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512185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杜飞雁1,2,王雪辉1 ,李纯厚1,张汉华1 ,贾晓平1/ (1.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 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 2.厦门 大学海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福建厦门361005)【摘要】摘要: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 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大型底栖 动物大致可分为3个群落,分别分布于湾顶及湾中大部分海域、湾中部和 湾口海 域,湾中部海域群落的变化较为显著。大型底栖动物整体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总 体较小,但雨季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存在较明显的干

2、湿季差异。大 亚湾海域生态环境受到明显的扰动,处于扰动状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 较差;湾顶和湾中大部分海域内的群落I,为大亚湾的主体群落,以软体动物为主, 种类组成单一季节变化小,以小鳞帘蛤Veremolpa 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为特征种。该群落的稳定性最差,处于较强烈的扰动之中;稳定分布于湾 口的群落JU稳定性最好,未受到扰动,以多毛类为主,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变化 较大;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较为复杂,主要变化区域为马鞭州 附近海域。该群落系经强烈的人为扰动后,经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新群落,其种类组 成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各季的种类几乎完全不同,群落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 均较弱;与1980 s相比,大亚湾大部分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群 落,但群落稳定性大幅下降,群落的分布范围和种类组成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 主体群落组成呈明显的简单化趋势。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湾内同一区域内群落完 全演替、湾中部海域出现新的群落。【期刊名称】生态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