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551709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目题(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关系是什么?(1)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

2、、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2)关系: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生产和消费相互决定,相互影响。()辨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二者的关系不能理解为相互决定。2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正确理解和区分生产与消费关系中的两种作用(1)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但可以说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互为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3)在解答选择题时,判断题干材料到底是体现生产决定消费还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关键在于看材料

3、的落脚点。如果落脚点是生产发展,一般侧重强调消费的反作用;如果落脚点是生活水平提高,一般侧重强调的是生产决定消费。特别提醒正确区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两个“动力”(1)“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强调的是生产决定消费,是指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增加消费的数量,提高商品的质量和降低消费的价格,从而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得到提高。(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表现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是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典例应用传统电子商务已经使人们感受到了网络所带来的便利

4、和乐趣,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台式电脑携带不便,而移动电子商务则可以弥补传统网购的这种缺憾,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购物,感受独特的手机购物体验。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移动购物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这表明()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BCD解析移动购物属于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故正确;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消费额不断增长,可见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故正确。答案B目题(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发展?(1)原因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措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

5、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相适应。()辨析: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何意义?(1)从主要矛盾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6、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2)从社会主义的基础看: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3)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看: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

7、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4)从国际竞争看: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正确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四个措施(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从生产力这个角度讲的。(2)“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主要是从生产关系这个角度讲的。改革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也是通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从人的因素角度讲的,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4)“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从科学技术角度讲的,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典例应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 )A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C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D引导居民高消费,发挥消费的反作用解析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A、C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排除;“引导居民高消费”的说法错误,D排除。答案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