以创业扩大再就业的战略,农村信用社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出发,强化服务意识,于2010年初率先配合省财政、妇联等有关部门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推行城乡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扶持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妇女开展自主创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逐步走上了“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良性轨道。截至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已累计支持36.12万农村妇女创业致富,贷款余额达到160.11亿元。2011年全国妇联在武威市凉州区召开了“全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推

7、广试点工作现场会议”,全面总结和推广了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先进经验。同年该项产品在全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暨支农评先表彰大会上荣获“最佳微型创业金融产品创新奖”。三是全力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切实提高对特色农业信贷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按地域确定支持重点、按重点配置信贷资金”的信贷工作思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大力支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技术和市场成熟、农业农村发展迫切需要的中药材、马铃薯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截至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21.59亿元

8、。四是加大涉农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努力拓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惠企通”特色信贷产品,不断加大中小微企业市场营销,优化信贷结构,搭建信息平台。目前已与省金融办和省工信委成功对接项目412个,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132个,融资金额达到50.98亿元,共与63家担保公司或担保中心开展了业务合作。截至2012年9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支持3000多户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贷款余额达到301.24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增速较上年均实现了“双提升”。五是积极拓展涉农代理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遍布城乡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了就近而方便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博得了广大农村客户的欢迎和称赞。一方面认真履行“

9、六项承诺”,全面代理了全省强农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工作,近年来共为455.7万户农户发放强农惠农补贴资金294.99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承担“新农保”和“新农合”代收代付业务,共计代理“新农保”74家、“新农合”22家。(二)实施“三大工程”,着力改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省联社按照中国银监会在农村金融领域实施“三大工程”的总体要求,以惠民、便民、利民服务为重要内容,及时成立领导小组,集中力量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一是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满足农村客户需求。省联社根据省政府金融办和银监局的要求,承担起了消灭全省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重担,在白银、天水、临夏等市州设立营业网点,填补乡镇金融服务空白,并力争在2012年实现全省45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省联社推出了新型便民服务模式三农自助服务终端,并把推广三农自助服务终端作为进一步巩固农村金融阵地的重要举措,首次确定为“理事长工程”进行全面推广。截至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布放三农自助服务终端965台,其中39台覆盖了全省偏远地区的39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累计交易笔数30.5万笔、交易金额2.95亿元。三农服务终端把金融服务办到农户的家门口,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和称赞。2012年该项产品荣获中国银联“中小银行业机构银联卡渠道类三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