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51489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六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六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六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六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六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十六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级语文期中测试题命题人:谢敏仪、车超 审核人:马君慧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3分)一、 基础知识(5小题,15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溃退(ku) 提防(t ) 蟠龙(pn) 高屋建瓴(lng )B. 匀称 (chng ) 统率 (shui ) 杀戮( l ) 转弯抹角(m)C. 驻足(z) 要塞(si) 歼灭(qin ) 惟妙惟肖(qio )D.仄歪(z) 绥靖(su) 阻遏() 嶙峋(xn)2、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 B.这是一条著名

2、的商业街,行人从早到晚洛绎不绝。C.大殿廊下,鸣钟激罄,乐声悠扬。D.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他。3、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叫马克.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说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 )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他们“共同造成美丽的(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被人们所( )。 A推崇 赞叹 景观 赞颂 B推崇 欣赏 奇观 称赞 C推举 赞叹 奇观 赞美 D推举 欣赏 景观 称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

3、症”。这种病得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衰退和焦躁不安等。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上网。 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A. B. C. D.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这便是棋院。庭院中央,有一株十分茁壮的腊梅树。 若降一场大雪,一定会催生更多的蓓蕾。 穿过一片幽深的竹林,眼前出现一个小院。 进入棋房,抚摸桌上的棋盘,想必这里曾无数次荡起娇笑的喧哗和棋子落盘的清音,如今弈棋人都已化作时间的灰尘。 春寒料峭,一树黄灿灿的梅花,开得正艳。 A B C D 二、积累与运用(3小题,18分)6、理

4、解与运用(共4分)(1)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写中秋节的是( )(2分)A.叶落疏桐秋正半 花开丛桂月常圆B.话旧他乡曾作客 登高佳节倍思亲C.柳枝袅袅抱春意 杏花团团念祖恩D.天增岁月人长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2)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在我国古代许多诗歌中均有提及。请写出描写莲的两句古代诗句。7、诵读与积累(10分)根据课本,按要求填空。(1) 夜久语声绝, , ,独与老翁别。石壕吏(2)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3) ,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5、己; ,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5)望岳中描写泰山秀丽雄伟景色的一联是 , 。(6)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 。”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8、按照课文的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2)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爱莲说)(3)阡陌交通(桃花源记)(4)谈笑有鸿儒(陋室铭)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7分)三、课内阅读(9小题,32分)(一) 阅读苏州园林,回答911题。(8分)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

7、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9、从说明文语言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3分)A.选文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B.“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色。C.“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

8、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D.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生动,“鱼戏莲叶间”和“这就一年不感到寂寞”表明选文以平实语言为主。10、第段的说明顺序是( )(3分)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概括到具体C.从整体到局部 D.从现象到本质。11、划线句“这是不足取的”中“这”指代了什么内容?(2分)(二)阅读蜡烛,回答1213题。(6分)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慢慢走来。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战士的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了,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

9、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接着,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了战斗。 在炮火焦灼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位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12、第

10、段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3、为什么在第段不点出人物的姓名,而只说“南斯拉夫母亲”和“苏联青年”?(3分)(三)阅读核舟记,回答1416题。(14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

11、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高可二黍许 B. 石青糁之C. 诎右臂支船 D. 左臂挂念珠倚之15、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B.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C. 如有所语 夜久语声绝(石壕吏)D. 左臂挂念珠倚之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2)句子翻译。(4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16、从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四)、诗词

12、鉴赏(1小题,4分)阅读春望,回答17题。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17,本诗题为“春望”,诗人“望”到了哪些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课外阅读(4小题、15分)感谢童年徐晓媞小时候,一直想着能有一个会动的玩具,那种上了发条之后能驶出很远的小汽车,哪怕很小很小。可是始终没有。惟一能动的玩具是爸的学生给我逮的一只小老鼠,灰灰的、怯怯的,一付惹人怜爱的样子,我给它尾巴上系条绳,便牵着它满地乱跑,那兴奋的感觉着实让我快乐了很长时间。 上学后,是从不敢奢望父母接送的。那时,我们的学校在山上,每

13、天必须早早地爬起来就走,尤其是下雪天,天刚蒙蒙亮就得深一脚浅一脚举步于寒风中了。山上的梯蹬是人工开凿的,走得次数多了,便成了一个光亮亮、白晃晃的雪坡,如公园里的滑梯,我穿着又笨又重的大棉袄总是爬了几磴便溜了下来,擤擤鼻涕,跺跺冻僵的双脚,小心翼翼贴着边再上,又滑下来,再上满脸的泪水出现在教室门口。 生活的艰辛使忙碌的父母很少顾及到我,便渐渐学会了照顾自己,照顾亲人。最让我难忘的是第一次做饭的恐慌与自豪。那是我七岁上一年级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见父母还没有回家,天已经黑了,于是决定动手做一顿丰富的晚餐给他们一个惊喜。擀了几张薄薄的饼,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点火,放上油纸、劈柴、煤块,程序没错,可火就是烧不起来,烟呛得人又流眼泪又咳嗽,我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同样动作,终于那可亲可爱的火苗出现了。放上锅,倒油开始烙饼,火是愈燃愈旺,糊饼是越烙越多,待再往锅里添油,烧红的锅底“呼”的一声窜起了一尺多高火舌,出于本能的反应,我慌忙舀了一瓢水浇上去,没想到,火焰更加猛烈起来。张牙舞爪的火舌似乎要把眼前这个目瞪口呆的小姑娘给呑掉。来不及害怕,我凶狠地拽过盛水的大盆扣在了炉子上妈妈回来时,见满脸满嘴漆黑的我正挑最糊的饼往口里送呢,见到亲人,再也禁不住满肚子的恐惧与委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