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551070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数学建模案例的教学设计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的最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领会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会用函数的单调性求一 些函数的最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提高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在现实 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学情分析首先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高中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 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学习新课时有明显提高,学 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

2、学习的能力,学生 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其次是从知识系统来看,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 法,渗透于高中教学的全过程,但却是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在几何画板的帮助 下,可以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演 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 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的常用方法很多,有配方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 换元法、数形结合法、单调性法等,建立函数模型的应用题,常常是求最值的问 题。新课程引入了导数后,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成了非常常规的方法,是学 习函数必须

3、掌握的重要知识内容。二次函数 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引入参数 后,其内容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是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 良好题材,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 “再创造”过程。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对参数的讨论及整体把握。四、教学课型:例题讲解课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求函数 的最大、最小值。解: ,函数的对称轴为 ,所以函数在2,4上为增函数,从而当 x = 4 时, y 取最大值 16 8 = 8;当 x = 2 时,y 取最小值 4 4 = 0。(2)求函数 的最大

4、、最小值。解: ,函数的对称轴为 ,所以当 x = 1 时,y 取最小值 1;又当 x = 0 时,y = 0,当 x = 2 时,y = 0,所以 y 取最小值 0。一般结论:()配方,求对称轴 ;()判断 是否属于给定区间m , n : 若 ,则 ,再求 ,较大者为最大值; 若 ,则求 ,较大者为最大值,较小者为最小值。对于 a 0 给出结论。(二)例题讲练,深化理解(1)求函数 的最大、最小值。解决策略:配方得: ,所以对称轴为 x = 1;()最小值:当 ,即 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 当 t 1 时,函数在区间t , t + 2上为增函数,所以当 x = t 时,函数的最 小值为 ;

5、当 t 0 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2)求函数 的最值。解决策略:配方得: ,对称轴为 。()最大值:当 ,即 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 当 b 8 时,函数在区间2 , 4上为增函数,所以当 x = 4 时,函数的最 大值为 ; 当 b 6 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三)掌握证法,适当延展1、已知二次函数 在区间 1 , 4上的最大值是 12,求实数 a 的值。2(_福建高考数学试题)求函数 在区间t , t + 1 上的最大值。3、已知函数 ,(1)当 a = 1 时,求 的最值;(2)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使 在 5 , 5 上是单调函数。4、已知函数 在区间0,1上有最大值 5,求 a

6、的值。(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学生交流在本节课学习中的体会、收获,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共 同完成小结。(1) 利用图象判断函数单调性;(2)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3) 证明方法和步骤:设元、作差、变形、断号、定论。(五)布置作业,拓展探究a课后探究:研究函数y =x + (a0)x的单调性。一个数除以分数(一)教学内容 32 页的例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探索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树

7、 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5610 353 151620 403926(说一说,你在计算中如何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2、胜利路长 1000 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 20 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独立解答并且说明解题依据)3、23 小时有( )个 13 小时,1 小时有( )个 13 小时。二、新知探究:1、教学例 2:小明 23 小时走了 2km,小红 512 小时走了 56 km,谁走得快些? 师:已知什么?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

8、和对应的路程。师:问题求什么?生:求谁走的快些。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生:223 56 512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师:23 里有几个 13 ?23 小时走了 2 km,能不能求出 13 小时走多少千米? 生:23 里有 2 个 13 ,求 13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用 2 km2,也就是 2km12; 师:2 km2 得到的 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师:1 小时里有几个 13 小时,能求 1 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生:2123=232=3 km。指导学生观察:223=

9、2123=232=3(提示:观察 223=232 这一步) 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 23=?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 23 等于乘以 32。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有语言叙述、用字母表示等都行,只要是正确的都肯定学生的结论)师:请你观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 的要点吗?生:1、被除数没有变化;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3、学生独立计算 56512订正并板书:4、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三、巩固与提高:1、32 页做一做第 1 题和第 2 题的后两个小题。(做完 1 题后,让学生把每个算式完整地读一遍,然后再完成第 2 题,第二题要 求学生要写出计算过程。)四、师生共同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计算题”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除以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