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51773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本体论的逻辑规定性一、事实不可能、逻辑不可能与对存在的理解本体论的核心范畴是 BEing ,对于这一概念应该如何理解 有不同看法。国内学界过去常常将之理解为存在,而近来提 倡将其理解为是的呼声又很高。但在现代英美分析哲学对于 本体论问题的讨论中,却常常径直在存在(existence)的意义上 来谈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里,笔者暂 且不去讨论Being的翻译问题,而直接从我们谈论存在的用 法上做一些思考。首先要引入两个概念,事实不可能和逻辑不可能。必然、 偶然、可能、不可能这几个概念是现代分析哲学常常会提到 的话题,按照克里普克的看法,这几个概念都是属于形而上 学范围的,于是

2、也是和本体论相关的。而在谈到不可能时, 常常有两种意义上的不可能,事实不可能和逻辑不可能。对 于事实不可能,我们尽管说它不可能,但还是可以想象如果 它可能的话会是什么样。比如说,一个三岁的小孩掌握罗素 的类型论,这在事实上不可能,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掌握 了罗素的类型论会是个什么样子,比方说他会告诉我们类型 论的基本内容、会运用类型论探讨问题、解决悖论等等。而 对于逻辑不可能,我们就不能想象它可能的情况。比如说一 个三岁的小孩是一个大人,除非你把是理解成像是、自称是 等等,否则,如果坚持是的正常用法,你就无法想象这个命题如果可能会是个什么样子,这并非是你的想象力达不到, 而是这在逻辑上就是不可

3、能的。用格赖斯和斯特劳森的观点 来说,所谓逻辑不可能,就是不可理解。因为你完全知道三 岁的小孩不是大人是个什么意思,但你却不能知道三岁的小 孩是大人是个什么意思。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我想像不由 反过来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我们来看关于对存在的表达。在当代分析哲学对存 在问题的讨论中,一个经常提到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不是一个 真正的谓词?大卫皮尔斯认为,类似莫物存在、奥物不存在这 样的表达式,其特殊性在于,前者指称重言的,后者是指称 矛盾的。这也就是说,前者在逻辑上是永真的,后者在逻辑 上是永假的。前者于是便是必然为真,后者必然为假。也就 是说不存在这样的命题逻辑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也就意 味着说莫物

4、不存在,这是不可理解的,你无法有意义地说莫 个东西不存在。但是,这明显与我们的日常直觉是抵触的。因为我们在 日常语言中是可以有意义地谈论莫个东西不存在的。皮尔斯 就举生了三个例子:(1)对于虚拟世界中的东西,我们就可以 说它不存在。比如说,飞马不存在,这意味着飞马在现实世 界中不存在。(2)对于过去的东西,可以说它现在不存在。比 如说,阿房宫不存在了。 (3)对于幻觉中的东西,可以说它并 不是真实的存在。比如说,海市蜃楼不存在当然,我们或许还可以想起其他一些情况,但无论如何, 以上的例子已经表明我们在日常语言中确实可以有意义地 谈论莫物不存在,这并非是逻辑上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我 们此时谈论的

5、存在概念并没有达到一种逻辑上的规定性。我们注意到,在上述例子中,我们之所以可以有意义地 谈论不存在,是因为我们有判断存在和不存在的标准、一种 参照系、一种语义条件,比如真实性、时间等等,正是这种 语义条件使得存在这一高度抽象的概念仍然没有完全摆脱 经验的因素。二、存在、是、变元和本体论正如上一部分我们所看到的,日常理解的存在仍然具有 经验上的规定性,比如,时间上的规定性、 空间上的规定性。 王太庆不赞成用存在来翻译 Being的一个理由就是认为存在 和时间、空间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存在即使不是最抽 象的概念,也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过去把 Being翻译成 存在,也正是基于这个概念的这种高

6、度抽象性。止匕外,即使 是Being这个词的希腊文原文,除了系词用法以外,也确实 有存在用法。所以,从存在到是,是我们理解本体论的一个 关键。对此,笔者有两点看法。其一,从存在到是是本体论最终排除经验规定性而达到 逻辑规定性的一个过程。诚如王太庆所言,存在常常是和时 空联系在一起的。而时间和空间,自康德以来一直到斯特劳森,都被认为是经验的框架,经验所及的任何东西,都是在 时空之中的。存在正是依凭它和时间、空间这样一种概念上 的联系而仍然与经验保持着最后一点关联,这也是为什么我 们可以仍然有意义地来谈论莫物不存在的原因。而要达到本 体论上的逻辑规定性,就必须连这最后一点点的经验关联也 一并排除。

7、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巴门尼德那里,就要论证 是的不变性,因为:希腊人的观念,变包括变异和空间的运 动。巴门尼德正是从这两方面来说明是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巴门尼德的论证,正是要排除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定性。止匕外,根据语言学的研究,希腊文是的印欧语词根之一是bhu,有生成的意思,而在柏拉图那里,他便有意识地把是中的这层 意思剔除由去了。而到了黑格尔那里,他更是明确地把是界 定为纯粹的无规定性,在它无规定性的直接性中,它仅仅等 于它自己它是纯无规定性和空。在现代分析哲学中,由于现代逻辑的突破性进展,由现 了新的谓词逻辑,存在虽然仍可以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语法 谓词,但却不是一阶逻辑意义上的谓词,在一阶谓

8、词逻辑中,存在成为一个量词。美国分析哲学家蒯因则更是在此基础上 提由了存在就是成为变元的值 (to be is to be the value of a variant)的本体论承诺学说。从表面上看,这些分析哲学家从 现代逻辑的角度对存在的讨论似乎与传统哲学本体论对是 的讨论不一样,但仔细分析起来,却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一 脉相承恰恰就体现在这种逻辑的传统上。无论是巴门尼德、 柏拉图还是黑格尔,都是要摆脱一切经验规定性而达到纯粹 的逻辑规定性,但他们使用的始终是自然语言。而现代逻辑 的特点就是符号化和形式化,通过使用一套人工语言,实现 语形和语义的完全分离。这种语形和语义分离的过程,正是 摆脱经

9、验规定性的过程。对于谓词逻辑中的一个变元来说, 它就是一个符号而已,变项的运用是表示整个推理系列中关 于任一的莫种运用的自我同一性。这恰恰就如黑格尔所说, 它仅仅等于自己,而在变元的值域确定以前,它就是纯粹无 规定性的。通过对分析哲学和传统哲学的比较,本体论的逻辑规定 性就进一步明显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其二,谈论存在是进入是的本体论的一种有效方式。尽 管学界对将BEing翻译成存在多有诟病,但我们从现代分析 哲学的讨论中看到,他们对于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又往往就是 从存在(existence)开始的,难道说西方哲学自己对于自己的理 解还不如我们吗?这种几率肯定是很小的。 那么,我们就要对 这种现象

10、进行反思。也就是说,看到 Being不宜翻译成存在 而应翻译成是,这或许是我们在本体论研究上的一种进步, 但是,哲学上的进步不应仅仅停留在翻译的表层问题上,而 更应表现在哲学理解上。我们不仅应当看到是在哲学范畴上 与存在的不同,还应当分析为什么我们过去会用存在来翻译Being?为什么现代分析哲学还在谈论Existence是不是一个谓词?这都是加深我们对于本体论的哲学认识所必需的。在笔者看来,是作为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并不是人们 认识和理解的一个常态。从一个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是,我们 很难产生任何有意义的理解,因为,任何理解都多多少少是 有经验内容的。而存在这一概念,如上所述,是处于一个从 经验到

11、逻辑的临界概念,既是对经验世界的一个高度抽象, 同时又与经验世界保持着最后一丝联系(即我们仍然可以有意义地理解关于存在、不存在的谈论,但对于是来说就不行 了)o对于人类的理性活动来说, 即使是十分抽象的理性活动, 也总是要通过一种可理解的方式才可以有效进入。而对于存 在的谈论,就是我们进入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 式,因为尽管它既距离本体论问题的核心范畴最近,但仍然 还是一种可理解的方式。当然,这里明显存在着一种理解上 的紧张关系,我想,杨一之的一段话或可为我们领会这种紧 张关系有所助益: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回头去重新认识 客观事物,它就不能不是颠倒的。例如,人认识自然物质起

12、 初总是从表面感觉现象,等到认识化学元素了,再回头看原 来的现象,它就不能不离开了感性的东西,反而似乎是从非 感性的抽象开始。但这种认识决不是猜测的、臆造的,而是 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三、经验、语言和形而上学倾向以上主要从对于存在的理解探讨了本体论的逻辑规定 性,但仍旧有一个问题令我们难以释怀:为什么一定要从存 在上升到是,也就是说,本体论为什么一定要上升到逻辑规 定性?笔者认为,这体现了西方哲学一种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 倾向。从巴门尼德开始,西方哲学就表现由对于经验世界的 不信任,认为世界的真理、世界的本质必定隐藏于经验现象 之后,因此,不断地消除经验规定性是达到最终真理的途

13、径。 正如康德所说:形而上学知识这一概念本身就说明它不能是 经验的。在西方传统中,哲学和科学是同源的,而两者的分 野则在于,哲学是通过概念分析,在语言的层面上试图实现 自己的真理诉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语言本来就是用来表 述经验,从而给予我们一个可理解的世界。而可理解就意味 着具有意义。正如迈克尔奥克肖特所说,经验世界就是一个 有意义的世界,只要存在着经验,就存在着意义。语词意义 是从经验来的这些语词是人类经验结晶的一种主要方式。而 怀特海则更是认为,语言的本质就在于:它利用了经验中的这样一些因素,后者最易于抽象由来 供人自觉接受,也最易于在经验中再现。 经过人类长期利用, 这些因素与它们的意

14、义联系起来了。这些意义包含了极为多 种多样的人类经验。于是,在语言的层面上消除经验规定性的过程就是消除 语义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终点就是意义的界限,也就是理解 的界限,也即是说,对这一界限的否定就是无意义,就是不 可理解的,你无法想象界限的反面是个什么样子。如前面第 一部分所说,这就是逻辑不可能,也就到了一种逻辑规定性 的境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黑格尔的没有任何规定 性的是,还是实现了语形和语义的完全分离的现代逻辑,实 质上都是这种形而上学倾向的产物。而形而上学家又把这一 理解的界限当成了他们的阿基米德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一 个反向的过程建构由他们自己的本体论体系。本体论中的概 念脱离了现实的内容,只能凭这样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来 确定其意义,这就是概念的逻辑规定性。而正是获得了逻辑 规定性,这些概念才能离开经验事实进行推论。至让匕,在这 种逻辑规定性的意义上,我们或许就能够对沃尔夫关于本体 论的经典定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本体论,论述各种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如是 以及是之成为一和善,在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 由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