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说课稿(15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551841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6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鸡》说课稿(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母鸡》说课稿(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母鸡》说课稿(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母鸡》说课稿(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母鸡》说课稿(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母鸡》说课稿(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鸡》说课稿(15篇)(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鸡说课稿(15篇) 母鸡说课稿1(2600字)小母鸡种稻子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主要是描写小母鸡想种稻子,它分别去邀请小鸭、小猫、和小猪一起种稻子。可是小鸭、小猫、和小猪没有答应小母鸡的邀请,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在稻子熟了后,小母鸡把种好的稻子打成米送给这3个小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们爱劳动的精神。我上的是课文的第一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教学依旧是最主要的,所以在课文导入和小母鸡打完招呼以后,在进行课题讲解时,就对“母”字的笔顺和写法进行了渗透识字教学。板书完课题后请学生读课题,用了指名读和全班齐读的方法。课文的题目中“种”是多音字,我采取的是随机教学。问学生这个字咱们

2、以前学过念什么?生回答“zhng”然后我又说“这个字在这篇课文里面念什么?”大家都一起说念做“zhng”。这样多音字的教学就在课题时候进行渗透识字也利于学生们的掌握。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初读时借助拼音这个老朋友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学生们在读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第一步的要求读准字音。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我出示了词语卡片,让学生们从课文长的句子转到词语,一点一点的读好这样才能读好课文。在读词语时,我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平舌音,后鼻音,轻声,特别是注意提醒学生们注意词儿词儿连着读。我采用的方式是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的方法。一年级的孩子很小,而且也是初次接受这样长的课文,很容易

3、出现唱读的现象,所以对于学生在读词时的要求一定要明确要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但是学生在读的时候,有的学生加上了手势,这点应该改进。学生学习完拼音这么长的时间了,对于音调的把握已经很好,现在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直接读了,而不再需要加上手势识记音调。词语读完了,我就把课文里面要求要认识的生字拿出来给学生读。从句子到词语再到字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落实我的教学计划。在初读完成后让学生数数课文的自然段,请4人起来读,然后请同学们评读。这一步的教学让学生们加深了对于自然段的学习。先是直接找自然段然后是请4名同学读,加深他们对于自然段的理解,也渗透自然段的教学。在学生读的时候,我对于学生听的要求是在听读时小手指也是指

4、着书的,让他们养成听读的习惯。在学生进行评读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先肯定其他同学的优点再指出他的不足。这样对于学生们在心理上的接受是认同的,也告诉学生们我们发现别人的不足的同时也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在讲解课文时,我和学生们说,咱们一起去看看小母鸡是怎么邀请小鸭的吧。请大家自由的朗读第一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一年级的学生太小还不是会归纳,所以用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说说他们读了什么,从而从故事的文本和情景进入课文激起兴趣。学生读完书后,回答的是,小母鸡想邀请小鸭种稻子,小鸭不愿意。然后我就接着问那谁来当当小母鸡邀请小鸭去中稻子呢?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主要的是2个人物的对话,而对话又是一个很不好

5、讲解的地方,所以先让学生直接读。我就指名学生读读小母鸡的话。当学生读完了以后,我进行评读“你是一只非常有礼貌的小母鸡,可是老师还想听听一只很有热情的小母鸡,谁再来试试?”评读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文本在把对文本中理解的读出来,而当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时候老师的评读是很重要的,是一个帮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一个途径,所以当我说了这样的评读以后,有的学生就能理解小母鸡说的话是有礼貌的,是很热情的。在后来的评读中,我说“小母鸡很有礼貌,也很热情,哪谁能把这个2个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小母鸡的形象就能读出来了。小母鸡在问小鸭时说“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这句话中的愿

6、意是一个重点,我就让学生用“愿意”口头造句。理解“愿意”这个词的意思,也渗透问句的教学和朗读指导。但是我并没有做到的就是没有让学生回答问句,这样我训练的效果就只达到一半。应该是像课文一样进行对话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效果。生读出了小母鸡的礼貌和热情。那么这个时候就该讲讲小鸭的人物了。我用了一个过度的语句是“那小鸭到底答应了小母鸡的热情的邀请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同学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小鸭没有答应小母鸡的邀请,于是我接着问你时知道的呢?学生把课文里面的小鸭说的话读了一次然后就说我是从课文里面知道的。语文的教学里面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进行的阅读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们

7、从课文里面找问题的答案时很有必要的。从最基本的文本入手,一点一点的积累,这样对于今后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很好的铺垫。后来我请学生们读一读小鸭的话,学生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小鸭是一个不喜欢劳动、怕辛苦的小鸭,所以这个的从理解文本到朗读时很有成效的。接着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把直接当做小鸭或者时小母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他们语文的阅读。在分角色朗读完后,我紧接着就是进行的表演朗读让学生们真正的从文本进入到情景里面。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动作。学生已经完全沉溺在这篇课文里面,也明白了这篇课文的大致思想感情和内容了。对话的环节处理的较好,就是在这段的结尾的时候处理的不够好,“小母鸡只好自

8、己种稻子”这句话中的“只好”没有处理好,这样就对小母鸡的形象和小鸭的形象没有起到很大的区分,学生知道小母鸡很勤劳,知道小鸭怕辛苦,但是没有很明显的区分。所以这个地方的处理没有到位。在整个学习完这段以后还是需要整合和回归中心的,所以全班齐读了第一个自然段,时队这段的一个归纳。最后我给课文留下了一个小问题,目的时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小猫、小猪答应了小母鸡的邀请吗,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样给学生一个兴趣,一个思考,方便以后的学习。最后写字的环节是一年级的学生必须要求的。在学习写字之前读读田字格中的字,把学生从课文带回生字的教学是一个缓冲,一个阶梯。由于在板书课题时已经教授了“母”字的笔顺,所以在这

9、里我采用的是学生说我写,这样直观的看了怎么写也复习了笔顺。在写以前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怎么写才能写的漂亮。学生很快就观察出横在横中线,两个点在竖中线,然后学生说笔顺我写,师生共同完成“母”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一个母字,学生也从书空母字到了练写,加深对于比顺和字形摆放的印象。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母鸡说课稿2(1705字)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很经典的绘本。虽然整本书每两页才有寥寥几个字,却并不会因此而让人感觉到阅读的不便,相反,这正是优秀图画书的一种经典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在图画中缓缓流转,人物的心情和状态在绘者的笔下栩栩如生,狐狸的挫败和母鸡的悠然自得,在精细的线条中表现无遗,各种

10、可以为故事增色的细节,比如树上旁观的鸟儿、池塘边的青蛙、拴在稻田里的小羊等等,足以让孩子沉浸在精彩的图画故事里快乐不已,而图画书的作用,不外如此。母鸡萝丝向前走去,“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到最后,她“按时回到家吃晚饭”。她每经过一处,每欲出手的狐狸都会遭一次殃:掉进池塘的狐狸、扎进干草堆里的狐狸、自以为身手敏捷却跳进了推车里的狐狸、被蜜蜂追逐着叮咬的狐狸他那狼狈的眼神和被捉弄得一踏糊涂的场面使人忍俊不禁,而对比母鸡萝丝的悠闲自若,更是让人为之捧腹大笑,这只对自己处境一无所知的母鸡,丝毫没料到危险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在阅读母鸡萝丝

11、去散步中,孩子能充分体会故事奇妙的情节带来的幽默效果。对孩子来说,不一定非要找到教育意义,体会读故事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因此,我将在大班上学期开展这一早期阅读。根据教材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2、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其中让“孩子体验故事的奇特和幽默,激发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是本次活

12、动的重点。我在让孩子阅读图画时,引导孩子充分观察两个主人公的形态、表情,说说它们的内心活动,让孩子充分体会故事的强烈对比和幽默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从而让孩子喜欢上这一精美的图画书。“了解故事的情节及其发生发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在指导过程中,让孩子不断推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如“母鸡还会去哪儿?狐狸还会遇到什么麻烦?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等,让整个故事紧凑又充满悬念。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点,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图画书内容,我准备了一本图书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我将故事的内容进行了幻灯制作,将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此外,我还为

13、每一位幼儿准备了一套小图片,让幼儿在排列操作过程中,了解故事的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在活动过程中,我分三个环节来突破我的重难点。第一个环节:介绍书名,观察封面。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让幼儿知道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更让孩子了解到图画书的封面也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二个环节:幼儿和教师一起猜测故事的情节,拓展幼儿的想象力。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将分三次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第一层次让幼儿集体看幻灯片,在了解萝丝散步时经过地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一些奇特的事情;第二层次让幼儿通过自己排列小图,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在和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萝丝散步的路线,讨论其中发生的奇特的事情;第三

14、层次是幼儿和教师一起阅读图书,丰富幼儿的语言,用“到底书上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呢?”将幼儿的许多想法回归到图画书中,让幼儿讨论“书上说的和你们说的哪个有趣?为什么?”之后,让幼儿仿照书面语言,用较丰富的词汇再次讲述小图片,例如可以用上“抱头鼠窜”、“偷偷摸摸”等词汇。第三个环节:这是对故事的一个小结。在前面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萝丝散步的时候,狐狸始终跟在后面,萝丝知道吗?狐狸只要一扑就可以捉到萝丝,为什么它一直没有捉到?再次体会故事其中的奇特和幽默。母鸡说课稿3(2823字)一、说教材母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16课。这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

15、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_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_

16、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二、说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2、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三、说教法1、_是略读课文,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文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与猫相比,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2、_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母鸡与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所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