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51243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古诗专项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_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

2、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6、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7、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8、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二、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

4、特色。 三、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3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句诗的画面加以描绘。(2分) 四、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从传说落

5、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

6、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3、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1分) 4、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 5、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3分) 五、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

7、笔不凡。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C颈联“惶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

8、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诗的第二联用“”和“”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2分) 4、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5、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6、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哪里?(2分) 7、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六、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1分)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3你认为这首诗

9、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七、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

10、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每章的开头都以景起兴,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下文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B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又或许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的幻觉。 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地点的转换。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显示出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1、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5、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述。(2分) 7、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9、“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4分) 八、关雎(诗经.周南)

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和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2分)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B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 C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 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分) 4、请简要概括本诗中心。(3分)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