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511220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各位评委教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原则以及单元规定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立了如下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的:熟记鲁迅

2、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措施目的: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对的结识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晰,因素就是观测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测的措施。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当让学生学会观测、描写景物的一般措施。 三、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本、既有困难及

3、学习心理特性。本课我重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伙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 我安排了如下几种环节的学法指引: 1.课前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或参照书,理解作者、作品及有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进一步研读课文,合伙探究。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学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学时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激趣导入我重要采用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氛围。“同窗们,教师想问你们一种问题,你们童年的时候都喜欢什么游戏,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哪位同窗乐意和人

4、们分享一下?” (生回答)“同窗们的童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想懂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谁能告诉人们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从到”,我们可以懂得文章有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窗朗读全文后说一说百草园生活的三味书屋生活各自的特点。(让学生明确百草园生活特点: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特点: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三)品词析句,合伙探究 1.朗读第1到自然段,用四人小组合伙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作者是如何描写

5、百草园的景物的? (作者从句式、描写的范畴、对象、不同的观测的角度,用比方、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文章第三自然段“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由于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从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过渡到百草园传说中去。) 百草园的传说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 (讨论归纳:其一传说符合小朋友的好奇冒险心理,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这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导小朋友去理解它;其三,百草园的丰富生活和美女蛇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这个传说增长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请同窗们再次默读第七自然段,找出冬天捕鸟所用的动词,分析这些词汇的妙处。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系列的动词,清晰明确地描写了捕鸟的全过程,体现了小朋和谐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2解决以上问题后,我将对全篇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3布置作业:学习课文写景的手法,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五、板书设计 根据力求简洁,突出重点的板书规定,本课板书设计如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无限趣味 三味书屋:单调枯燥 乏味受束缚写景:抓特点 多角度 按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