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龙穆尔沟至大武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551647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龙穆尔沟至大武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2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龙穆尔沟至大武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2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龙穆尔沟至大武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2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龙穆尔沟至大武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2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龙穆尔沟至大武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龙穆尔沟至大武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龙穆尔沟至大武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现有公路现状与发展2.1青海省省道西久公路基本概况省道西久公路是我省青南地区一条重要的省际大通道,是我省“十一五” 重点干线公路建设项日。2.1.1公路所在区地理位置西久公路起自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沿线经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贵南 县、同德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甘德县、达 日县、班玛县、久治县,并直通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与国道213线相连,公 路所在区主要位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1.2西久公路历史沿革西久公路在80年代以前,虽多次对局部路段进行过整建,但只有西宁至 贵德段能保证通车,80年代以后,西久公路宁果段先后被列为国家“六五”、 “七五”重点建设项日。

2、至1990年8月,历时8年投资达1.0082亿元的新建、 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全线达到三级公路标准,1992年7月西宁至贵德段实现 了路面黑色化,1999年实现全线油路化。西久公路改建时,由于建设资金有限,主要以整治病害、铺设沥青表处 路面为主。1995年设计时,贵德县河西镇至同德县南巴滩段按三级公路技术 标准进行测设,但南巴滩至大武段由于受建设资金的限制,仍采用1972年部 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三级公路技术指标进行。故本段路线平纵指标较 差,达不到现行三级公路服务功能。另外,本项日路线跨越地域广阔,沿线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病害较多,主要表现为路基高度偏低、冻胀翻浆、滑坡、 碎落、坍塌、积雪等,

3、对路线危害极大。虽经多次整治,但病害仍较为严重, 其中龙穆尔沟及红土山段共计有滑坡路段19余处,较大规模的坍塌路段3处, 成为本项日的瓶颈路段,严重影响道路畅通。西久公路西宁至果洛段的全线打通及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结束了长期 以来省会西宁至果洛州府要绕道花石峡、玛积雪山的历史,运营里程缩短了 175公里。成为连接青南牧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抗雪救灾、巩固民族团结 的省际运输大动脉,被沿线各族人民称为“致富路”、“生命线”。2.1.3现有公路概况日前,西久公路西宁至贵德段已按二级公路标准于2004年建成通车,大 武至久治段三级公路于2004年建成通车,按老三级公路标准于19951999年 改建完

4、成并使用至今的贵德至大武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省道西久公路龙穆尔沟至大武段起于西久公路王家山至龙穆尔沟段终 点,起点桩号K337+000,向西南方向经龙穆尔沟至拉加寺,再跨黄河至军功, 翻红土山垭口、黑土山垭口到达终点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K415+760 (老桩号 K437+430,西久公路大武至久治段起点),路线全长7876km。本段公路路基宽度一般为8.5m,路面宽度7m,路面类型为23cm的沥 青表处。公路沿线地质病害较多,主要有路基翻浆、滑坡、崩塌、碎落、涎 流冰等病害,加之路基两侧原建的防护措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公路破坏 较为严重。综上所述,现有西久公路龙穆尔沟至大武段

5、公路的技术等级偏低,已不 能满足公路营运的要求;二是西久公路做为青海省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远远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的战略要求,失去了省道快捷、安 全、畅通的服务功能,严重制约着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近年来交通量 的剧增,沿线居民、牧民对公路交通干扰日趋严重,现有公路已不能适应公 路运营、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量发展的需求。迫切要求提高本路段的技术等级,完善交通服务设施,提高公路服务水 平是改建本段公路的当务之急。此次西久公路贵德至大武段的改建,对完善 我省公路网,加强省会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进一步推动我省广大地区, 特别是青南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

6、突显 出省会城市西宁对本公路周边地区海南州、黄南州及果洛州所经县区的经济 辐射能力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及公路病害公路位于高寒地区,不良地质具有季节性的特征,主要有:泥石流、冲 沟侵蚀、接触流土、滑坡、崩塌碎落、冻融翻浆、涎流冰等。1. 碎落、崩塌、边坡侵蚀在K337K365、K368K401等路段碎落、崩塌发育,尤其是龙穆尔沟及 红土山段边坡碎落、崩塌严重,危害行车安全;K367-K409段路基填方及挖 方边坡较高,沟谷冲刷下切,加之植被稀少,边坡极易受雨水冲刷,危害路 基稳定。测设时须注意挡墙与碎落台的结合,并应设置全流程铺砌加固而形成完 整的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下渗,以达

7、到稳定路基,防止碎落、塌方、冲沟 侵蚀的进一步发展。2. 滑坡全线分布的滑坡集中分布于龙穆尔沟一红土山,主要分布于龙穆尔沟 (K337+300K341+000)、红土山(K376+650K377+350)等路段。龙穆尔沟至红土山段位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山区,穿越地处阿尼玛沁山东 部黄河断陷盆地,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地层岩性不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 和断裂破碎带较为发育,新生代以来又是新构造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沿线 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造成该路段路线多处因滑坡而产生路基下陷、塌滑, 甚至造成路线中断,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运营。对存在的滑坡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设置排水渗沟,防止 地表水下渗;滑坡

8、前缘沟底铺砌防护,防止洪水冲刷下切;设置抗滑桩、 抗滑挡墙、锚索框架等支挡防护构造物;滑坡体后缘清方减载、前缘加载 反压。3. 泥石流沿线泥石流多分布在沿溪线路段。由于山谷河流两侧山势陡峭,泥石流 沉积区有限,而路基位置相对较低,因而对公路路基造成危害。全线泥石流 多属稀性水石流,其物质来源多为大面积裸露砂岩、板岩、泥岩和第四系河 流阶地沉积的漂石、卵石和砾石。由于山体较高(相对高差100300m),植 被发育不良,加上多年来的过度放牧,暴雨期易诱发泥石流,且随气候条件 变化,有进一步增强之势。主要工程措施:将现有泥石流的松散堆积物清理出去,堆积物剔除 大颗粒后可做路基填料;因地制宜在泥石流发

9、育上游流通区设置多级拦石 坝进行拦截,定期清理坝内沉积物;适当抬高路基;设置大孔径的桥梁、 涵洞进行跨越。4. 翻浆翻浆路基主要集中在K337-K347内多处路段,因路基高度低,地下水位、 路基含水量相对高,致使路基存在不同程度的翻浆,测设时需设置砼路面, 并应做好路面防冻胀,应适当提高路基和完善排水系统,从而达到稳定路基、 防治路面翻浆的目的。5. 涎流冰在K337K415段内存在两处涎流冰路段,由于山体地下水渗出,冬季路 面有淤病,应设置保温盲沟、暗沟或设涵排除地下水。6. 路面老路路面结构为2.5cm沥青表处面层,基层和底基层为15cm级配砾石及 3540cm砂砾。日前老路路面有较大的破

10、坏,如网裂、松散、脱落、泛油、 车辙、坑槽、沉陷、翻浆等病害。二.桥涵状况现有老路于19951999年在原有四级路的基础上按三级公路改建而成。 当时受建设资金的制约,大部分桥涵构造物利用接长利用,加之青南地区暴 雨强度相对较大、降雨较多,其桥涵的孔径布置达不到设计洪水频率的要求。经现场勘查,沿线大部分老桥涵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现象,主要表现 为:1. 桥涵孔径偏小、进出水口构造物不完整,因此冲蚀严重;2. 部分涵洞基础被淘空,导致路基塌陷,危及行车安全;3. 小桥涵上部构造承载力不足,盖板出现裂缝、裂纹;4. 部分桥涵因地基软弱而整体下沉;5. 原有的部分小桥涵施工工艺粗糙,钢筋净保护层及砼标

11、号不满足规范 及设计要求,钢筋锈蚀严重。2.2研究区域概况2.2.1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5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全年创造生产总值54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2.0%,高于“九五”时期8.7%的年均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43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11.2%; “十五”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10.8%,高于“九五”青海省历年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时期7.2%的年均增速。青海省历年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2-1。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总人口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元

12、)1994138.242910474.002769.36869.341995165.313430481.203379.851029.771996183.573748488.303829.781173.801997202.054066495.603999.361320.631998220.164367502.804240.081426.001999238.394662509.804703.521486.312000263.595087516.505169.961490.492001300.955735523.105853.721610.872002341.116426528.606199.881

13、710.802003390.217277533.806731.881817.382004465.738606538.607319.672004.592005543.2010032543.208050.002165.00表2-1注:表中数据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20052.2.2青海省综合交通运输概况一.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海省的公路交通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特 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截止200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 28059公里,公路网密度为3.4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5条,4295公里; 省道23条,3595公里;县道244条,10069公里;乡道283条,885

14、7公里; 专用公路84条,1243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以8条国省道(即“两横三纵三条路”: G109、G227、G214、G215和G315以及省道平大公路、西久公路、阿赛公路) 为主骨架的干支相连,脉络相通,贯穿、连通全省8个州、地、市及全部县 和通往外省的公路网,形成了具有与人口、经济分布相一致的布局特征。公 路总里程中,高速公路171公里,占总里程的0.61%; 一级公路144公里,占 总里程的0.51%;二级公路3382公里,占总里程的12.05%;三级公路6850 公里,占总里程的24.41%;四级公路14775公里,占总里程的52.66%;等外 公路2737公里,占总里程的9.76%

15、;有路面里程达到25032公里,占总里程 的89.21%;高级次高级路面达10420公里,占总里程的37.14%。全省县、乡 公路里程18926公里,已通公路的乡395个,占全省398个乡(镇)的99.2%, 已通公路的村3763个,占全省4133个行政村的91%。青海省地处江河源头, 河流众多,全省现共有桥梁2505座/83643米。青海地处高海拔地区,境内有 许多巍峨高耸的山脉冰峰,公路翻越高山,大部分为越岭公路,近几年青海 已建设了隧道19处。国道227线大坂山隧道1530米,为亚洲海拔最高的隧 道。青海省公路里程统计表见表2-1。青海省公路里程统计表(截止2004年底)行政等级合计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外公路总计2806117114433826850147752739国道429514913922751523209省道3595225793271263县道10069239228456771869乡道885933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