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52459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知识精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叫三声夸克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叫三声夸克二.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知识性较强。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二学生来说,如同乘快船摆篙,一不小心就方向不明。因此,教师应从教法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其静心阅读、专心阅读,使学生从文章中领悟科学家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可贵的科学精神,并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精神去探索科学的奥妙。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多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分类。2. 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3. 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

2、,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4. 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 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学习说明的一些方法。多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分类。具体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或展示关于物质结构组成原理的纪录片。设计如下问题:1. 什么是“夸克”?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2. 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1.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

3、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 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二. 学习新课。附科普例文:夸克的自白邵泽华大家好,我是夸克。干什么?有意见?哦,没找着我是吧,这不是大事,你凭那一双凡胎肉眼是绝对看不清我(们)的,不过我们一直在你的身边。现在人们能够看清我们也真是不容易呀。有这么一个人,把一个大盒子拿起来摇一摇,听见里面有声音,就打开盒子想看看里面是什么。然而,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此人重复了前面的过程

4、,可是盒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他一个接一个地打开,到现在也没有确定这可恶的套盒到底有多少层。这与人类寻找我们的过程差不多,原子那个大家伙很快被科学家们发现了。不久,只有原子体积几万分之一的原子核也暴露了,当然,环绕在它周围的电子也被人好好研究了一番之后抛在一边。进而,在原子核之中,我的贴身卫士强子、粒子、一堆乱七八糟子努力保护我不被发现,但是人类的聪明才智终于突破了他们的防守,找到了我(们),夸克三兄弟。我的名字有个性吧,不带“子”字。不过这要归功于我的“想象”者美国科学家盖尔曼。他在发现我的时候好像想起了一句诗,出自芬尼根之觉醒,诗句中的海鸥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于是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三呼夸

5、克,这真是一句神奇的诗。尤其是它点出了“3”这个数字与我们夸克家族的密切联系。三呼夸克,三种夸克:夸克多了以后又可以分为三个组,人们又把“组”称作“代”,就是说我们夸克有三代。有些人开始思考:“3”字有什么特殊意义吗?但是,更多的人仍然在思考一个古老的问题:物质最小的单位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我吗?换句话说,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三、(一)基础知识。1.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及字形。驱q使 档dng案 泄xi气 丁肇zho中复f杂 禁jn闭 隧su道 模m型2. 认识作者卞毓麟。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6、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为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近400余万。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读过语文课本中那篇饶有趣味的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的中学生们,都能说出“卞毓麟”。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卞先生历来认

7、为“科学家作为科学传播链中的发球员,奉献于科普实属责无旁贷”。他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向公众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社会效果显著。在国内外发表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约400篇,著译图书二十余部,参加编撰科普书籍七十余种,作品曾多次获奖。1990年以来,先后被中国科普作协表彰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北京天文学会评选他为“先进天文普及工作者”,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委和中国科协表彰他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北京市表彰他为“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上海市科普作协表彰他为“优秀科普作家”。3. 了解本文的特点。本文是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又称知识小品,

8、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它不仅要求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而且还注重文艺性、趣味性。多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文章生动活泼,引起读者兴趣。(二)了解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第二部分(第321段):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第三部分(第2226段):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三)课文详解。1.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根据盒式结构图填写“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或“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夸克”分析课文思路。2. 分析讨论:课文是以什么顺序安排组织材料的?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说明

9、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文章重点介绍夸克这种超微粒子发现的全过程。这部分的内容,是按由假想到证明的顺序来写的。3. 课文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除此之外还用到了什么其他的说明方法?文章内容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介绍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的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而且许多新成果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这个分类层次就显得比较复杂。所以,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只有恰当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此外还综合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4. 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书上找出相

10、关文字来说明)“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内容方面,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结构方面,以此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中间以此为过渡,结尾紧扣它收笔,穿针引线,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5. 夸克的证明最后定论了吗?物质结构的研究结束了?文章结尾的四个问句提出问题,夸克的证明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6. 科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认识夸克的?这中间的过程反映了科学家研究的什么精神?用文中具体的字、词、句回答。提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课文进行有依据的分析,并且适时点拨,如:(1

11、)“人们有点泄气了”:写出了科学家研究的艰辛。(2)五个“又”:表示科学家对夸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小结: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这篇课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去探索科学秘密。7.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你感兴趣吗?为什么感兴趣?(1)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2)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具体表现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设问、发人深思。8.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平实、准确、通俗、几乎口语化。举例:假如对下面句子作如下改动,表

12、达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参考答案:“大约”“相当于”语言准确。(2)科学家从试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面有东西。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参考答案:原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四. 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2):引出话题。第二部分(321):物质结构。第三部分(2226)提出新问题。课内练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驱 使 肇 事 泄 气禁 止 档 案 隧 道参考答案:q zho xi

13、jn dng su2. 辨字组词。泄 隧 猜 踪泻 邃 倩 综参考答案:“泄”指的是“液体或气体排出”或者“泄露”或者“发泄”;“泻”是指“很快地流”。“隧”,是“地道”的意思;“邃”,是指“时间或空间上的深远”或者“精深”;“猜”是指“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或凭想象来寻找正确的解答,猜测”或者“起疑心”;“倩”是指“美丽”;“踪”是“足”字旁,和脚印踪迹有关;“综”是绞丝旁,与合拢、聚集有关。3.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分到最小的单位,分到原子这一步就算到头了。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了。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果然,进入20

14、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好奇心驱使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1)根据文段内容,填写物质的结构图。参考答案:原子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2)对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如下改动,表达的内容和效果会有什么不同?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答:参考答案:首先,改

15、动后的句子去掉了“大约”一词,这是不严谨的。在对数字没有精确把握的前提下,应该用约略的词语,留有余地,这样表述才谨慎,才科学。第二,改动后的句子把原句的“相当于”替换成“等于”,这也是不科学的。“相当于”表两方面数量差不多,“等于”表两方面数量相等,显然应保留“相当于”,表约略,这样表述比较妥当、严谨,不妄下断言。第三,改动后的句子在说明原子核微小时,虽然数据上与原句无大差异,但效果没有原句好,因为原句“排成一条直线”比较直观、形象,易于读者接受。(意思对即可)(3)为什么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电子、质子和中子等“这些东西”了?参考答案:因为当时人们把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定义为“基本粒子”,即最小的单位。(4)根据本文段来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