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5-5生物圈的稳态 新人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51123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5-5生物圈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5-5生物圈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5-5生物圈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5-5生物圈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5-5生物圈的稳态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5-5生物圈的稳态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备考2011高考生物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5-5生物圈的稳态 新人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生物考点专项1说明生物圈的概念。2阐明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评述生物圈稳定的自我维持。4举例说明全球性环境问题。一、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 加上全部的 ,构成的最大生态系统二、生物圈的稳态概念:生物圈的 和 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形成统一整体全部生物无机环境结构功能三、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 和二氧化氮转化成的 臭氧空洞:与 有关温室效应:与大气中的 浓度不断升高有关硫酸硝酸氟氯烃CO2四、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能量方面:要 能源,实现能源的 生产; 新能源2物质生产方面:建立 生产体系,

2、实现物质的 ,即进行“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模式(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3对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对濒危物种要禁止采伐或捕杀,采取人工繁育、建立 等节约清洁开发无废料循环利用自然保护区1.正确分析生物圈的稳态及稳态的原因与机制(1)地球环境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如:地球大气中氧气的出现和代谢类型的进化、臭氧层形成和古生代植物登陆的关系等。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下图:(2)生物圈维持自身稳态的原因首先,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第二,从物质方面来

3、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第三,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保证,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圈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3)生物圈稳态的机制反馈调节生物圈稳态的维持与调节是通过反馈机制来完成的。在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等各个层次上都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这些反馈调节机制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基础。反馈调节的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

4、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反馈调节的方式: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两者比较如下:比较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为适应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应采取的措施(1)在能源方面: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的能源。(2)在物质生产方面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人类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5、在能源方面,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发新的能源。在物质生产方面,应当努力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生态农业,就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3)在对待野生生物资源方面应当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强保护;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并采取人工繁育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进行保护。特别提示生物圈虽然具有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就会出现环境危机。深化拓展1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地球上最初出现的生物都是厌

6、氧型的,又由于原始生命没有能制造有机物的复杂结构,因此又是异养型的。2海洋中营光合作用的生物的出现,使大气圈中有了氧气,使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成为可能。由于需氧型代谢比厌氧型代谢能量利用效率高,因此,需氧型生物的出现使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更趋活跃,生物进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3由于大气圈中氧气增多,在平流层形成能够吸收大部分紫外线的臭氧层,使地球表面除海水对生物起到庇护作用以外,又增加了一层保护层,从而为古生代生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综上所述,地球上生物代谢类型的进化顺序最可能是:异养厌氧型自养厌氧型自养(或异养)需氧型。【例1】(2009武汉模拟)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能源

7、源不断,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DCO2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从物质方面来说是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生物圈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生物圈是个开放的系统,需不断补充太阳能,因为生态系统是个能量耗散系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不同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即使一种生物灭绝,起相同作用的生物仍可以取代该灭绝的生物来维持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所以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大气中CO2的增加,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吸收更多的C

8、O2,故CO2的增加不一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所以D项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答案D(2009南京质检)有关生物圈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机界中的物质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B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界C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只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D生物群落中的物质都可以被分解者利用解析: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一般要通过生产者才能完成,但也有直接通过消费者进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如水;生物群落中的物质也可以通过消费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界;所有生物的尸体、残枝败叶、排泄物最终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返回无机环境。答案:D1.全球性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酸雨温室效

9、应臭氧层破坏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SO2和氮的氧化物增多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增多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氯氟烃增多危害水体酸化直接伤害植物的叶和芽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农作物减产防治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减少氮氧化物和氯氟烃的排放2.关于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其污染与危害状况图解如下:3其他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

10、)土地荒漠化主要原因为植被遭破坏,沙尘暴频繁。(2)水资源短缺围湖造田。(3)生物多样性锐减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及外来物种入侵等,使生物圈稳态受到威胁。特别提示区分“水体富营养化”与“生物富集”:生物富集是指难溶性物质如重金属盐等随着食物链营养级升高,而逐渐积聚的现象。【例2】(2009山东省模拟)如图是加拿大环境学家在北极拍摄到的令人震撼的一幕:两只北极熊小心翼翼地站在浮冰之上,进退两难,已然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悲剧性的象征。根据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到6.4摄氏度,最乐观的估计也将达到1.8到4摄氏度。根据你的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的

11、后果有()极端气候灾害异常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加剧增加采暖能源消耗ABC 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加剧及气候异常等,而对于采暖能源消耗反而会减少。答案D右图所示为简化的生态系统硫循环示意图。图中方框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圆框表示非生物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与降酸雨有关的过程是_。(2)图中绿色植物是_,硫元素以_形式被植物吸收。(3)cd和ce表示的是_。(4)硫元素参与构成的生物的有机物主要是_。(5)在硫进入生物群落后,完成硫循环的回路中,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_。解析:硫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绿色植物,而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则主

12、要是通过分解者的作用,据此,首先确定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类群: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便可判断出d为SO2,e为SO42-。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本中关于硫循环的原理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de(2)aSO2、SO32-(3)微生物的分解作用(4)蛋白质(或“氨基酸”)(5)c(分解者)1.实验原理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现场制备二氧化硫。将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内,并且在玻璃罩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反应式如下:Na2SO3H2SO4(稀)=Na2SO4H2OSO22实验方

13、法步骤(1)取1、2、3号三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罩,用注水法测出它们的容积。再分别放入长势相同的盆栽植物(如黄瓜)幼苗各1株,用溢水法测出放入植物幼苗后玻璃罩的容积。(2)根据化学反应式和放入植物幼苗后玻璃罩的容积,计算出配制14mg/m3和28mg/m3的二氧化硫所需的亚硫酸钠的质量。称取两份相应质量的亚硫酸钠。(3)取1号和2号两个小烧杯,各倒入稀硫酸2mL。(4)在1号、2号和3号三块玻璃板的边缘分别涂上凡士林,将三株植物幼苗分别放在三块玻璃板中央。将1号和2号小烧杯分别放在1号和2号幼苗旁。(5)将称好的两份亚硫酸钠分别迅速投入1号和2号小烧杯中,立即扣上玻璃罩。将3号玻璃板、3号小烧杯和

14、3号幼苗用3号玻璃罩罩上。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观察这三株幼苗的变化。可以每隔5min观察一次,大约需观察1520min。3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1)实验材料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反应敏感的阔叶植物,便于观察植物的受害症状。如棉花、大豆、南瓜等。(2)SO2的危害机理危害起始于细胞膜,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其受害。特别提示在一定的SO2浓度范围内,植物受害程度与叶龄及叶片结构的关系:【例3】(2009河南豫南七校期末联考)大气污染可直接危害生物。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用稀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2SO3分组实验。请分析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Na2SO3 0.01 g、0.05 g、0.10 g、0.15 g、0.20 g分别制成相同体积的溶液,则应设置5个实验装置B若用某种药品(呼吸作用可以使药品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